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郭旭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26-129,140
《贵州书院史》以贵州书院与地方文化变迁为历史视阈,深入研究了贵州书院文化的发展和流变,深刻揭示了贵州书院历史变迁的动因、贵州书院时空分布及基本特征、贵州书院的讲学风采、贵州书院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书院文化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和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贵州书院史和贵州教育史的研究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是区域书院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唐宋以来重要的地方教育机构。在处州地区风俗习尚改变和教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书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文主要是对各时期的多种方志、其他文献和一些碑刻材料进行分析,勾画了处州地区宋元时期的书院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承德书院始于乾隆时期,止于清末书院改制,共一百多年时间。清代的承德书院随着避暑山庄的兴盛而兴起,为承德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当下承德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白鹿洞书院的一批"教思碑记"是中国书院史上罕见的碑刻史料,其它书院几乎没有。它记录了十几位在书院任教教师或地方官员的生平,记录了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师生情谊,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政治经济的史料。作为教育遗址重要组成部分,"教思碑记"具有歌颂院史、怀念教师和激励后人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之发展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是官学与私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唐代至清末,书院存在了一千多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书院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书院初创阶段的唐代,全国共有地方书院49所,河北拥有3所书院,其中保定地区有2所,这在全国书院分布的相对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保定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到了元代,保定书院呈现出一种上升现象,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考察区域书院教育的沉浮变动,可以发现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为当今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应天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天书院的创立、发展及衰落的过程都与商丘地方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天书院创办于五代后晋时期。北宋时期,由于科举取士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官学的长期低迷、国家的重视、地方官和地方士人的支持以及商丘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应天书院达到繁盛。明代,应天书院改为儒学,又有社学改建的应天书院出现。此后,又创建范文正公讲院。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书院的历史结束。应天书院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社会的支持,地方文化传统对书院有着重要影响:书院也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明 《天中学刊》2007,22(4):111-114
大梁书院是明清时期河南省惟一一所省办书院,其创办与当时科举及官学教育的衰败不无关系。大梁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积累了许多值得今人珍视的教育特色,成为中原地区有名的书院,曾一度为河南的最高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9.
书院从唐朝发端到清末改制的一千二百多年之间,虽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但相比较而言,南宋时期的书院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管理水平都处于鼎盛阶段。尤其是经过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理学大师及地方官员的卓越运作,使书院得以步人制度化发展阶段,包括书院建筑规制、职事设置、教学管理、藏书、经费、祭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封建社会后期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书院初创阶段的唐代,全国共有地方书院49所,河北拥有3所书院,其中保定地区有2所,这在全国书院分布的相对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保定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到了元代,保定书院呈现出一种上升现象,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考察区域书院教育的沉浮变动,可以发现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为当今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书院的发展对地方教育事业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书院是既不同于官学又有别于私学的独特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在不同地域内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古代书院重视人才的培养教育,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核心功能。千余年中,书院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方式及内容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提高了当地士人的文化素质,并逐渐成为地方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此外,书院还通过引进不同地域的山长、教师主持教席,为地方教育注人了新的资源,促进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教育机构.而书院繁荣的社会基础是民间的绅士,他们兴办地方学务,既是书院创建的倡议者、书院教育的主持者,同时也是书院经济的资助者,对书院教育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谭甲文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82-85,107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宋代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兴盛期,南宋则是书院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4.
江西吉安地区在书院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书院建立时间早,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宋元时期,书院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理学家们往往通过书院阐扬其学说,理学的思想也通过书院的讲学活动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书院也是理学家们进行道德实践的场所。由此,宋元时期理学的迅速发展与书院的发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形式,它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泰山书院是"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读书讲学的地方,对促进泰山及山东地区的儒学复兴、人才培养、教育普及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姚鼐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书院达40年之久,其中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和歙县紫阳书院15年,也是其书院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姚鼐对书院教学、管理的一些认识,力求通过探析姚鼐在书院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揭示其对桐城派、安徽书院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元朝开始,衡水开启了书院发展的历程。相比全国而言,衡水书院发展态势相对滞后;而在河北省域内,衡水书院发展居中等偏上水平。在50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较有名望的衡水书院相继出现。书院的多元化筹资保证了书院文教活动正常展开,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迥异于古代官学和私学的显著作用。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衡水书院教育文化,对发展衡水教育事业、增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山西平定地区书院发展前后历经八百余年,共分四个历史时期:北宋时期的萌芽,元朝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兴盛和清末的废止。平定地区书院的兴衰历程也是我国书院发展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对当时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起过重要作用。它在教育目的、书院功能、教育教学及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别具特色,对当前研究生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封龙山是河北的教育文化名山,其书院教学活动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并历经宋、元、明、清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封龙山的封龙书院为主的书院教育教学活动及主要教育流派的学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河北古代书院的发展成就,促进河北古代文化学术的争鸣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