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作为18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杰出的文学巨匠,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以在其作品中善用反讽技巧著称。其极具代表性的游记体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就是因此流传至今仍让读者们回味无穷。评析其精湛的反讽技巧,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见识到这一修辞手法是如何在斯威夫特手中变成了巧夺天工的鬼斧神工。该书还借用了拉伯雷《巨人传》的趣味形式,同时受希迪斯和尼安德英法之争影响,对英国文化充满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约翰.柯里尔的短篇小说《追逐者》讲述了一位年轻男子为了追逐爱情,不惜去寻求爱情水,以求获得其可望而不可得的爱情的故事。该短篇小说言非所指的话语技巧令读者折服,通过从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运用文本分析法,突出反讽艺术在短篇小说中的关键性,以使读者能更好的体味小说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3.
作为小说最高成就和现代性的标志,反讽叙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批判精神受到更多现代作家的青睐。美国幽默大师马克斯.舒尔曼高超的反讽叙事艺术在其经典反讽叙事短篇《爱情是谬误》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运用反讽小说理论中二元对立、不可靠叙述及情境反讽等技巧,舒尔曼建构了一场发生在三个大学生之间的爱情闹剧,从而营造出强烈的反讽效果。小说在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享受的同时,对当下美国青年一代物质爱情观的荒谬进行了戏谑的嘲讽和批判,引发读者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是一部叙事文佳作.小说时而从女主人公爱玛的视角观察各种人物和事件,时而又让明察秋毫的叙述者跳出来做些解释和说明.这种视角变换的叙事技巧和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模式不仅控制着读者的情感,消除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在悄然不觉中站在人物的立场,接受其缺点,进而喜欢她,而且也为读者创设了反讽的语境.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在其诗集《命运的讽刺》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技巧,揭示了生活的表面现象与实际生活本质之间的强烈反差。对于现实主义作家哈代来说,反讽不仅是一种写作修辞手法,更是一种关注人类生存困境的手段。哈代借用借用反讽揭露了人类生存的现实,批判了人类虚弱的灵魂,讽刺了人类虚伪的本质,使读者正视自己的内心,引起警醒,从而达到"社会向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斯威夫特是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的政治家、讽刺小说作家。《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其最著名的政治性散文,本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在华丽“崇高”外衣内里,掩藏的令人流泪的荒诞,并由此产生的令人心灵颤栗的反讽艺术。  相似文献   

7.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技巧,主要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四种类型。在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不同类型的反讽灵活地运用于四桩婚姻大事之中,以评判当时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8.
反讽是语境对于陈述语的歪曲.<祝福>的反讽意义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主题层面的反讽,主题的多义性是由修辞手法的多样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反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技巧。反讽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也是一种观照世界的生命态度和方式。论文主要以第三代诗歌文本为例,分析阐述反讽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言语反讽、戏仿式反讽、存在式反讽等。  相似文献   

10.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反讽手法的高超运用技巧。在早期的重要作品《死者》中,乔伊斯糅合了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以揭露爱尔兰人灵魂的僵化和麻痹。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服务于作品的表层文本,为主题的展示起了铺垫作用;而结构反讽产生于“死者”的象征意义,彰显了故事的深层主题。表层反讽和深层反讽的交错使用赋予了文本意味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反讽艺术的应用是构成奥斯丁小说艺术大厦的主要支撑点。本文从读者反应理论的角度看奥斯丁在作品中如何运用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反讽艺术与读者进行交流,如何对读者的内心思想施加影响,从而构建作品的完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反讽是语境对于陈述语的歪曲。《祝福》的反讽意义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主题层面的反讽,主题的多义 性是由修辞手法的多样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伊夫林.沃(Evelyn W augh)是英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他在继承英国文学从斯威夫特到萧伯纳一脉相承的讽刺和反讽传统,并以犀利的笔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的生动画卷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艾略特精神荒原式的“绝望”主题。  相似文献   

16.
伊夫林.沃(Evelyn W augh)是英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他在继承英国文学从斯威夫特到萧伯纳一脉相承的讽刺和反讽传统,并以犀利的笔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的生动画卷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艾略特精神荒原式的“绝望”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学、美学的视角看,方方《风景》的反讽构成方式是视点反讽和语调反讽,采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形成幽默的语言风格,造成喜剧性的外在形式与悲剧性的内在意蕴的悖离,从而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创作态度,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终极关怀。它所呈现的哲学思考和审美观照表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有了某些本质上的区别,从中可以看到其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强烈反讽。  相似文献   

18.
两朵带刺的相似而又相异的玫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和海涅《阿塔·特洛尔》比较分析李青丽(一)斯威夫特和海涅是英德文学界中的重要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完成于1726年。海涅的《阿塔·特洛尔》是一部杰出的长篇政治讽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前景化"理论探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个小小的建议>中的语言常规偏离和社会常规偏离现象可以发现:"偏离"是斯威夫特的反讽艺术的主要手段,作者巧妙地把常规偏离和社会偏离相结合,揭露了社会现实,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突出了为民请愿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迷惘的一代"最后一位天才,纳撒尼尔·韦斯特致力于通过反讽手法将古典文学艺术本身及宣扬的价值观念掀翻在地,其文学反讽技法上主要表现为梦幻架构、文体杂糅和戏仿三个层面,对反讽技法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韦斯特小说艺术技巧和创作意图,也有助于了解现代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