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复杂性科学主要从方法论上进行了一场革命,举起了超越还原论的大旗。但是,超越还原论并不等同于走向传统的整体论,而是需要融合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新方法论,这就是融贯方法论。融贯思维和融贯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发挥还原论和整体论的长处,克服其缺陷,在整体的观照下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还原和综合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论和欧阳莹之的综合微观分析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融贯方法论的两种尝试。复杂性科学超越还原论之后不是复归整体论而是走向融贯论。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内涵、现状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批判、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意蕴、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对传统科学方法论来说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是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复杂科学为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教学系统是一个具有开发性、层次性、巨大性、复杂性、演化性的复杂系统。论文以复杂科学为方法论,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变”与“变”共存,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着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涵和方法论进行探究和思考。当前针对课程改革进行改革的路径包括:遵循复杂性科学的思维逻辑,超越二元对立;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课程改革遵循的主要路径;滋养课程改革的文化土壤,实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课程涉及生命系统的许多方面,具有复杂性.该课程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其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的新发展为我们研究高中生物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论.高中生物教学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与非预期性;教学过程的非线性和突现性;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教学方法的无序性与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科学的新进展为我们研究生命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论。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观点,生命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生命的非线性、涌现性、自组织性、稳定性与演化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生命的复杂性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若干复杂的生物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研究是在方法论层面对还原论的批判和超越。在复杂性视域中,世界的构成是复杂的、非线性的,不能还原为基本粒子,还原论指导下的线性逻辑方法也难以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行有效的描述或解释,因此需重视问题的多维度、背景化、整体化等,重视多因素的协同作用。作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研究生课程体系表现出整体性、关系性、混沌性、动态开放性、自组织性等复杂性特征。基于此,必须摆脱固有的线性思维的羁绊,充分借鉴和应用复杂性研究的思维模式与研究思路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范式之于高等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简单性思维方式,而且为分析高等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问题提供了一个以复杂性思维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方向。把复杂性理论引入到高等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中,对高等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科学范式进行变革,消除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隔阂,把握高等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科学的方法论,这将有利于我们对高等教育政策执行进行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科学主义对教育学的影响可以形象地用三镜隐喻来表示:一是望远镜,即研究者将教育现象客观化,站在教育现象之外来观察;二是三棱镜,即将教育现象分解成一个一个片段来观察;三是漏光镜,即将教育现象先作一定的过滤和转换再来观察。现代系统科学对科学主义超越是从三镜隐喻入手的,在本体论上,以建立在个体适应性和系统整体涌现性基础上的复杂性为本体;在认识论上,抛弃绝对真理观,主张视界交融;在方法论上,以总体生成论来超越还原论,并形成了创造教育科学理论的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科学被有些学者认为是"21世纪的科学",由此也兴起了一种新的科学范式:复杂性范式.复杂性范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都与传统科学范式相区别,并在许多领域逐渐取代传统科学范式,从而引起了世界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