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最近,我们对23所村小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目的是要发现当前村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促进村小管理。 通过对23所村小的调查,经分析、综合,发现存在以下7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村小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正>在明媚的春夏之交,蛟河市教委启动了村小教师分批进城对口培训联动活动,至今已一月有余。每批一周时间,村小教师每天走进课堂听课,与指导教师交流经验,"全天候"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每批临近结束,则一起参加交流会,畅谈、分享收获和感受,真是别开生面。它对于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全面素质,对于乡村文明的传递乃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可谓意义深远。胜利、实验、红星小学成了培训基地,我们一踏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的发展重点在农村 ,难点在山区。提高边远山区村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对基础教育的发展 ,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乡 (镇 )好比一盘棋 ,村小就是棋盘上的子 ,只有子活全局才能活。村小办好了 ,全乡教育的升位就有了基础 ,村小这些棋子怎样运动 ,走活全盘棋 ,中心校对村小的管理是关键。首先 ,中心校校长要聘好村小校长。村小虽小 ,“肝胆”俱全 ,教育教学、勤工俭学、公物管理与各方面的协调等一切社会活动都要求村小校长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聘任思想素质较高 ,业务、组织、公关能力较强 ,团结同志、处事公正、…  相似文献   

4.
永远朝阳     
<正>1994年,我从常州师范毕业,在一所村小开始了教师生涯,当了3年村小教师。后调到一所乡镇小学工作,做过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副校长,于35岁时去了另一所乡镇小学做了8年校长。直到最近,我才从农村来到城区小学。所以,我的教育人生相对精彩,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感受,但扎根课堂、服务学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村小与孩子:教育生涯的原生态1994年8月,我被分配到离家不远的一所村小,这所村小只有9名教师,其中还有两名代  相似文献   

5.
在村小教育岗位上,马作勤老师一干就是13年。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刻苦钻研,积极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市、县、镇级“优秀班主任”“村小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等,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育人篇章.堪称广大教师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在村小教育岗位上,马作勤老师一干就是13年.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刻苦钻研,积极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市、县、镇级"优秀班主任""村小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等,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育人篇章,堪称广大教师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这个学期,学生蔡××刚从村小转学过来.当我第一次改他的读书笔记时,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而且字迹"龙飞凤舞",很是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作文.  相似文献   

8.
村小作为乡村文化文明的中心,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它使优秀的乡村文化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带动村民学习农业技能,培养起他们对于乡村、土地的热爱之情;推动着村落特色文化的发展,守护着村落文化生态的和谐,是村落文化融合的向心力所在.近年来出现的村小大规模快速消失现象引发了乡土文化传承危机并阻碍了乡村文明发展.在探究村小消失原因,并深入认识村小消失对乡土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诠释村小的文化价值,并在对村小重新定位的基础上,从外在政策扶持和内涵式提升等方面提出村小的发展取向和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村小迅速"消逝"现象的出现拷问着村落文化的生存价值与政府的公共文化建设职责。村小是村落的文化堡垒。村小撤并是新文化的撤离,是社会对村落文化的一次放弃。村小撤并破坏了"新文化内嵌式"的村落文化生成结构,打破了城乡间的文化均衡,危及农村文化自然生态的延续。村小撤并不只是一个教育成本计量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国家核心文化利益的社会问题。坚持村小的"文化公益组织"属性,坚持学校布局与文化布局兼顾的村小布点原则,坚持将文化收益评估作为村小撤并的基本依据,是国家顺利履行其公共文化建设职责的理性之举。  相似文献   

10.
一位刚入职的库区村小教师,承担五年级的全科教学和全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一年内撰写教育叙事160篇,真实记录了入职一年的专业成长经历,反映了她敬业、执着、勤奋、大爱的教育情怀。教育叙事是非常适合村小教师的一种有效教研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力,充足的生源是一所学校生存的必要保障。面对生源之战愈演愈烈的现状,村小可谓是只有招架之力。无应战之能,如此下去,只有四面楚歌、不战自败了。随着生源的日益减少,再加上现实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陈旧,更使村小教育如履薄冰,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个别村小无法招进新生,许多学生远到县城寄宿小学读书,近到邻近较好村小走读。再就是村小十几年也难调入一名新教师,原有村小教师年龄偏大,教学倦怠,无创新意识,教学氛围沉闷。难怪有的学生家长说: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好学生都念瞎了。笔者近一年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座谈,据分析,村小生源日益减少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实行计划生育学生数锐减。以我镇为例,1990年以前,全镇学生总数历史最高达到1600余人,然而到2006年下半年,全镇学生总数已不足700人,减少了近57%。再看村小学生情况,1990年以前,完全小学学生总数均在200人以上,而到2006年完全小学学生数将近100人,少数村小学生数已不足50人。二是县城寄宿小学成立后,村小学生外流更严重。近几年,我镇小学每到新学期开学初都有十多名学生转到县删、学读书。三是因病、因灾、因外出打工、因突变事故有个别学生流失。村小问题家庭学生居多,我镇曾统计,全镇父母离异、缺爹少娘、疾病天灾、外出打工家庭的学生有70多名,占到了学生总数的10%,这其中有父母外出打工上不了学的学生6人(因条件限制学生无处上学)。四是由于教师教育方法粗暴,实行家长式的管理。在村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还仍然存在,少数学生惧怕教师,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导致辍学在家务农。五是个别村小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学科发展不平衡,影响五育和谐发展。家长对学校不信任,造成择校生出现。六是村小英语及信息技术课或开设效果不尽人意或难以开设。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和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学生自然要远走他乡,寻找理想的教育乐园。这是不可争辫的事实。此是村小学生外流最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村小,即村级小学,是乡(镇)以下各村设置的实施初等教育的教学点。在行政上,村小由村委会管理;在业务上,村小又隶属于乡(镇)所在地的中心校。管理上的双重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村小始终是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当前村小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难”上。一是面广量大,难于管理。二是师资较差,难于提高。三是经费缺乏,难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而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难点在村小。如果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不以村小建设为突破口,不从农村娃娃抓起,就会背离教育改革“提高全民族素质”之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在新课改中寻求基础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刘善泽 《教书育人》2012,(20):53-54
农村小学管理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学生居住分散,成绩参差不齐,家长素质不高,教师脾气秉性各异。要办好学校,村小校长管理作用至关重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受人员编制限制,村小校长这个不脱产的"官",常常身兼数职:一是科任,要完成好一个或几个年级所任学科教育教学目标;二是教导主任,要组织、协调、研讨每学期教研任务;三是总务主任,要统计、报表、核算、购置等各项经常性、事务性工作。工作千头万绪,如果调度不好,就要陷进事务堆。所以,村小校长要"抓纲靠本",即抓好教学教研这一"纲",靠好学科教学这一"本"。这样,才能"管"住教师,管好学校。如何抓好教学研究这一"纲"呢?  相似文献   

15.
严丽荣 《教书育人》2006,(12):39-39
村小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民办教师,曾经支撑着乡村教育的“半边天”,成为乡村里最富有诗意最有希望的风景。而今,整个乡村教师老龄化的问题已凸显出来,断层现象严重。据调查,村小90%以上教师是本地教师,90%以上是民办教师出身,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相继退休了,村小怎么办?谁再来当村小教师?  相似文献   

16.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廖茂侦从技工学校校长、职教中心主任、教育局副局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到教育局长一系列职业角色转换中对教育的一种感受和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他的教育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要不断思考和实践。他既仰望星空追逐梦想,又脚踏实地紧贴实践,栉风沐雨,用自身的教育"正能量"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有之义。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关键是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体来看,教师可以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之治"的魅力,借助时政述评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评价跟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村小分布广,是小学教育的基层单位,是农村大多数孩子就学的主要场所,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近些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村小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校舍破旧,教学设施欠缺。部分村小校舍破旧不堪,木质人字梁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需要教师提供肥沃的土壤和细心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开出艺术之花、生命之花。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我的教育启示,它让我明白在艺术教育中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是提供种子需要的肥沃土壤,而帮助幼儿用他独特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则是种子需要的细心灌溉。《指南》中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大方面强调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四个  相似文献   

20.
郑元争 《广西教育》2009,(19):12-12
“轮教”,是指轮流下乡、下村支援乡镇、村小教育教学。它是根据当前县城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严重超编,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无法得以充分发挥,而村小教师紧缺,教育教学滞后提出并实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