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独立的文学精神赋予萧红小说较同时代女作家创作更辽阔深远的"现代性"内涵,它蕴含着深邃的社会性主题,丰富的女性文学主题,深远的哲学性主题,"现代性"成为萧红小说创作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耽美"是现今比较流行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耽美小说是此亚文化十分重要的网络文学样式,是网络文学中一道独异的风景。承载着耽美文化的主题内涵,借用同性恋文学的形式,融合其他网络类型小说的网络耽美小说,在美学上表现为超越现实的双重虚拟美感、自由选择的娱乐性游戏方式、表达感官欲望的世俗化审美情趣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贡献颇多。该文以鲁迅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和左翼、东北作家群、京派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仅就启蒙的文化批判主题、左翼文学中乡土小说的社会政治视角、精神家园的追寻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小说中"游子还乡"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金庸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金庸笔下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气息的青年男女的情爱故事,反映出其小说在爱情主题方面的现代性内涵,即追求男女平等和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利;讴歌为爱奉献的舍己精神;肯定个体生命意志和实现"自我"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女勇士》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6.
教育小说或曰成长小说启蒙运动时期首先在欧洲的文学舞台上出现,德国是教育小说的诞生地,美国则是这一小说类型最好的继承与创新者。从纵向角度看,教育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横向角度看,随着各国的文学交流及影响的加强,教育小说受到德、美、法等国作家的青睐,而各国的教育小说在文学表现上存在着显在的通约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小说或日成长小说启蒙运动时期首先在欧洲的文学舞台上出现,德国是教育小说的诞生地,美国则是这一小说类型最好的继承与创新者.从纵向角度看,教育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横向角度看,随着各国的文学交流及影响的加强,教育小说受到德、美、法等国作家的青睐,而各国的教育小说在文学表现上存在着显在的通约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华女阿五》:成长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文学中,“成长”既是一种小说类别,也是一个普遍主题,贯串于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少数族裔文学的发展为成长小说注入新的活力,反映出边缘人物成长的艰辛历程。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华女阿五》亦可归类为成长小说。它反映出唐人街的第二代华裔少女在两种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困惑,展现出华裔成长为“模范少数民族代表”的坚强意志、觉醒以及与命运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9.
《教父》是一部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对小说进行了重塑。两种艺术形式在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差异。电影通过人物形象的改造完成了对主题的深化,同时对原著进行了情节拓展,展现了比文学更立体的世界。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表现形式在社会文化中扮演了不同角色,承载了不同使命与文化意义。它们使命定位上的不同,使小说与电影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文学带来了又一次繁荣,其中“爱情理想”的书写就是这一转型时期重要的书写类型。文章就“爱情理想”的启蒙话语主题进行阐释和分析,旨在揭示“爱情理想”作为一种文学书写现象,其本质与内涵在转型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
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根,以天然的联系和人类社会乃至文化历史密切相关。淮河不仅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现象,也激发了当代作家的灵感与情思。王安忆、戴厚英、许辉、潘小平、曹多勇等人与淮河有着难以割裂的精神牵系与文化血脉,引水入文,在小说创作中精心构筑“水利工程”,不仅关注着淮河这条具有独特的地理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河流,也关注着淮河岸边人们的生存状况和文化心态,对人与河的缠绕、人与土的纠结进行双向阐释。大面积开采淮河岸边的文化资源,花鼓灯的韵律、民谣俗语浸润着淮河的水分,回旋在文本之中,有着悠长的文脉和因水而生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2.
施蜇存成功地推进了心理现代小说的本土化,他的心理小说在对人的复杂心理进行剖析的同时,充溢着古典的情怀,回荡着东方的文化神韵,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滋养,江南人文环境的濡染,形成了施蜇存独特的文化心理积淀。这也是他能将西方心理现代主义本土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小说因"小说界革命"一改其在文体中的地位,小说报刊随之纷纷创刊。综观1895-1916年小说报刊的发刊词,其宗旨可分为三类:一是承认小说具有巨大的社会功用,是唤醒国民、开通民智的重要工具;二是以为小说具有审美性,是文学倾向于美的一种;三是主张小说有消遣、娱乐的功能。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小说在当时主要是为政治、社会服务的,而小说的审美性、娱乐性则丰富了小说的功用。  相似文献   

14.
井原西鹤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小说巨匠,是描写当时町人生活的小说———“浮世草子”的创始人。“浮世草子”深受町人阶层的喜爱,成为江户町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井原西鹤的小说创作促进了江户町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已成为后现代哲学的关键词之一,哲学领域中的"伦理学的文学转向"不仅促使当代哲人重新审视伦理学与文学的联系,也促成了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反讽哲人理查德·罗蒂在其后形而上学思想中阐明:小说是批判形而上学本质主义与基础主义的有力武器。在公共维度,小说作为社会民主的典型文体,能够有力地揭示人类的残酷之首恶。同时,小说的阅读在为人们提供认识自我和描述自我的新可能性以及激发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小说阅读有利于走出自我中心主义,帮助人们认识到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自我和语言的偶然性,在这种意义上,罗蒂倡导小说伦理,并强调小说阅读是当代德性教育和心智教化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绣像小说》到《小说月报》,从林译小说到说部丛书,商务印书馆在清末出版发行了大量小说。同时,商务还在当时的报刊上刊登广告大加宣传。这些广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刊登周期长。商务通过广告介绍小说内容、宣传小说杂志、提倡翻译小说、扩大小说类型、阐述小说观念,对晚清小说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习得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贫乏。教学中适时强化跨文化意识,进行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将大量的相关文化信息渗透于词汇、句型、语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能使学生感受中英文化差异,熟悉英语文化背景,适应英语文化环境,并逐步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更加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人文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人文环境的改善、青少年教育的加强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人文环境的构建离不开人文资源的开发,传媒的净化,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以及管理体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建设人文关怀工作模式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和每一个具体环节都具备人文关怀特性,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把人文关怀由观念层面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文物保存环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着重论述了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并通过多个实例说明了文物保存环境的破坏给文物带来的种种损害,指出了整治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为整治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