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课标中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串讲,"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学生记词义、记译文,考试考翻译和字词,学生对这种"满堂灌"的文言文学习感到厌倦,使文言文的教学跟素质教育相距甚远。而我们学校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种问题就更为凸显。如何让学生摆脱文言文的束缚,本文以《核舟记》为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挖掘文言文中的有利因素,通过趣味古文、古字分析、画画学古文等形式吸引学生读古文,诵古文,记古文。希望能为古文教学提供新的学习范例。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文言教学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更无法实现文言文教学深层理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随着文言文学生用书的泛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遇到了重复教学、无效教学的尴尬。基于此,本文试从吟诵、探究、迁移、归纳等教学方法入手,谈如何由此突破文言文教学困境,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7,(8)
多少年来,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当然,学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词句的古今差异,并会翻译,但长期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地串讲,就会抑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呢?笔者结合平时的做法,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特殊的部分.传统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始终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再加上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教师的这种教法,是学生不愿学习文言文的根源所在.笔者结合新课程理念,针对以往文言文教学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思考,做了初步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即所谓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因此,教师授课时,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内容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长期的应试习惯、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特点助长了师生们的功利心态,使得文言文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八字真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被语文教师奉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宝,学生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始终是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而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句式,记译文。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却仍有学生茫然不解,甚至酣然人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才能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钱梦龙先生说:“多少年来,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释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甸甸清楚”。文言文教学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嚼烂了喂”,“满堂灌”,生怕学生这不知道,那不懂得,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读,虽然文言文改革喊了又喊,可是文言文教学却仍是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效果自然是:“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需要改革,需要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主动,并转变以记为主的思维模式,变成以思考为主的学习方法。文言文教学只有变教师讲为学生提问、学生讨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去品味文言文中的语言,教师也才能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  相似文献   

12.
李瑛 《教书育人》2010,(9):59-60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文言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存在的弊端也不少.它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未能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更觉枯燥乏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了双边质疑释疑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浅层化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生文言基础不扎实。本文以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为例,对如何避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浅层化,让高中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深度,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教学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等现象普遍存在,笔者以《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切入与导入的区别,以及文言文教学切入点设计的多样性和价值,力求让切入点的设计在文言文教学中得到重新认识和定位,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在各种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们似乎对文言文教学最有兴趣。因为文言文主要考查字词的理解,所以教师们认为,只要学生能把字词翻译出来,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字词意思,学生记字词的翻译,这已成为常态,学生在文言课文字里行间穿插记录了大量的字词的翻译。然而这种文言文词语的学习,尚是停留在记忆的表层上,字词背后人文情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探究,我们可以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的精华。然而,当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教法侧重于"讲",教师满堂讲,学生听或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字词句,没有发挥能动作用,难以激发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极大影响了文言文的推广,弱化了文言文应有的社会价值和传承意义。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笔  相似文献   

18.
李月 《语文天地》2016,(1):52-53
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使用时代距今较远,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虽然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文本的深入研究,但始终以教师讲—学生记背,或者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教师明确—学生记背的方式进行,文言文的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师可以尝试将教学环节甚至重心逐步交到学生手中。  相似文献   

19.
王娜 《中国教师》2010,(12):31-32
<正>灌输式文言文教学模式是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学生从头至尾地记。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才能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冯加喜 《海南教育》2014,(10):40-41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再现 从教六年来,我一直在思索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因为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更是广大学生的一大痛楚,每当老师讲完一篇文言文,学生记完笔记就会长吁一口气——"唉,终于写完了!"而此时,老师何尝不是此种心境——"唉,终于讲完了!"当一篇古文学完,接着便是没完没了的背诵和默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