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2.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3.
汤听东 《垂钓》2009,(3):70-71
问:垂钓时以拉饵为主,前期如何找底? 答:以调4钓2为例,先搓饵找到2目,然后固定下面一颗太空豆:继续搓饵找到4目底,然后上推两枚钩的距离,定好太空豆。这样找好底后,上下两颗太快豆之间的位置都可以钓,一般饵料偏轻钓偏钝,饵料偏重钓偏灵。这是钓拉饵的找底方法,如果钓搓饵就不能这么钝了。  相似文献   

4.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5.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9):26-27
再看看一触一拖状态,两者的灵钝比较。"调4钓2"的一触一拖状态,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2目=8目。"调8钓2",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6目=12目,当都是最小值时,两种状态的短子线钩饵都不压水底,要使它们离开水底,  相似文献   

6.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8):26-27
用1目大的饵不仅调4钓2时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也能使调5钓3、调6钓4、钓10钓8……呈-触-悬状态,只要调钓目差是2目,都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最大的饵是“1钩重与调钓目差之和”,设1钩重为3目(下同),最大值就是3+2=5目。当两颗饵团都是5目大时,长子线钩饵的重量全压水底,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曲奎强 《钓鱼》2004,(6):46-46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们采用在不改变钓目的情况下逐渐增大调目的方法做如下实验:设单饵重量为2目,双饵可以压在4目的标尖,当调0钓2时,4目饵重加相当于2目的钩重由池底承担,鱼吃饵的力量必须克服上述6目重量鱼漂才会有动作,钓组的状态属于较迟钝.增加调目变成调2钓2,鱼吃饵只需要克服4目的饵重鱼漂就会产生动作,此时钓组不灵不钝:增加调目调4钓2,一饵重由鱼漂承担,鱼吃饵只要2目饵重,  相似文献   

8.
钓一线     
张炎冰 《钓鱼》2009,(18):9-9
“台钓”从调4钓2、搓饵钓底入门,两钩状态是下钩卧底,长子线松弛;上钩触底,短子线伸直。竞技钓快鱼会遭遇鱼口越钓越小,视力差、视觉反应迟钝一点的人不是看不到动作,就是抓不住口,特别是为节省装饵时间而用拉饵的时候,饵轻了、小了,调4钓2几乎不反应鱼口。冬天,在大棚里钓鱼是一种享受,让人乐此不疲。但冬天的鲫鱼咬钩极轻,即使用1号浮标拉饵,钓底最多也就是半个黑格的动作。  相似文献   

9.
尚立和 《钓鱼》2010,(24):20-21
如1颗饵团重为12调钓目差,下钩饵就会全部参加钓组的平衡:它与上钩饵共有2钩的向下拉力(3目)与调钓目差的承载力(2目)之和(5目),正好平衡了无钩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漂尾的承载力(5目)。鱼口含任一颗钩饵向上游动,这颗钩饵就不能参加钓组的平衡,只剩下另一颗钩饵参加平衡,从而导致钓组失衡,钓组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鱼口中钩饵的升高而同步升高,以减少漂尖的承载力寻求新的平衡,当升高1钩重与1/2调钓目差之和时,新的平衡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尚立和 《垂钓》2005,5(9):45-46
命题中的“钓半调倍”有两个含义:一是首先调浮标的钓目,测好水深后再调浮标的调目:二是钓目高度是调目的一半.调目是钓目的加倍。至于“三同一”是指:调目与钓目的高度差等于长子线与短干线的长度差.它们都等于一颗饵团在半水中压下标尾的高度。这种调标方法快捷、准确,垂钓时标尾能清晰反映饵情和鱼讯.适于使用悬坠底钓法在野外休闲钓。  相似文献   

11.
秦犁 《钓鱼》2006,(8):18-19
2001年,在杭州九溪的一个比赛中我曾揶揄方南:“长得肥头胖耳,专钓胖头鱼。”他的钓法是两钩无饵调标顶,搓饵钓任意目,大钩粗线专涮半水鲢。5年后,这位长着“一副笨相,只钓聪明鱼”的老鬼钓鱼学校教练给我演示了一套带饵调3目,在钓混合鱼中如何把握鲢鱼咬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郭红明 《钓鱼》2008,(1):26-27
(五)浮标的调整 根据野钓鲫鱼使用的鱼钩和鱼饵情况,正常外界条件下,最初开始垂钓时的基本调钓目数在软尾孔雀羽浮标一般可以设定为调4钓2、硬尾巴尔杉浮标可以设定为调5钓2。因为使用搓饵野钓鲫鱼时,1粒饵重一般可以压沉2到3目的软尾或者3到4目的硬尾,因此采用上面的调钓方法,基本可以保证下钩饵落底,上钩饵轻触底,钓组处于接近不灵不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尚立和 《钓鱼》2007,(7X):20-21
悬坠浮钓饵团的大小要等于1/2调钓差;两个钩饵都有自己的言区,盲区在自身的上方,言区的下方边缘到钩饵的高度为1钩重2目与1/2调钓差1.5目之和,即3.5目,言区是一个球型水域,长子线钩饵盲区的范围大,短子线盲区的范围小。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调标调的是什么?调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说调4钓2比调5钓3灵,是因为调4钓2比调5钓3的剩余浮力小。这些说法对吗?剩余浮力的说法在钓鱼界有争论。严格地说,剩余浮力一词并不科学,我们觉得用剩余承载力或是剩余标尖比较好理解一些。上图(1)是调5钓3的示意图,图中显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5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3目,上图是调4钓2的示意图,图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4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2目。比较两个钓组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钓组不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不同,它们的子线长度也不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做过计算,子线越长,钓组…  相似文献   

15.
台湾钓法确实是一个先进的钓法,应该学习。但在实际垂钓时,因为季节不同,故有使用蚯蚓、面食的差异。用面食时,因施钓对象不同,故有使用大饵、小饵的区别。所以使我们对“调4目钓2目”的要求,难于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摸索出一种变通的“调4目钓2目”的试漂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17.
尚立和 《钓鱼》2011,(8):22-24
悬坠钓法,钓组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调高钓低和调低钓高。调高钓低就是调目高于钓目。例如调4钓2、调6钓3、调7钓3等。若调目低于钓目,诸如调1钓3、调2钓3、调4钓4.5等,就是调低钓高(其中的调目,指两空钩半水调目)。调高钓低钓组与调低钓高钓组相比较,用哪个更好钓鱼?孰优孰劣?看似习惯使然的问题,实是具体鱼情具体运用的问题,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儿,笔者不能妄加评判,只从两者的调钓方法,钩饵状态,饵情反映,灵钝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粗略地比较,并把比较的情况提供给钓友,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芜 《钓鱼》2009,(8):8-9
钓鱼要与时俱进,从“台钓”到悬坠钓法,技术进步了,可是囿于搓饵、调4钓2的第一代垂钓大师大多落伍了。面对拉饵、打水皮、钓过程、果冻钓法等新钓法的出现,他们不适应了,钓快鱼更加力不从心。另一种人机缘凑巧,4场鱼抓3个大边,或见钓位前有个增氧机,灵机一动钓半水,是机遇成就了冠军。钓鱼技术说白了就是基本操作规则加变招,例如上饵抛钩、调标扬竿、控鱼遛鱼,是必须掌握的,无此不成其为钓鱼;但要钓得好就不能不强调雾化诱鱼、搓拉结合、调灵钓钝等等,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5,(1):26-26
凡是到钓鱼学校学习过的人都知道,调标分三步:1.钩悬半水,添减铅皮设调目;2.钩上装铅片,抛钩找底,然后上移鱼漂测水深;3.去掉钩上铅片,两钩搓饵,抛钩压水定钓目。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因竞技高手练就了一套无须刻意找底,以饵重平衡钓目而确知两钩触底的本领,遂使这一本来应该重视的环节被疏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