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在批阅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中级试卷时,对考生在答题时产生的错失常常有点困惑:中级考生都是准备申请注册责任编辑、从而独立承担相应出版物编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怎么连一些基础性的出版专业知识都不懂,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方法都不会运用呢?  相似文献   

2.
提起“天利38套”教辅系列,在教辅书业可谓无人不知。不管是在高考教辅还是中考教辅领域,“天利38套”系列都被考生誉为“准状元用书”、“试卷大王”。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玲玲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叔叔,老师让我们自选词组造句,你看看我造的这些句子对不对?”我接过作业本,见其中有个句子是:“趋之若鹜——清晨,运动场上很热闹,参加锻炼的人趋之若鹜。”我笑着说:“这个句子造得不好,参加锻炼是好事,怎么能用“趋之若鹜”呢?”“可是,我是仿照报纸上的话造的句,难道报纸上也会用错吗?”她似乎不服气,又回家拿来一张报纸,指给我看上面的一句话:“我区人才交流会上,教育成了‘热门’,人们趋之若鹜。”我苦笑着说:“是的,报纸上这儿是用错了。”我又向她讲了“趋之若鹜”的含义和词性。玲玲听了,又嘟起小嘴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还说课外看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哩!”  相似文献   

4.
沙河口区档案局(馆)今年在大连市目标考核中被评为优胜单位,这是档案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近十年来,首次进入先进行列。“沙河口区档案局变化真大,真的由后进变先进了。”同行们都这么议论着。 沙河口区档案局工作怎么发生这样引人瞩目变化的呢? 2000年8月,沙河口区档案局来了一位新局长,她叫郭竞勤。从她的名字不难看出,她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勤奋好学、勤于思考的人。她接手的档案局是一个在  相似文献   

5.
孙芳亮 《出版参考》2006,(17):34-35
无意之中成被告 文静接到诉状时,真的吃了一惊. 诉状是她前夫张子明告她,称她曾向他借过一万元钱,至今未还.虽说他们已经离婚了,但钱还是要还的.接到诉状,文静怎么也想不起有过这样的事.她跟张子明离婚时已把所有的东西算得清清楚楚,假如她借了他一万元钱,他怎么会不拿出来算呢?现在离婚已经两年多了,怎么突然间又冒出来她借了他一万元钱了呢?  相似文献   

6.
在1977年高考的语文和政治试卷里,我们曾经见到这样的病句: ①什么是“众寡悬柱(殊)”?就是大量寡妇不想活了悬梁自尽。②“四人帮”想要篡党夺权,真是胆大包天,吃心忘想! ③党中央一拳粉碎了“四人帮”,为民除了大粪,避免了一次大出血。人们读到这样的句子,难免会哭笑不得!怎么,堂堂的高中毕业生,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可事实就是如此。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由于考生掌握的语词太少,未能用词准确表达概念的结果。例①将“殊”误认为“柱”,再经解释,便与“众寡悬殊”的概念大相径庭了。例②由于将  相似文献   

7.
有个讲“我、你、他”的笑话。一个初次上学的小孩,听老师给他讲“我、你、他”三个代名词:“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指另一个小孩)是你的同学。”小孩回到家里,仿照老师的口吻,向自己的父母复述老师的讲法:“我,是你的老师;你(指其父),是我的学生;她(指其母),是你的同学。笑话,当然是说笑话的人所编造的荒唐可笑的话。然而也确实有人,由于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不自觉地违犯规范化,因而闹出了笑柄。我见过一篇《诗人与改革》的短文,其中有这样的文句:“试问我们的诗人,你是站在改革的前列,作促进派呢?还是站在改革的对立面,甘作‘中流砥柱’,而形成阻力呢?”因为这是出现在报纸的文艺副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改诗     
相传,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情觅群书,能诗善画。一次跟老师到野外玩,路过一个小溪,发现桥下一具少女的尸体。老师马上作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冷波涛”。郑板桥听后恭敬地说:“老师,您怎么知道这少女是十六岁?又是被风吹下小桥的?怎么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打转的”?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便反问郑板桥:“依你这诗该怎么作?”郑板  相似文献   

9.
李老师在分析《第二次考试》一文的思想内容时,启发同学们回答问题。李老师:“初试时,陈伊玲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连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领首赞许,可复试时为什么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判若两人呢?是她的声音不稳定吗?是她的态度很不严肃吗?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寓意要深     
毛泽东同志曾有过这样一席感慨之言:“我爱读杂文,假如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见1981年5月3日《文汇报》)作为一代伟人所发出的“感慨”,虽是一个历史的“遗憾”,但从中可看到杂文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的位置.他曾经号召人们学习鲁迅:“有人说,几百字、二千字一篇的杂文,怎么能作分析呢?我说,怎么不能呢?鲁迅不就是这样的吗?”“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1月,我到大理开会,遇见了广西教育出版社的程兴业老师。我挤到他身旁,向他问候,并向他询问:刘老师呢?怎么没来? 刘老师——广西教育出版社的刘名涛同志,原来是“广西人民”的,后调到“教育”任总编辑。1981年在庐山开会时,我在九江  相似文献   

12.
漫画与幽默     
禁止游冰在法庭上,法官问被告:“当原告下河游泳的时候,你为什么趁机偷走了他的衣服?“”要知道,那个地方是禁止游泳的,法官先生。”律师的自由“你是骗人的!”辩护律师向对方律师大喊。“你是说谎的!”对方律师指责说。法官用小木槌猛敲一下,凛然道:“现在表明了双方律师的身份,继续审案吧。”刀子法官问嫌疑犯:“你见过这把刀子吗?”“当然!”“这么说你认得这把刀子?”“一连三个星期了,您每天都把它拿给我看,我怎么会不认得它呢?”改行法官:“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我不想再在这里见到你了。”小偷“:怎么,先生,你要改行吗?”恶棍是谁乔治…  相似文献   

13.
高考命题全国统一,这对中学各科教学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指令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似乎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事实。所谓高考“指挥棒”,其实是说高考命题是一种强大的文化指引和文化规范力量。出什么类型的题,控制在怎样的高度和难度,当然会引起中学各科教师、考生、将成为考生的学子及其家长们的极大关注。而语文试题,特别是其中的作文试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恢复高考至今,作文命题年年变化,在应对这繁复多变题目的试卷中,有一些现象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作文试卷中的“作假”令人德国1998年作文考题三选一。其中…  相似文献   

14.
“雨雪”、“老鼠”、“展览”、“演讲”——这几个词该怎么读?一般人都会很自然地把头一个字的声调读得像阳平。这就是普通话语流音变中“两个上声音节连读,前一个音节变读阳平”的规则。但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上声字碰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有的人会把词(或词组)中前面几个字都读成阳平。也有的人会把其中的某个字读成“半上”(上声的前半部分),哪种读法对呢?怎么读才好呢?一般人不注意这个,可广播电视播音员就应该讲究规范。我们知道,语言是以词作为最小基本单位的,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园地     
必须实事求是杨石传说,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一次伴师出游发现桥下有具女尸。老师当即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板桥质疑:“老师,你怎么知道她是16岁,又是被风吹下桥的?怎么看见她的三魂七魄在泛波打转?”老师无言以时。后板桥改为:“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看来,即使身到现场,如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考,也未必能得到真实的材料。采访中常有个别新闻提供者出于某种需要,臆造“闪光的事例”,或受某种局限,提供片面  相似文献   

16.
乐此不疲 “缴费网点少,给市民带来了种种不便,最近公用事业局进行了体制改革,不知新上任的领导有什么打算?” “一份原该归自己的房屋产权证,整整要了两年还没有拿到,这样的工作作风,怎么不叫老百姓心寒呢?” “把商品房建在污染区内,有没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我们不知道环保局对此有没有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高考阅卷能否批得慢点儿? 首个“六月高考”已经顺利结束,而广大考生及家长所关注的焦点,也随之转移到了高考试卷的批阅上。据报道,在10天的正式阅卷时间内,3400多名来自浙江全省各地的阅卷老师必须批阅完108万份试卷。 在如此大的工作量下,具体到每一份试卷,阅卷老师还能投入多大的精力,还能否保证批阅的质量,令人担忧。 去年4月25日的《南方周末》,曾刊登了一位多次参加过高考阅卷工作老师的  相似文献   

18.
邻居家上小学的丽丽捧着老师改后下发的试卷委屈地向爸爸嘟囔着小嘴:“这‘随心所浴’到底错在哪里?”爸爸随口指正:“这‘浴’字应该改为‘欲’呀!”“那电视和报纸上不都是这样写的吗?”爸爸哑然……众所周知,丽丽写的这个“随心所浴”,是一个时期以来某些新闻传媒为“玉环热水器”作广告时所用的一  相似文献   

19.
4月初某报刊出这样的标题:《洁士欲购王志文》。我知道王志文是个影视演员,在电视剧《皇城根儿》中扮演个体户王喜。他是个人,不是物,怎么能出卖呢?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买卖人口呢?我带着疑问看下去,才知道原来是上海洁士日化厂准备请王志文为该厂化妆品做广告。请明星做广告与购买明星,可有天壤之别啊13月间某报周末版出现这样的标题:《解晓东签订“卖身契”》。旧社会才会有“卖身契”之类的事,新时代怎么会有人身买卖呢?原来是解晓东  相似文献   

20.
一第一位这样说——1988年9月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建所1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开幕式上,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同志,作了极为精炼而精彩的发言,大意是:新闻研究所成立的这10年,新闻界让我高兴的事不多。但有一件事我特别高兴,这就是新闻界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了,孙旭培同志就是我的老师,这是我第二次在公开场合称他为老师。我这一生,写的检查比我发表的作品还多,今天,年轻人赶上了好时候。当时,会场气氛很活跃、很轻松,而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写的检查比发表的作品还多”,这是否是一个老记者一种特殊方式的血泪控诉呢?是否是一种灵魂深处的人格顿悟呢?抑或仅仅是一种调侃自己的幽默感?但李普同志的话看似平淡却奇崛则是勿庸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