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腊古瓮颂》是济慈脍灸人口的颂诗之一,诗中的“美即真,真即美”观念尤为世人关注和争论不休,本文拟就诗人所主张的美,真以及美与真的关系,结合他的《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及其书信来揭示这个命题的深刻含义,并认为诗人美学思想的核心乃“美即真,真即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希腊古瓮颂》一诗的分析与赏读,从意象、音韵及语言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歌的唯美特性。并对济慈诗歌中“美”与“真”的内涵,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希腊古瓮颂》中,诗人济慈带领读者走进首尾相连的古瓮画面,引领我们进入艺术审美的圆形境界,而这圆形思维的发生地又是在回环式的诗歌结构中。以中西圆形理论解读济慈《希腊古瓮颂》妙契天和的圆形境界,不仅为《希腊古瓮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把整首诗的内容和形式、主题和结构联系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希腊古瓮颂》中用心灵的眼睛透视希腊古瓮这一艺术珍品。发掘其艺术的真和美的光辉。诗中展现出的独特的音乐美、幻觉美、忧郁蔓及哲理美表迭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深刻的艺术美学观。  相似文献   

5.
从济慈诗《希腊古瓮颂》看"沉默"的艺术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诗人济慈诗作《希腊古瓮颂》将绘画艺术与诗歌相互打通,充分体现了“沉默”对诗的语言的原创性作用,因而也就表达了“沉默”中的“美”所必然造就的那个“真”的艺术现实。  相似文献   

6.
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优美动人著称,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短暂的深痛感悟。在济慈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当属他的颂歌,《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陔诗布局精美,形象美,韵律美,语言美,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美的向往和追求,阐明了“真”、“美”学说。  相似文献   

7.
表面上看 ,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是诗人在欣赏和玩味一件年代非常久远的希腊古瓮 ,实际上则是在借用这件精美的艺术品来表述自己对艺术的看法 ,在阐释自己的审美理念。其艺术手法巧妙 ,其反映艺术内容与艺术媒介、审美直觉与理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和转换非常独特 ,是通过诗人的自身体验加以表现的 ,最终归结于“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 ,至今仍具启发与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约翰.济慈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尽管他的生命只持续了短短的25年,他却创造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包括史诗和抒情诗,而他的颂诗被认为是最重要也最成熟的部分。本文将对他的名篇《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济慈被普遍认为是一位追求感官刺激的诗人,他不是在描摹形象而是直接把形象呈现给读者,刺激读者的感官,使之仿佛真正看到那形象一样。同时,济慈的诗又有强烈的哲理美,以及心灵和外界碰撞所产生的真实之美,是呈现出超越现实、超越官能的审美境界,因而更显其伟大。《希腊古瓮颂》不仅体现了济慈诗诉诸感官、震憾心灵的特殊魅力,也体现了济慈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济慈被普遍认为是一位追求感官刺激的诗人,他不是在描摹形象而是直接把形象呈现给读者,刺激读者的感官,使之仿佛真正看到那形象一样。同时,济慈的诗又有强烈的哲理美,以及心灵和外界碰撞所产生的真实之美,是呈现出超越现实、超越官能的审美境界,因而更显其伟大。《希腊古瓮颂》不仅体现了济慈诗诉诸感官、震憾心灵的特殊魅力,也体现了济慈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姜霏霏  王勇 《考试周刊》2010,(12):31-32
《希腊古瓮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人们多从古典及现代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本文主要从生态女性主义观点出发诠释该诗所蕴含的女性关和自然美,从而揭示女性与自然的不朽品质,以及二者完美结合所构造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约翰济慈的"希腊古瓮硕"描述了古瓮美丽的田园画面,充满了感官美,但感官灸之下更羞含着智慈美.本文通过谈论这首诗的感性美和理性美来分析济慈独特的美学思想:"美即真,真即美",以及其带给我们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济慈著名的颂诗《希腊古瓮颂》在学界有着丰富的研究。从格律及音韵变化的角度结合格律研究者Paul Fussell的文学批评理论对这首诗进行重新解读后发现,济慈诗歌创作中的音韵格律与其诗歌意义、感官原则、审美观点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并起到了完美的融合与烘托作用,展现出了他对关追求过程中的另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福克纳的小说创作中,象征隐喻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十分引人注目。在他的作品中古瓮以及与瓮相关的这一意象群的出现与其受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的影响密切相关,也带有明显的自我经历的痕迹,从中可以解读出在肉体、温情、时间和理想等层次上的多重涵义。总体而言,这组意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体现了福克纳的人生体验及其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李莹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417-418
《希腊古瓮颂》是英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的名篇。在这首诗中,完美的展现了诗人的美学思想,笔者试图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首诗。  相似文献   

16.
序……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谚知道的一切。《希腊古瓮颂》我常常诧异,在浪漫派诗人济慈的竖琴上,为何弹奏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约翰.济慈的《希腊古瓮颂》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体现的对艺术和生活的矛盾的看法。一方面,这两部作品都体现了艺术是高于生活的观点,因为艺术是亘古不变,完美无缺的,而生活中的美是稍纵即逝的,而且生活中的美总是不能做到尽如人意。另一方面,生活是高于艺术的。原因在于艺术生活的模仿和再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尽管王尔德和济慈生活在不同年代,他们在这两部作品中反映出对生活和艺术的关系的态度却是相似的—即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8.
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与叶芝的《驶向拜占庭》这两首诗的创作虽相隔一个多世纪,但在写作技巧与思想意义上却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二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理性和完美永恒的追求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从古到今都在经历着生命的三重悲剧:生命是短暂而有限的,充满了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的痛苦,不可避免的死亡会将一切人类的努力化为虚无.<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和<秋颂>清晰地展示了济慈直视生命、超越生命、达到永恒的人生轨迹,诗人的个人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启发人们尤其是当今的人们严肃思考各自的人生和人类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寓于爱物愤世中的美——济慈及其《秋颂》和《夜莺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评论往往只是把济慈看作是表现感情和自我的“主观”诗人,有的则视他为敏感的唯美主义者,忽视了济慈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之处。事实上,济慈是一位对社会和政治问题十分关注、对诗和人生有许多独特见解并且在艺术上颇有建树和影响的杰出诗人。本文借鉴美国新批评的观点,采用细读手法,通过对济慈名诗《秋颂》和《夜莺颂》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展示济慈愤嫉世道、热爱自然、渴望自由却又苦于无门的痛苦心情及其艺术构思、词句、格律和意象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