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现代手风琴作曲家佐罗塔耶夫《第二儿童组曲》在创作上具有三个特点:挖掘乐器独特之处发挥手风琴特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作曲技法;新音乐风格。文章通过该作品剖析了佐罗塔耶夫的创作风格,为手风琴演奏者在增强艺术表现力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是我国手风琴事业发展中的里程碑,他的创作突破了传统手风琴乐曲创作模式的束缚,大胆推陈出新,他的手风琴作品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并且具有广、远、深、精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遇秋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手风琴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他在手风琴创作的民族化发展上进行的种种民族化的探索,也推动了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本文以李遇秋在手风琴创作的民族化探索为主线,首先介绍了李遇秋手风琴创作的一些基本情况,随后从和声、调式、旋律三方面重点分析了李遇秋的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遇秋是我国当代手风琴界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手风琴音乐创作立足于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以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并在和声与曲体结构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息,对中国的手风琴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乐器、声源的多样化与多元化,手风琴领域作曲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制约了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其中作品创作的民族化更是影响我国手风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阐述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了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的有利条件及发展途径;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为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提供一些富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尼古拉·亚克夫列维奇·柴金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b小调奏鸣曲》是世界上第一首手风琴奏鸣曲,也是世界手风琴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成功地将奏鸣曲引入到民族器乐作品中来,并将交响音乐的构思创作方法运用到手风琴创作中,为手风琴艺术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雷嘉 《文教资料》2010,(3):126-127
巴洛克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在手风琴教学内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衡量一个手风琴演奏者的演奏技术、音乐表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是否全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巴洛克时代复调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介绍巴洛式音东的代表人物与创作,探究手风琴演奏等方面入手.对巴洛克复调音乐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充份肯定了它在手风琴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诺恩亚幻想曲》是一首在中国手风琴独奏曲中可以称之为是顶尖级的创作。它无论是从其创作特点还是艺术风格上来说,都达到了中国手风琴创作中的高峰阶段。这部作品能够将手风琴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及其特有的模仿力从很深的层次上挖掘出来,并使其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在中国手风琴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库夏科夫是俄罗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许多优秀手风琴作品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同时为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库夏科夫的浪漫主义情怀通过《冬季素描组曲》这部作品的诸多方面得以发挥,同时还使用了20世纪所特有的各类新的作曲技法,展示出手风琴的独特韵味。通过对《冬季素描组曲》的分析,能够细致地把握库夏科夫作品的...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曲家古柏杜丽娜创作的手风琴作品相较于其他作曲家创作的手风琴作品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艺术特征都是典范,值得其他作曲家学习与借鉴。本文主要针对古柏杜丽娜现代手风琴作品风格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了解作品内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李遇秋:北京战友歌舞团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员。五十年代参加大型合唱作品《长征组歌》的音乐创作。八十年代热衷于手风琴音乐创作,屡屡出大作,其中《天女散花》、《促织幻想曲》等作品的问世,填补了我国手风琴作品的空白。 乐曲简介: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创作于1984年,是 作曲家专门为我国优秀手风琴演奏家张国平赴德国参加国 际手风琴比赛而作的一首中国参赛作品。张国平在德国演奏 后,受到外国同行们一致好评,并纷纷向他索要曲谱。同时, 张国平在这次比赛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是中国手风琴 演奏者首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12.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民族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仅从调式与和声两个方面论述了李遇秋创作的风格特点。李遇秋对中国民族的调式、和声有很深刻的研究,对西洋的调式、和声亦有着清晰的了解,因此,他的手风琴作品的调式与和声的运用上总有着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手风琴这件乐器自传入我国,就努力扎根于我国民间的土壤,通过多种方式与我国民间音乐相结合,试图找到一条手风琴民族化的道路。我国手风琴作曲家从"国粹"京剧中提炼出各种元素,将之与手风琴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运用京剧元素的手风琴作品。本文将以其中三首作品为例,从京剧曲牌、节奏、旋律、音色模仿等方面来论述我国手风琴作品中京剧元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李遇秋是国内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手风琴作品创作领域的佼佼者。《惠山泥人印象》是作曲家在无锡惠山泥人厂参观感慨万千后写下的一组手风琴套曲。李遇秋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打破传统功能和声的限制,突出和声的色彩性和中国民族风格,为后人的创作树立了良好表率。  相似文献   

15.
对手风琴民族化音乐创作而言, 由于乐器本身构造原理中和声设置的固定和局限, 给实践运用带来困难.全文探讨了著名手风琴作曲家王树生的作品《夕阳箫鼓》的创作风格, 从而感受他创作中的个性化特点, 并通过对手风琴曲《夕阳箫鼓》的技术特点及简要结构分析, 了解《夕阳箫鼓》的艺术魅力以及这首曲子的创作特点, 从而进一步说明手风琴不仅是世界的,同样也是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前苏联巴扬作曲家佐罗塔耶夫的生平与创作,通过对佐罗塔耶夫第六组《儿童组曲》的曲式、旋律与风格的分析,了解作曲家基本的创作特点;感悟作曲家对童年的追忆。  相似文献   

17.
朱文琪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1):38-40,46
李遇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为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长征》是其创作的第一首手风琴奏鸣曲。作品中蕴含着三方面的创作特征:第一,民族性音乐元素的运用;第二,音乐语言的中西交融性;第三,乐器表现手法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探戈起源于阿根廷,被视为阿根廷的国粹,而皮亚佐拉作为新式探戈音乐的代表,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古老模式,从演奏方式到创作技法都有大量创新。本文通过对皮亚佐拉探戈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与理解,使大众了解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在手风琴演奏与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归》是李未明先生选取福建南音的曲调,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等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乐曲表达了海外游子落叶归根的情愫和情真意切的赤子之爱。全曲共分三部分,从忧伤的思乡到明丽欢快的梦里返乡,再到辉煌炽热的爱国情怀,使“归”蕴含的波澜壮阔的思想感情,层层推进,感人至深。该曲无论在和声技法还是创作思路上,都浸透着中国音乐的创作风格,作品在调式,调性,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均对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乐曲出版后,受到手风琴界的普遍欢迎。在手风琴考级及音乐类高考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出现在众人面前,而且随着手风琴自由低音的诞生,更多的作曲家选择创作现代风格的手风琴作品来满足听众的需求。传统的手风琴演奏作品中,创作者多使用清晰的旋律和明确的结构安排;而在现代风格的手风琴作品中,则使用了大量的特殊音效和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这无疑增加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因此,如何提高手风琴现代风格作品的教学质量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