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文章从发展历程及栏目设置两方面对《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7月的27年发展脉络作了系统梳理。站在“武术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将杂志的27年发展历路划分成了四个阶段,即:1982年——1996年:挖掘整理社会武术,推广宣传竞技武术;1997年——1999年: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并行,太极拳渐现峥嵘;2000年——2004年:太极拳法独领风骚,竞技散打一现昙华;2005年——2009年7月:社会武术兴盛,学术版应需而生。并在所划阶段的基础上,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拦目设置情况做了详尽的解析。有助于武术研究者们全面把握《中华武术》杂志的27年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武术散打分为试验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基本完善阶段、成熟发展阶段.剖析当前我国武术散打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发展对策:发展定位--制定武术散打奥运发展规划;发展手段--全面推行武术散打段位制;发展方向--繁荣武术散打竞赛市场;发展基石--促进武术散打走进校园.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文物分析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影响青藏武术文化形成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①青藏武术在神话、英雄、宗教和工业化阶段各有自身的阶段特色和记载转述方式;②战争是青藏武术文化形成的催化剂,同时宗教思想亦是影响武术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③青藏武术文化区域内发展有较大差别,青藏东北部武术文化较为多样,中、南部则发展迟缓.④工业时期青藏武术文化的形成主要受政府青藏的支援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舞台表演、武术舞台表演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武术舞台表演对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为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及武术舞台表演特技的使用所产生的视觉误差;武术舞台表演节目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视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武术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评述。回顾历年"春晚",优秀的武术作品通过春晚的舞台走进千家万户;当今电视传媒产业化的发展,对中华武术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举,史称武科,从武举制的发展到废除,作为选拔武艺人才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历史上长存了1200余年。纵括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武举制与军中武术、民间武术两大体系的构成为中国最早的武术。武举和武术的兴衰、结合在武术史上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武举制的兴起——发展——禁锢——兴盛——败亡阶段,探究武术的发展进程,可以为今后的武术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对现代武术散打30年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揭示武术散打30年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根据发展分四个阶段论述:即散打的起步探索阶段、独立与发展阶段、改革与创新阶段、深化与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发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成就.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民族性、体育性、多学科性、整合性等特征.存在的问题:认识不统一、不能用辨证的看待散打的发展;使用名称混乱、影响散打发展的推广;理论技术滞后、传统武术技法与散打技术应用脱节;管理推广落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发展的方向:武术散打朝多元化、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术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认为武术价值功能的实现与其相对应的具体历史中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对武术的不同影响决定武术价值定位的实现.传统武术应重视文化的保存;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争是历史的必然;应理性看待传统武术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实地调查中获得的录音材料和内部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去伪存真、互证互补,从时间历史维度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盘破门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科学研究.认为盘破门武术运动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机遇期等四个阶段,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探究总结了峨眉盘破门这一武术流派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其传承与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对1983年—2015年的春晚武术表演类节目进行研究,分析武术节目的演变模式和创新思路。同时,以2015年关注度最高的武术节目《自古英雄出少年》和《江山如画》为具体案列,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并结合春晚武术项目艺术化、舞台化的特点,探讨武术今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央视“春晚”为视角窥探电视文艺晚会下武术的传播,旨在分析武术作为文艺节目如何更好的展现在受众眼前,从而利用晚会的优势增加武术传播的效果、吸引广大观众、扩大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尤其是清末广东佛山成为南派武术的中兴之地,涌现出多位在中国武术史上享有盛誉的南派武术大师.清代以来佛山之所以成为岭南南派武术中兴之地,除佛山人民具有历史悠久的习武之风外,其堡乡建制、统治薄弱的特殊政治,商贾云集、手工业发达的商品经济及神诞、秋色赛会、舞狮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武俗都推动了佛山南派武术的兴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等,对甘肃天水群众参与武术活动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天水地区传统武术项目较多;参与传统武术的主要目的有两类,一类是提高武术技艺,一类是健身娱乐;老年人是武术健身的主体;参与武术活动的特征是,政府行为为主导,地缘关系为场所,节日生活点缀为时间安排等。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是由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具象在适宜环境上相互作用形成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改变了传统武术的产生和生存环境。运用文化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分析认为,当下村落、庙会等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中传统文化在流失;主流教育与非主流教育场域间的壑沟依然存在;初始性武术"文化空间"中的文化失真化,再生性"文化空间"中的文化"移植"变味化。因此,优化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就应建立"武术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民间武术"文化空间"传承性保护;"文化空间"原产地复活与再生建造并辔前驱;突出资源优势,让人们享受到武术权益;推进"武术之村"评选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以辽宁师范大学武术文化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学校300名师生的调查问卷,对辽宁师范大学武术文化节的发展认知进行详尽分析,对武术文化节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武术文化节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日后武术文化节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少林武术发展至今已有了较为广泛的发展形式和途径,有了自我的发展体系。少林武术通过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品牌效应、武术节日、盛大比赛、国际表演、影视武剧、广招弟子等各个方面来向国际化推广。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发等研究方法,阐述少林武术国际化推广形式。  相似文献   

17.
山西雁北地区的北岳恒山武术文化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北岳恒山武术文化对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认为:加强恒山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将武术的普及作为起点,将国际武术节作为特色,深入挖掘武术文化的底蕴,从而寻找适合恒山武术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河南电视台《武林风》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武林风》栏目的开播使电视与传统武术的结合上有了新的探索,新的拓展。尤其是“百姓擂台”板块的设置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推广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向国际武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一些官员、部分奥林匹克研究专家和武术专家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认为:竞技武术很难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与表演项目,但有望以特设项目的身份进入2008年奥运会;并为促进竞技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按照对武术认识程度以及时代的变迁,将武术概念的演变大致分为认识混乱阶段、初步完善阶段和百家争鸣阶段。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就历史上出现的武术概念,做出表格进行对比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