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院校研究的性质与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院校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观照下 ,应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式 (特别是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程式 ) ,对单个高等院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论证 ,从而直接服务于该校管理决策的一种研究范式。院校研究在内容和范围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多样性 ;从研究对象上看 ,院校研究是一种个案研究 ;从任务上看 ,院校研究旨在研究特定院校的特定问题 ;从方法上看 ,院校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和定量化 ;从主体方面看 ,院校研究具有专业性和制度性的特点 ;从功能上看 ,院校研究表现出直接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科学管理与院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院校研究代表了管理决策的科学部分,是提高高校科学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范式和工作模式,系统收集数据,科学分析数据,为学校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是院校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在我国发展院校研究,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中大力倡导科学管理;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具有统一统计口径的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加快院校研究人员的培养,促使大多数高教研究所(室)转变功能,将院校研究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对“幸福感”的定义以及对“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两个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幸福感研究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院校研究的发展路径及本土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院校研究的形成不同于西方国家,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理论上,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成为显著驱动力,带动了"院校研究"专业领域的发展;在实践中,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高校发展院校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内部推动力.从发展进程看,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本土化特色,表现为:院校研究的组织机构显示出行政驱动的特点;大学管理工作研究文化开始兴起;同时,出现了专家对特定院校进行规划与咨询的"异类的"院校研究活动特色.  相似文献   

5.
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于20世纪早期起源于美国,以其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应用研究的特性,对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解决单个高校自身特定问题,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院校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被学者介绍到我国。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由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而引发的问题逐渐涌现。在这种形势下,以解决高校自身问题为特征的院校研究,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院校研究”是一个流行于欧美、具有特定涵义的专门术语。它是指单个院校针对本校管理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分析与咨询研究,是一所高校为改进本校管理决策和运行状况而设定的专门实践领域。从过去10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学者对于“院校研究”的研究经历了从“无意涉及”到“有意关注”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如今,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强对“院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以期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实践脱节的“老问题”开启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美院校研究的比较发现,我国院校研究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院校研究机构的规范建设、院校研究学术年会的规范举行及院校研究理论和学术刊物的规范建制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研究资料不规范,研究范式的不规范运用,以及研究人员的培训问题,对院校研究正确认识的问题等。基于此,从院校研究资料,研究范式的规范运用,院校研究的规范培训等方面推进我国院校研究的规范化发展是院校研究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院校研究之中国化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校研究是近来学界非常关注的理论热点,然而在当前的实际研究中,却存在着对院校研究理解上的诸多模糊认识。只有正确理解院校研究的内涵,还原其本真意蕴,才能确保相应研究不偏离方向。院校研究也只有与我国高校实际相结合,进行必要的中国化改造,才能真正体现出院校研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院校研究论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开展院校研究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研究走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当前,推进院校研究,要充分认识院校研究的意义,把握院校研究是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咨询研究、应用研究的基本特征。同时,要通过明确院校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机制合理、运作有效的院校研究机构,建立院校研究人员培训制度,建立良好的高等教育公共政治环境等措施,推进院校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院校研究需要实证研究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院校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 ,怎样与国际接轨、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国情逐渐形成中国的院校研究学派 ,是摆在中国院校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形成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院校研究 ,必须要重视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院校研究范式。中国的院校研究需要科学的实证研究范式。本文主要从哲学方法论、研究方式、研究技术三个层面 ,重点介绍院校研究中的实证研究范式 ,为完善中国的院校研究方法提出一条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院校研究源于美国。院校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多面性、定量性、个案性、可用性。我国高职院校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只有充分认识研究意义、准确定位研究宗旨、切实加强机构建设、设法保证工作条件、高度重视对外交流、认真解决实际应用,才能使院校研究推动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院校研究"是什么,不是什么--解读美国"院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欧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专门术语.就美国的经验而言,"院校研究"可以理解为"是研究者基于本校情境、针对院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应用性研究,是高等学校为改进管理决策、促进院校发展而设定的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形式,"院校研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研究".它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是现代高等学校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院校研究是在一定的理论观照下,应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式(特别是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程式),对单个高等院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论证,从而直接服务于该校管理决策的一种研究范式。分析院校研究的实质和我国高校中高教研究所的功能,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有效开展院校研究的必要前提条件,即以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分析与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分析不仅以制度为研究对象 ,还构成一种研究方法与范式 ,即通过制度主义视角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现象与问题 ,提出制度创新的可能途径。制度分析主要源于新制度主义的启发 ,借鉴了多学科方法 ,在理论上强调制度的内生性特点 ,对具体制度做发生学研究 ,追问制度安排的合法性。高等教育制度分析具备上述特征 ,并着力探讨高等教育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可能性 ,试图从交易成本理论、组织理论、博弈论等出发 ,揭示高等教育制度的双重性 :既是重复博弈的内生产物 ,又独立于参与者的行动选择。高等教育制度分析服从于高等教育组织特性。目前 ,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政策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院校研究起源于欧美并流行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作为高等学校内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院校研究是对所在高校的运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自我研究.它着眼于院校管理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其基本职责是收集、完善和规范院校数据,为院校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院校研究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值得我们加以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应于一般高等师范院校计算科研工作量的简易实用公式,即TAB公式。该公式考虑了与科研工作量相关的诸因素,如课题来源级别、经费、实施完成情况、科研成果及其综合效益、获奖等,也考虑到无经费资助的立项课题和无经费资助的未立顶课题的科研工作量计算。力求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兼(专)职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vement is now truly international although national and contextual differences affect its implementation. Institutional capacities for and openness to innovation vary widely and cannot be readily predicted.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referred to in this article has a conservative reputation in Australia, yet its new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not only unique in Australia but have attract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a large research university has introduced radical chang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ways which embody scholarly ideals and are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University's overall research mission.  相似文献   

18.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 as a concept, has been gaining traction in the UK and across the world, as evidenced by the growing number of European, African, Austral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s, communities, conferences and publications. This paper stresses the need for high-quality (Institutional) research behaviours, aligned with and embedded in quality assurance (QA) and enhancement approaches as part of the ‘systematic’ functions required by the QA Agency. Terenzini's ‘three tiers of organisational intelligence’ are offered as a benchmark for framing IR as a highly credible, efficacious, pursuit. It is argued that when IR has the expected features of academic research, it is more likely to be supported and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practices and polic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