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措施层出不穷,如建立成长档案、成立科研小组、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专业团队等,这些措施在实践中也的确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由此看出,学校要发展,教师成长是基础,教师成长的关键是专业发展.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我校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借鉴其中成功的经验,结合目前学校教师素质现状,确立了"目标导引团队发展策略",以"教研"促发展,以"科研"催发展,引领每一位教师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性教育理念引领下,幼儿园要切实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与自主发展的合理需求,努力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搭建平台,提供专业支持,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以教师自主发展来实现幼儿自主发展。一、注重营造人文环境,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依托发展性教育理念,教师内在动力是其自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自主成长"的身心支持性因  相似文献   

3.
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而研究型教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活动形态、方式和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方式,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中小学教研组存在的教研与科研分离、教研组制度运行中的个人主义以及教研组功能的行政化与事务化不利于研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以教研组为载体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建立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之上,教研与科研统一、以教研组为载体形成研究共同体并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与合作研究——个人自研"的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是促进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是以教师的内在本性为依据,以任务驱动为手段,以校本研修为抓手,通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在一定的教育时空情境下,教师的学业修养、专业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校本研修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以"校本教材"的调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校本精品课程"的研发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以"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才。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协调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尊重社会规律和教育规律,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学科教师发展,统筹城乡教师发展,统筹区域教师发展。在清晰分析认识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怀来县确立教师专业成长以全员教师"三项达标"活动为基础,以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金甫 《教书育人》2016,(5):50-51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要赢在第一起跑线上,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赢在第一起跑线上,需要有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为了给教师构建研讨、交流、实践、展示的校本教研互动学习平台,我校以"发展"为中心,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以"问题"为中心,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以理论学习与研讨、校本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实践等为载体,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而言,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是提  相似文献   

7.
王献 《教书育人》2008,(8):28-30
学校管理关注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改革也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实际上也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各部门、各学校均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各种培训.当前开展的一些培训,如"校本培训""统一性培训""随机性、不定期的培训",教师很难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进行灵活选择,学习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容易成为被动行为,主体性也较难发挥.而"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原生态为本,尊重教师间的个性差异,尊重教师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教师成长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内省、内生的过程,教师成长与其工作环境--学校、服务对象--学生密切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以校为本"的培训.校本培训是一种本色培训,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的培训,是学校收益最大、见效最快的战略性投资.怎样以有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成熟的必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容忽视。但现有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带来的是教师的"假性成长"。教师在在职进修培训中,以传授显性知识活动为主,缺少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而且,这样的模式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来支撑,专业发展模式不清晰。本文从理念、体制、模式全方位探讨构建"两化一制"体系,以形成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借鉴企业管理中"成长追溯系统"的基本理念,基于本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上海闵行区突破教师人事档案记录的局限性,试图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符合大数据特征的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作为教师管理的工具,这一系统具备数据采集、信息交互、追溯查询、评价反馈、学习成长等功能,包括"教师基础信息"和"业务成长档案"两大板块,为开展基于电子档案的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规律性,即阶段性。德耶弗斯(Dreyfus)以教师发展过程为分析角度,认为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这位探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策略与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引,成为构建从"新手"到"合格",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教师成长思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于燕飞 《辅导员》2014,(15):34-36
正题记平庸的教师说教,较好的教师解惑,优秀的教师示范,卓越的教师启迪!——威廉詹姆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有人说:"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成在管理,赢在教师。"的确如此。我们北京小学华润海中国分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以"涵养教师文化,提升教育智慧"为主题,以"锻铸师德,营造师风,提升师能,培育智慧,温暖师心"二十字方针为指引,以发展性教师评价、权威专家团队为引领,以同伴互助、自主发展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年规划》《专家型名师成长培养方案》为平  相似文献   

13.
"U-K"专业实践共同体是高校与幼儿园基于合作共赢的目的共同建设的、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型组织。"U-K"专业实践共同体具有以专业学习为核心、以专业成长为目标、以参与式实践为途径的特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幼儿园教师和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的一个热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县域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却令人堪忧。笔者所在县域持续采取了"校长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榜样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门纳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写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几种措施,使教师们逐渐提高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丰富内涵对教师学习的诉求目前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呈现不同的看法。有学者将这些认识主要归为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是两种涵义兼而有之,并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发展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笔者比较赞同最后面这种观点。教师专业发展不管是先前在师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保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路.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是上海市首批初中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之一,我们以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契机,以解决小班化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反思性的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新课题。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是教师发展的核心。我们根据连云港市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情况,从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不同状态出发,摸索了一条较为科学、适合本土实际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之路。一、迷茫期:以"教科研进基层"校校行为支点,引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借调教师"的概念,旨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新取向,以强化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本文以教师借调到香港一个"大学-学校"伙伴协作学校改进计划的经验为例,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教师借调期间的经历对其个人专业发展及成长的影响,进而分析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意义.所提出的"教师借调"概念可弥补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专业发展活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简称"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引领教师从一个职业的从事者转变成一项事业的追求者,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学校秉持"教师学习共同体"理念,以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研","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教师只有通过课题研究,才能感受到发现与探究所带来的喜悦与乐趣。中职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能促进教师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的品位,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