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人快语的徐滔很容易让人以为她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但是她说:“我其实心很细,很敏感。”法律往往代表客观与严肃,那徐滔能否在正襟危坐的凛然下隐藏好这份不露声色的细腻呢?“那肯定要保持客观啊,这是一个政法记者的天职。”徐滔没有半点犹豫。  相似文献   

2.
“1988年经济形势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相当多的人总是希望在“好”与“不好”的答案中你明确地给我一个,而“好”与“不好”在他们的思维中又有着简单化、绝对化的含义。 现在,国家统计局今年第1号统计报告(下简称1号报告)出来了。它所给的答案以“经济状况喜忧交织”为主题,这似乎会使要求明确答案的人感到失望。其实,它正是以更全面地揭示客观实际,突破那种简单化的思维。 第一个印象:比较实在  相似文献   

3.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44):72-72
刘亦菲:大玩身世之谜 自从接演了《天龙八部》中王语嫣一角,漂亮女孩刘亦菲 的蹿红速度,就如同超音速飞机一般。入主新《神雕侠侣》饰 演小龙女后,刘亦菲的一颦一笑更被众人关注。而最近一段时 间,继她的家世成为热点后,连她的高中学历也被质疑。 与商场里的假货不同,明星的身世真假只会让明星增加眼 球,带来更多的出镜率。一边是假学历遭质疑,另一边是身世 之谜解析,面对娱乐圈的谜团,观众其实不必太认真。  相似文献   

4.
我当新兵的时候,张艳已是老兵,那时她在师宣传队,是小有名气的舞蹈演员,我呢,也算个小有名气的报道员。我长得五大三粗,跳舞摸不住“门”,她对新闻也是“门外姑娘”,不过,她常喜欢到报道组“串门”,原因是爱好写作,目的想取点“真经”,我理所当然成了“老师”。张艳身上优点很多,爱说爱笑爱蹦爱跳,很活泼,但最大的优点是谦虚,听你高谈阔论“新闻经”的时候,人家眼都不眨,乖得像个小猫。第一天听完,第二天保准给你拿来一篇正儿八经的作业请你“斧正”。其实我那时也是不懂装懂,这可能是男兵在每个漂亮姑娘面前一惯的神态…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7,(5):15-15
很多人都忌讳谈记者的架子问题。其实记者要学会摆架子,但不要随便摆架子。不少人都嫌记者架子大,但是没有架子有时很多事也很难办。尤其你要求别人,而信心又不足时。有时候架子又会害了你。我的体会是:对上,要有架子,要居高临下地看你的采访对象;对下,则要和蔼可亲;对同行,你要摆架子,呵呵,找打!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身心疲倦,一杯清茶在手,闭目逻思,即使在斗室之中也会产生心旷神治的效应,甚至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它会带给你好心情”。这大约也是常人都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不能据此便任意贬低其实用的功能和价值。因此,我总觉得《红楼梦》中的妙玉也太矫情了一些。在“品茶拢翠庵”一回中她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为解渴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不仅过度夸大了饮茶的审美意义,还有一杆子将我辈俗人全部轰到牛棚骡圈之意,着实令人不平,《红楼梦》续作者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在我看与她的矫情太过、而少人情味不无关…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架子     
很多人都忌讳谈记者的架子问题。其实记者要学会摆架子,但不要随便摆架子。不少人都嫌记者架子大,但是没有架子有时很多事也很难办,尤其你要求别人,而信心又不足时。有时候架子又会害了你。我的体会是:对上,要有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写稿三得一得:母亲笑母亲是个地道的农家妇女。虽只上过三天学,却特能侃。妈小时闹日本鬼子,家穷,就整天挎着烧饼篮子沿街叫卖。因常与读报人交往,于是总认为报纸上的东西是神圣的。如今,我当新闻干事,经常把发表的一些与家乡有关的文章寄回家。这时妈就更有了侃资,动不动“我的三儿子如何如何”。可我每次探家,妈却说我的文章“一般化”,并说“若我上学,准能写出好文章。”一次,她悄悄问我:‘咱B不能写妈一篇?”我点点头。后来,我写的《开朗的母亲》发表了,读给她听。没想到妈却板着脸道:“一激化,不深不细,不像我儿子…  相似文献   

9.
怎样拥有杜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杜拉。后来这成为了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这样无论好还是不好,却是我无法选择的。让生命中有一个女人,与你心心相印。在她的灯塔一般的照耀下,走你的路。你便有了依托。仿佛始终有人做伴。而且是一个熟人。在你的身边,说着她的故事。而你听。与她分享她的痛苦与爱情。那痛苦与爱情也是你所熟悉的。因为你了解她,就像了解你自己。这就是一种关系。一种关于灵魂的关系。你不管那个女人是不是有时会让人难以忍受,但她就是那个人,亲近着你  相似文献   

10.
母亲没文化,却满心希望我们家能出个文化人。母亲以为,有文化的人毕竟不同凡响,识文断字,能写会算,那是很了不起的。母亲时常说:“你看,阿新多有文化,你要是能读到他那么多的书就好了,”阿新是生产队里的出纳。平时兼做各户红白喜事的“先生”,春节时还会给各家写几副对联。  相似文献   

1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引进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与世界各地很多出版社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引进欧美地区的中文翻译版权仅2000年就高达60项,其中有的已经出版,引起好的反响,有的即将与读者见面,市场前景看好。总结我们的经验与方法,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精诚合作中国有句古训:“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既然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就要符合游戏规则。什么是国际游戏规则?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立家之本。我们一定要重信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出版社的信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国外出版社,你不相信很多人,但你可以相信我,因为我尊重你们,也尊重自己,我这样做,是要赢得你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2.
有家报社的记者来找我,让我引见和我同在新民晚报工作的卢璐,希望通过这位上海女记者联谊会理事长,寻访两百多名女记者中的出类拔萃者。我欣然应命,带她到体育部。事后,她告诉我,卢璐热情地推荐了五位。我问:“有没有人向你提到过卢璐?”“没有。”“你今天的来访,倒提醒了我一条眼皮底下的采访线索。”“什么线索?”“那就是应该向读者介绍介绍卢璐本人呀!”  相似文献   

13.
进入乙亥年以来.陈爱美似乎交了大这.春风得意;佳音频传。先是论文在全省、全国获奖,继而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去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今年又荣登全国“新闻百佳”,而且是全国地方电视单位唯她一人入选.着实不易。因此,我便打电话和她约时间采访。因为彼此较熟,陈爱美快人快语:‘“写可以.不过得实在些。过去有位记者写我时说‘陈爱美多么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说我把自己摆在不普通的位置上!其实我根本就没说这句话。”我说,“咱不吹,就写写你的平常事,家常事。”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如约赶到她家。…  相似文献   

14.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一位空中小姐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当飞机即将起飞时,她用两种方法劝说乘客们系好安全带。她对一些乘客说:“请系好安全带,否则会给你带来不幸。”她对另一些乘客说:“请系好安全带,这会使你更舒服些。”两种劝说,产生了两种效果。前一种劝说,应者渺渺;有的乘客甚至顶撞她:“请别唬人。”后一种劝说,大多数乘客都服从了。  相似文献   

17.
孙家正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0):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旅行书单     
《全国新书目》2023,(9):100-103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有固定路线和攻略的“换个地方吃饭睡觉,下车拍照,到此一游”式旅行早已不再吸引人,他们更希望在漫无目的的行走中探索城市,在街头巷尾感受城市的历史、人文和风俗。希望这份书单能为你的城市漫步之旅增添一些趣味和灵感,十一假期将至,如果你已经有了旅行计划,可以随身带上其中一本;如果你计划宅家享受美好时光,那就让这些关于旅行的书来填补闲暇时光吧。  相似文献   

19.
谁入地狱     
赵州禅师说了一句话:但愿所有人升天,唯希望你沉入苦海。这句话其实是对我而言。 那场“文革”开始不久,与“三家村”有牵连的我掉进了二十多年苦海。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双手被铐从合肥被押回淮南,路经水家湖转车,这是一个肮脏和混乱的小站。押送我的人饿得下车就找饭馆,我虚弱的身体跟着跑得筋疲力尽,好歹在一个包子铺前停了下来。他们将手铐解下一只,把我锁在一个自行车架上。其实我已经两天没有吃饭,哪里跑得动呢?我口袋里只有两分钱,不够买半个包子的,押我的人为  相似文献   

20.
笔者平时酷爱“涂涂抹抹”,也 常有“豆腐块”、“萝卜条”之类的小 东西见于各类报刊,熟悉我的人们 总是问:“你的上稿率高啊,你是怎 么写的呀?” 其实,怎样写好稿,如何投稿, 名家们都已讲得很多很好了。在此 我只想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用心去做并 且锲而不舍才会有结果。写稿也如此,要全身心去投入,真情实感是天然的资源,正如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多读书,充分吸收各种有益的“营养”,“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书读多了,心中装有一定的东西,写起稿来才会得心应手。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