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事的是农村小学、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学。比较而言,又以作文教学稍长,故对农村孩子学习写作有些感慨写出来就教于方家。这几年的农村小学,对语文教学是不看重的。从对教师的配备,办教师培训班的人选都反映出这个问题。课怎么个教法?有些老师是“账多不愁”,采取干脆不教的办法;有些教师虽积极组织学生作文但又是随便想个作文题,强调几声:“写,认真写,别马虎。”讲评起来也是:“××同学的写得好,××同学的写得差。”具体点就没词了。如此教作文的老师在农村学校中还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学毕业入初中,很少有写过二三篇作文的,问起学生来,多数的回答是:“老师从来不讲,我们怎么会写呢。”可见,若要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非从小学抓起不可,而且还要语文教师彻底改正教学作风才行。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说:“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变“教”为“导”。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现就结合我在近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一、引导思考 思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要使学生“创”,就得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我出示《花》的作文题后,要求学生思考写什么花,为什么写这种花?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写牡丹花,有的写玫瑰花,有的写荷花,有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通病: 一、读与写的脱节。主要症状: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作文命题与课文、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不紧,有些毫无联系,阅读教学中不渗透写作教学。 二、作文与生活的脱节。症状一:不管学生有无生活材料,教师随意命题。如有的农村教师出这样的题目:《城市见闻》、《××工厂见闻》、《公园的早晨》等。学生焉有不编之理?症状二:“下水”不当,南辕北辙。如有的教师一出示习作要求,便匆匆朗读“下水文”,而  相似文献   

4.
说实话,凡教过语文的都知道作文难辅导,而大多数学生也最愁作文。我担任初二(3)班的语文课,上任前就听说这个班有两个学生十分厌恶作文,一个是刘大成,一个是张田,经常交不上作业。周四下午,我已成竹在胸,板书作文题目:《我是一个××的人》。教室的宁静一下子打破了,同  相似文献   

5.
酸溜句子     
暴笑作文老大娘拿出四张500元的人民币。“我有个同学,他长得不高也不矮,在1米76以上,1米78以下……”偶初中同学的作品……小学老师出半命题作文:“我的×××”随便写人写物,结果我班同学作文题目:《我的战友邱少云》。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作文教学而言,则是努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只有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作文,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 ,师生都有“难”的同感 ,为了写好作文 ,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 ,备尝艰辛。教师们有的主张多写多练 ,熟能生巧 ;有的主张作文指导生动活泼 ,让学生愉快作文……联系作文教学实践 ,学习新课标 ,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巧安排内容 ,巧把握时机 ,巧评价 ,学生就会很快地走上作文这条“道” ,而且会越走越宽广。一、作文内容“巧”安排“课标”指出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每册课本在积累运用中 ,均安排了作文训练内容 ,教师首先要不为课本至上 ,课本…  相似文献   

8.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作文范围说明一件物品 2.本单元作文要求抓住特点,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本单元作文题目①《我喜爱的×××(某种物品)》;②《美观实用的集邮册》;③《三好学生奖章图案说明》等。 4.本单元应用文练习写电报稿 [单元教法设计] 建议教师用“观察分格训练法”的方法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9.
靳晓芳 《学周刊C版》2013,(1):158-159
在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对教师来说,作文难教;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如何解决这些情况,是每个语文教师苦苦思索而又不得其解的问题。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作文教学的方法,力求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捷径。我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源,是基础,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够解决困扰语文教师的作文难教的顽疾。一、从观察生活入手,在写实上下工夫在教师布置了作文题目之后,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写起来也只能是生搬硬套,废话连篇,距离生活越来越远。学生作文中很多字句不是从内心发出的,而是想一句写一句,词不达意,前后内容缺乏联系。其根本的原因在  相似文献   

10.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写好作文,老师们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网络结合……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然而直面作文教学的现状,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现象“涛声依旧”,如同毒瘤难以根除,使得老师们不由感叹: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最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对话想象作文》一课,那简单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设计,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易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很成功,但在作文教学上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但最后却收效甚微。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有的学生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说明文、议论文乃至记叙文。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一、教好课文 启迪思维每一篇课文 ,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都可能成为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钥匙。因此 ,紧扣每篇课文的特点 ,深入剖析课文 ,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照“样”作文 ,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思索 ,受到启迪 ,练好作文基本功。这样做具有直观形象和知识迁移快的特点。如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是一篇参观记 ,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抓住课文按参观顺序有重点地介绍所见所闻的特点 ,使学生在写参观记、游记方面得到启示。随即指导学生“照样子”写《参观×××》《游×××》,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历来得到专家学者的提倡。对此,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教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先动笔写一写,这就好比教学生游泳,自己必须先下水示范一样。教师示范得好,学生就学得快。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说教师“下水”的目的如这个比喻中所说,是为了给学生作示范,那么我觉得“下水”之前,最好还是三思。  相似文献   

14.
作文,表现着学生底思想感情、认识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反映教师语文教学底成绩。近来,在来稿中,关於“作文”的稿件比较多.这证明教师对“作文”的重视,和他们要求改进作文教学的迫切. 在这些稿件里,我们看到学生写作和教师批改两方面存在着的一些现象: 有不少学生,见到作文就发愁,看着题,不知道怎样下手。於是,有的想一句写一句,七拚八凑:有的光搬教条,把“为人民服务”、“响应  相似文献   

15.
怕写作文可以说是山区学生的通病,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头脑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笔。针对这一现象.我教学生作文.主要从两方面下手: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小学生害怕作文,有时他们面对一个作文题目,竟会呆坐在那里,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们的教师是怎样指导学生的呢?有的教师说:心里想的并不是都可以写在作文里,要写为了建设祖国而读书.有的教师说:作文就要拣正面的话写,还要夸大,要想象.还有的教师竟然说:实在写不出只要把少年报上的文章变一下写进作文里,这叫结合形势。在这样的指导下,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正面道理一大套,没有真情实感,形成了新的八股.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的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学生提前读写又轻松愉快,几年来,我充分发挥“注·提”优势,在一年级进行开篇训练,有头有尾有中心地搭起文章的架子。 一、进行句型训练,教学生说写完整句子 从入学教育开始,我就在阅读、说话课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地方有××?这是××?×时×在×地干什么?”等句型训练。学生根据问题就完整地回答出:“学校有学生”、“这是教室”、“上午学生在教室上课”等。这样,他们就建立了说完整句的概念,9周后,我还让学生用拼音写下来读一读,课后交老师批改讲评。  相似文献   

18.
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今天写个人,明天写件事的老和尚撞钟式的作文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它的后果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作文训练,没有总体规划,更没有系统安排。从小学到高中,虽然各个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有所不同,但由于在教材上和方法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雷同化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学生反映,我从小学到中学,写的作文题目都能背下来。什么“记寒(暑)假一件事”、“校园新貌”“我  相似文献   

19.
作文题目宜小不宜大,其理由至少有三点:一、便于引导学生观察。目前,学生观察能力较差,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作文的基本功之一。有的教师给学生出了“我爱伟大的祖国”、“秋游”等大题目,学生很难驾驭,不易观察,而有的教师出了“我见到的一位售货员”“我俩不争执了”  相似文献   

20.
文舜 《考试》2007,(11)
一、东边日出西边雨——作文教学现状一是教师没有明确的系统作文教学计划,方法陈旧,作文批改流于形式。很多教师认为学语文靠语感,写作文更靠天赋。好文章不是教出来的,有的老师认为作文课就是休息课,作文题目一布置任务完成,学生怎么写、写好写坏无关紧要;还有的教师盲目跟"高考风",今年高考题是什么就练什么。作文批改和讲评更是让教师头疼的事,每次都是如苦行僧般的埋头批改,辛苦讲评,满足于任务的完成。这就导致作文评语多是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讲评时也只能是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每次作文只剩下"知识-行文-讲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