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理标志产品的经济影响——以滁州地区滁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滁州地区地理标志产品滁菊的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约束对滁菊产业发展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区域垄断优势、规模经济效应以及要素优化配置等方面.上述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业发展.为了促进滁菊产业的发展,应重视契约对滁菊产业链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市场开发与管理,创新加工技术,开发系列产品,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同时滁菊产业要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惠东鞋业已经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效应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惠东鞋业的发展亦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及产业配套鞋、制鞋环境差等。政府应积极建设工业园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企业应尝试走集团化道路,优化管理制度,引进和运用新技术,做大做强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四化"引领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乡市的社区建设在集约节约保护土地资源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成效明显。但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权益受损、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现象。因此要在资金筹措、规划建设、拆旧复耕、产业支撑等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4.
梧州是广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挖掘绿色宝库,将具有丰富林业资源优势的特色林化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很有必要。对梧州松香及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专题调研,并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9,(3):93-99
山区市要因势因地建设特色小镇.因势就是乘着政策的东风去做这件事.国家在推,广东省也在推,而且正在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全域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这些都是"势",而且要有机结合、整合起来.因地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建设和发展产业,而不是千篇一律.因地不单是前期的规划建设方面,还有后期的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体现出"特色".因势因地建设特色小镇转化到实践上则要抢抓政策机遇,依托现有山水人文、产业等资源,以人为根本,以农业为基础,以产业为主导,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走一条政府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粤北地区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肩负重任。人才培养是实现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目标的首要任务,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要素和前提条件。本文对粤北地区5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样本调研,分析粤北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促进粤北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地处湖南花垣县的边城茶峒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并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近现代文学大家沈从文笔下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带给茶峒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茶峒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边城茶峒特有的民俗风貌对当地旅游文化空间建构的影响,开发过程中景区建设的"形与神"的问题都应纳入旅游业发展分析的研究范畴。以SWOT分析法对当地旅游产业进行研究,解读当下茶峒旅游文化空间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8.
青州市花卉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州市被誉为"江北花卉第一县",目前花卉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承办地,如何放大"七博会"的作用,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促进花卉产业升级,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青州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认真梳理,进而对促进花卉业发展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归纳,对促进花卉业向现代花卉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为邵阳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邵阳市,如何在"两型社会"建设的伟大战略中,抢抓机遇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科学决策、快速转型,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发展战略。文章在深入分析"两型社会"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邵阳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邵阳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黔东南州内享有声誉的启蒙酸菜是锦屏县的传统蔬菜加工品,长期以来由于当地交通闭塞和群众商品意识不强等原因,酸菜的生产规模一直做不大.在发展生产、壮大经济的政策指导下,为传承民族特色食品、促进产业发展、拓展酸菜销售渠道、提高特产附加值、突显地方产业特色经济优势,特开展做强启蒙酸菜产业的战略性研究.通过对启蒙酸菜生产和销售的现状调查,大致掌握制约酸菜产业发展的成因,经认真分析思考进而提出发展启蒙酸菜特色农产品产业在生产及销售战略上的肤浅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郴州建设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新时期郴州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是郴州构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通过对郴资桂城市群的空间发展结构、城市职能结构、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等城市发展要素的分析,探讨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战略,为全面提高郴州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实现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郴州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要求,郴州市城市园林绿化中各项指标都还存在着不少差距。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今后郴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应该统筹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扩建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构建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强化管理,严格执法;突出城市特色,建设林中之城。  相似文献   

13.
郴州是湖南对外开放的“南大门” ,在市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其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同时并存。如何扬长避短、实现郴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认为 ,郴州经济应选择农业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推进城镇化等三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在郴州市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从宏观的角度,对郴州市现有城市特色景观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寻求城市现存景观的突出特征,在尊重城市自然环境及城市景观原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郴州市城市特色景观的构建方略。  相似文献   

15.
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及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郴州承接产业选择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证明,郴州示范区与珠三角存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互补,可以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探索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与竞争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郴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要结合郴州的实际,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从明确发展定位、健全政策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中介组织、加快城镇建设等方面,找到加快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我省长株潭城市群正在进行国家"两型社会"试验,省内"3加5模式"也未包括郴州在内.这对郴州拳说既是挑战,也是加快发展的契机.实现"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离不开"两型"社会的发展."两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科学跨越,建设"两型"城市是题中应有之义;"两城"建设的重要目的是打造宜居城市,做好"两型"城市规划是前提条件;"两城"建设的提质延伸是创建文明城市,营造"两型"社会生活是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辰州愿是湘西北澧水流域鲜为人知的巫教傩仪,供奉坛神,属土家傩中的"上傩"(高傩)。还辰州愿神秘、奇特,是傩仪向傩戏过渡的"准傩戏"或"前傩戏",填补了湘西地区傩文化从傩祭到傩戏过渡的空白,使湘西地区傩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条上下连贯的完整锁链,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与湖南郴州市相邻的江西赣州市、广东韶关市(简称"红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从综合经济实力和规模、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方面对"红三角"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郴州市具有区位优越、基本要素供给充足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资金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劣势。加快郴州"两城"建设的对策是:一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区域特色,二要优化资本市场,构建地方特色融资平台,三要突出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四要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20.
湘南空间开发格局与经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地处我国长江经济带与华南经济的结合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基础。湘南空间开发应采取点轴布局模式,以衡阳、郴州、永川三市为核心增长极,以京广铁路沿线和湘桂铁路沿线为主要开发轴线,形成倒“V”字型格局。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是:加大开放力度,对接两广,呼应港澳;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开发优势农产品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交通、商贸、旅游设施建设,形成大流通、大商贸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