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或领导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1.进入“学生”角色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充当小学生,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看任教者的教学是否兼顾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2.进入“教者”角色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由自己来上该怎样讲? 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3.进入“指导者”角色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⑴居于学术的高…  相似文献   

2.
听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与上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但是,如何全面地阐释听课的作用呢?由于听课者的立场、目的不同,对于听课作用的认识各异,有的强调听课的评估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监督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研究作用等等。这些不尽相同的观点,为我们全面认识听课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概括起来说,通过听课活动,上课的教师能经常地调整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升华课堂管理的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发现别人的缺点时,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向上课者汲取长处,从各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听课活动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徐晓华 《考试周刊》2014,(91):175-175
<正>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听别人的课。既要"听",又要"记",还要"思",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听课。通过有效听课,可以引导教师走上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道路。通过有效听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听课过程中,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娴熟的教学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灵光闪现的教学智慧,加上听课者的所见、所闻与所思,必然会在自己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一、"听"——听教师的授课  相似文献   

4.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上课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活动之一。在教学常规的各环节中,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备课过程中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艺术,都将在上课过程中集中展现出来,因此,上课最能体现一位老师的综合实力。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和借鉴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听他讲课是一条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听同行讲课和被同行听课,应该说是一种很寻常的活动,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并不是如此。听同行讲课都乐意,而同行要听自己讲课就不太高兴。出现不愿同行听自己讲课这种现象的…  相似文献   

5.
与备课、上课一样,听课、评课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听课、评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一线教师中受到如此的重视和关注,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课堂,在课堂中获取新经验、发现新问题。在评课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提高听课者和执教者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听课小议     
学校领导听课是常有的事,但如何听好一节课,发挥听课的作用,让授课者、听课者都有提高、有收获,却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笔者认为:一、听课,要听有备之课听课的目的是了解教学现状,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指导教学,而不是找毛病,找岔子,借听课整  相似文献   

7.
听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听课不能盲目听,听课也要“备课”。当然这种说法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听课就听课,干嘛还要先去备课?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当然这个备课,不能像授课者那样备课,但听课前总要大体了解一下授课者这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像我们平常看戏,事先要了解一下剧情,看电影、电视事先先看一看电影说明、看一下电视报,了解这一集的大体内容一样。否则就是盲目  相似文献   

8.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没有听两节课,我就认为今天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笔者以为,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经过听课者细致的观察,听课后有意识地思考、总结,就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听课也是一种创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因为工作关系,时常到课堂听课,发现有些教师教学中经常出语木讷,表情漠然;学生或则索然,或则愤然,或则心有旁鹜,那局面颇为尴尬。此时,陪同听课者往往要为之开脱,说讲课者是:“砂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倒不出来。”自然,教学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产生失误是难免的。但这种现象遇到多了,心头不免产生疑问:这些教师果真是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都是要求“教课者”提高教学效益,却很少提及“听课者”也要讲究听课效益。笔者从教物理多载,听教研课颇多,以为提高物理听课效益应该成为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都是要求"教课者"提高教学效益,却很少提及"听课者"也要讲究听课效益.笔者从教物理多载,听教研课颇多,以为提高物理听课效益应该成为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2.
现在,各地小学组织的听课观摩的活动相当频繁,有乡辅导区内的试验课、汇报课,有片内、县内的公开课,还有跨省市区协作单位之间的相互观摩课,等等。听课者南来北往,少至几人,十几人,多至几十人,上百人。开展一定量的观摩听课活动是必要的。通过听课活动交流教学信息,总结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可以互相学习,切磋琢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但是,从观摩听课活动的现状来看,听课者常常带有盲目性。他们是到现场才晓得所教内容。尽管教者已详细备课,而听者对教者的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和学活动的安排设计并不了解。因此,听课后只能凭临场的点滴印象进行议论猜测,这种议论往往十之八九是无的放矢。这样的听课观摩活动效  相似文献   

13.
小议听课     
苗发伟 《教育革新》2009,(12):26-26
听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授课者能有机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深化课堂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在发现他人缺点的同时可以提高自己,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众人之长为己所用。就听课者而言,应该怎样去听课,我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听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因为在每个学期里面,每位教师经常需要开设一次或几次公开课,也需要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上听课。从授课者到听课者,我们的角色变了,但我们往往并没有对听课者的角色进行认真的思考,而习惯于作一个评价者、欣赏者。但当我们把听课看成授课者和听课者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的过程时,听课者就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让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成为一个“共同遭遇者”是个很好的选择。什么是“共同遭遇者”呢?所谓的“共同遭遇者”就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相互之间的角色置换,是对某个人所处的情境的感觉、认同和理解,具…  相似文献   

15.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没有听两节课,我就认为今天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笔者以为,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经过听课者细致的观察,听课后有意识地思考、总结,就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听课也是一种创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的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全部制作到课件中,连解析过程都详细打上去,整堂课“一鼠走天下”,不再用粉笔和黑板,课堂容量很大。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功能的展示,一张张…  相似文献   

16.
听课随感     
从教十余年 ,听的课可谓不少 ,但真正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有的课即使当时上得很精彩 ,但现在回忆起来也只能是一个模糊的轮廓而已。究其原因 ,我觉得这与我们当前教育界存在的一种听课误区有着极大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备课 ,历来被认为是执教者的事 ,听课者只需在几分钟前赶到教室 ,等待执教者开讲 ,至于所讲内容、教材的处理往往是一蹋糊涂。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教?我会怎样设计这节课?这些都是听课者来不及考虑的问题。所以 ,听课时交头接耳者有之 ,看书看报者有之 ,忙于记听课笔记者有之……这种现象无形会给…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各学校紧抓听课这一环节,以听促教。然而仅为达到指标、完成任务的这种流于形式的听课却对新课改毫无益处,究其原因是由于听课者没有备课所致。  相似文献   

18.
《新教育(海南)》2007,(11):13-13
听课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活动,上课的教师能有机会经常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升华课堂管理的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在发现他人的缺点同时,也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众人所长为自己所用。听课活动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搞好听课这一有益教学的群体性活动,对教学管理而言也能收到多方面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观念的转变:变听课为观课听课强调"听",只要听即可。而观课强调"观",用多种感官更全面地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对一个人就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了。用在观课上也是合适的,教师要观察执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了解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并联系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执教教师的教学。二、准备的转变:变不熟悉内容为参与备课在听课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由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在课堂评价中 ,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思想。过去听课时 ,我们习惯于坐在学生的背后 ,与执教者面对面地观摩。这样听课对评价“教”与“学”会有一些缺陷 :一是更注重对上课教师的评价 ,执教者关注的也是自己的“表演”是否成功 ;二是听课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 ;三是不利于评价学生 ,听课者不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基于以上原因 ,我建议 :尝试换个位置来听课 ,听课者从与教师的面对面改变成与学生的面对面。  改变听课者的位置 ,选一个能与学生面对面 (或侧面 )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