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  相似文献   

2.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追寻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文教学,吕叔湘先生曾用"少慢差费"四个字来评价,这种现象至今没有彻底改变。到底是什么使得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语文教学仍然收效甚微呢?其一,阅读时间少。现在的学生有两类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水平测试缺乏实证性的研究,阅读测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套路:选用一两篇文章,从字词句篇、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理解、感悟等方面命题。测试结果也仅仅是算一下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至于测试题目的效度、信度,乃至区分度.则很少有人去作统计分析,更少去作学理的考查。阅读测试命题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测试标准与命题规则,想考什么就考什么,想难一点就难一点,与实际的教学越来越远。“教学”与“考试”的背离就像“猫捉老鼠”.“教的”在猜“考的”,“考的”在躲“教的”,往往出现“教的没考。考的没教”,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破”字当头还是“立”字当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我们要“破”什么,“立”什么,或者说,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破”,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立”。这个问题又其实是十分简单的。“破”当然是指改革,“立”当然是指建设。在这里,所谓改革,既包括语文教学的实践方面的改革,也包括语文教学的理论方面的改革;所谓建设,同样也既包括实践方面的建设,也包括理论方面的建设。因此,语文教学是“破”字当头还是“立”字当头,就转化为理论上的“破”与“立”的关系、实践上的“破”与“立”的关系及它们二者相互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阅读是语文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是时下流行于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时尚”的教学活动,它以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为特征,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似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儿,使传统的阅读教学变得摇曳多姿。但是,透过其时尚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其本质。当下,一种被冠以“创造性阅读”名义的“无中生有”式阅读活动正大面积铺开,  相似文献   

7.
历岗 《小学语文》2007,(5):52-53
问: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选选认认”中要求辨别“帐”和“账”二字的使用区别。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时出现了“帐本”“账本’’这种现象,学生说这两种写法都是对的,理由是字典上都能查到。这种现象应当怎样向学生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为落实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的课程标准,并适应我校生源较好的具体情况,我们开始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的学科整合研究,由此提出了“高中学生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课题。该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成都乃至全省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高中学生语文研究性阅读”呢?我们将“高中学生语文研究性阅读”界定为:一种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类、观点整理、分析研究,来对阅读文本所涉及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理解、阐释、发现和探究的文化行为。与具有娱乐功能的…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新课程的特点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读一读,体会一个“美”字;讲一讲,注重一个“活”字;问一问,力求一个“精”字;练一练,突出一个“趣”字。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当年针对语文教学老、大、难问题,张庆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这在当时乃至现在对简化头绪、简明目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可是很多年过去了,麻烦的是这些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被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或现象遮蔽了,有些一味地“做减法”,该“减”的还没有减掉,不该“减”的倒减了不少。“减”得使语文丧失了“语文味”、丧失了语文个性、丧失了意义与思想。于是现在我们又提出“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加法”又该“加”上去的是什么呢?现象学告诉我们,讨论问题要回到现象本身,当然,我们应该从我们的常态教学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1.
师范毕业那年,我被分到一所农村中学,教七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第一堂班会课,我按照惯例点名。当读到一个叫“刘垄”的同学时,“望”字叫我傻眼了,短暂地愣了一下后,我当了一回“跳字”先生,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文题目中带“小”字的,我们收集了一下,竟有四十篇。粗略欣赏一番,顿觉五花八门,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侯器 《教学与管理》2000,(11):54-56
提到魏书生“教书” ,就不能不提到他的“育人”。有许多老师曾问魏书生 :“看您教语文多轻松啊 !您是靠什么方法 ,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的 ?”魏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 ,只有两个字 :“育人”。是啊 ,我们都感觉魏书生语文教学轻松、省时、高效 ,然究其诀窍 ,魏书生却只用了两个字作了概括 ,还说是“育人” ,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疑惑。然而在我们认真分析了魏书生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后 ,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的确与他成功的思想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他的语文教学里 ,“教书”和“育人”已经水乳交…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要在阅读中受益无穷,首先对学生必须强调一个“读”字。教师抓好“读”这一环,学生有了自觉的读书习惯,加强了阅读能力,就能开启智慧之窗,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只要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把课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用通俗的话说出口和写成文章,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要不要淡化甚至废除语文知识的教学,在新中国语文教学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在那一段时间内,我们不但非常重视,还形成了语文知识教学所谓“八字宪法”的表述,即“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然而,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知识教学被逐渐’“淡化”“弱化”甚至处于“缺场”的状态。这种现象的产生既和我们过去不恰当地强调语文知识教学引起的反弹相关,又和我们在声讨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时的归因不当相关,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深切反思。  相似文献   

16.
琐谈古代的“避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阅读古籍和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时常遇到一些避讳现象。所谓“避讳”,就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是遇到和君主、尊长名字相同的字,用换字和缺笔的方法来回避。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避讳沿习成风,形成了语言文字上的一种特殊混乱现象。所以,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常常喜欢从课文中抽出几个“重点句”,脱离语境就句子指导朗读,而其他“非重点”的语句则一带而过,甚至“不带而过”。我把这种现象谓之“抽取式”阅读。“抽取式”阅读是对文本的一种肢解,是“断童取义”,是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铺天盖地将我们紧紧拥抱,在“应试教育”迟迟不肯松开荆条的今日,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让语文教学追求学生“各正性命”“各尽潜能”,真正做到在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中达到扎扎实实的“低碳”成效?我认为,能艺术地将一个“爱”字贯穿其中,才是关键。实践证明,用爱浇灌语文教学这片田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自然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19.
<正>“整本书阅读”是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有独特价值。经由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一、为什么是“整本书阅读”在应试的高压之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式的语文学习样式虽被批评为“少慢差费”,可却始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阴魂不散,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低年级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大有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那么,教师究竟应关注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演”应该是我们的“关注点”。教师只有落实好这些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必将行走在高效之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