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6,(11):29-29
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式太极拳整套拳架由三十七个可以互为衔接、各具用法 ,又可单独习练的招势编排而成。“云手”动作是杨式太极拳中的典型动作之一。因两手在腰背的带动下作上下交替的环形盘绕 ,就象天空中连绵不断的行云而释名。“云手”动作在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 ,在各大流派中 ,均有以“云手”命名的动作 ,虽外形略有区别 ,但同样遵循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有独特的健体价值及技击功用。在杨式太极拳中 ,除单鞭外 ,共出现3次“云手”。因此 ,在教学中钻研“云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云手”动作要领剖析1 身法中正不偏、支撑八面、上下一条线“云手”有…  相似文献   

3.
唐才良 《武当》2011,(9):17-18
一次,我在习练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手挥琵琶一式时,太极拳名家胡开宸老师指点了我。他让我在定式时,左虚步足跟着地,将脚尖稍稍放下,脚掌几乎虚贴地面。我顿时有一种新的感觉,一股暖流沁下涌泉,连脚趾也感到十分舒服。胡先生说:"这个动作在定式时,左脚尖应是微微翘起,脚掌虚贴地面为好。"虽然感觉很好,但我听了却不以为然。我  相似文献   

4.
原因一:跑时全脚掌着地跑是单脚前脚掌着地支撑与腾空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教学时,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提醒学生跑时前脚掌着地支撑腾空的动作要点,大多数学生下意识地认为跑是走的一种加速运动。练习时采用全脚掌着地支撑,后蹬用力不够,身体重心前移不到位,脚后跟着地次数频繁,从而造成坐着跑。纠正方法:1.让学生理解、掌握跑的动作要领。2.让学生体会前脚掌前扒、后蹬用力、重心前移及手脚摆动等一系列动作的协调连贯性练习。3.原地做前脚掌蹬跳起向前的动作分解练习。原因二:(上)下肢摆动幅度小跑时,(上)下肢是一种协调而连…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教学四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促使学生尽快熟练的掌握太极拳教学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采取科学而适当的教学方法授课。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先练“走”后练“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步法的进退和周身的稳定程度,两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求腿部动作要正确、灵活、稳当。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重心移动,脚放的位置、腿弯屈的程度、重心的移动和两腿的虚实变化都与整个套路动作的前后衔接密切相关。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先练“走”,“走”即为步法练习。太极拳最基本的步法包括前进、后退…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教学的步法练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法在武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腿上功夫,相对动作简单,在没有手上动作干扰的情况下练,往往用心专一,更能练得细致,练得其法。到练手上功夫时,有坚实的的脚上功夫作基础,就能事半功倍。实践证明先练步法是一条练习武术的捷径,学太极拳也应如此。   太极拳练习中,腿部负荷量较大,多是单腿支撑体重,避免“双重”,同时整套拳中基本都保持半蹲姿势,加上迈步均要“由点及面”,逐步过渡,体现出“迈步如猫行”,这样就加大了腿部的负荷。初学太极拳的人,做起动作来往往会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有些人虽说架子较低,…  相似文献   

7.
武术散手     
主要基本功练习方法一、步法练习“身法”的正确与否,有赖于步法,步法的灵活与重心的转移得心应手,是进攻取胜的先决条件。如果想拳打脚踢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得练好灵活准确的步法和坚实的腿步力量。练好步法应从基本站立姿式开始。1.高虚步站立式一两脚前后开立。前腿屈膝,脚掌稍向内,虚点地;后腿微屈,全脚掌着地,支撵身体平衡。右前臂保护身体正中央,右肘保护右肋部,右掌放于左肩前保护面部;左臂屈肘下垂,大臂保护左中侧,前臂护档及防对方击来的腿(图1)。  相似文献   

8.
云手的奥秘     
谢千里 《精武》2007,(3):29-29
在现有的各家太极拳势中,云手演练的风格是多样的。但各家太极拳均称云手为“母式”,可见其在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非凡位置。本篇就云手的典型问题作剖析,以期给同道们一点有益的启示。一、云手的名称关于云手的名称由来,洪均生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考证中认为,“云手”的式名是象形而来的。中国画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而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此名。另外,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有非常飘逸的“云手”组合,或许是它启发了拳术中划圈动势名称的命名。  相似文献   

9.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中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较高的速度完成第三跳,使第三跳获得更大的远度。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时以全脚掌快速着地。脚的着地动作接近走或跑的着地动作,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且着地点恰到好处,正好使身体重心压在支撑腿上,这与过去所一贯强调的高抬大腿积极刨地技术是有区别的。自然式着地动作使支撑和用力蹬伸程度加大,着地动作更加集中用力,从而加快了着地动作的快速完成。因此说,三级跳远中自然式着地技术动作更加接近走或跑步的着地动作,而过去所一贯提倡的扒地…  相似文献   

10.
在新编高中体育课本中,二十四势太极拳做为必修内容被编入教材。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国家体委1956年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练习者可整套练习,也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某一单式或分段进行练习,二十四势太极拳全套动作分为八组,包括“起势”和“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内容除了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仆、虚、独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7,(1):I0006-I0017
孙式太极拳十六式套路主要包括两种步型、两种手型、两种步法、一种腿步。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从事短跑运动训练和教练员工作多年,通过多方积累及个人体会,整理出途中跑的一些辅助练习方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一、小步跑动作要领:上体保持正直姿势稍前倾姿势,支撑腿以整个前脚掌着地支撑,保持与上体一致的前倾角度。摆动腿向前抬大腿带动小腿,稍折叠,脚踝放松。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势伸直,脚踝积极着地用力,以前脚掌扒地,髋跟至前腿,两腿连续交替完成。练习目的:培养运动员小腿及脚踝的用力意识,并且不完全脱离与整体用力的配合。易犯错误动作:1.只抬腿不引髋。原因:对练习目的要求概念不清,不能与整体用力有机结合。2.用"脚尖"着地。原因:对"前脚掌"着地用力的概念不清,错误的用力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太极拳,笔者总结了太极拳教学四部曲。1.观看太极图,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一表示其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表示其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表示其运动是流畅圆润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动作轨迹呈弧形,拳式与拳式之间的动作衔接也是“圆”。2.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手形、步形、预备势、站桩和缠丝,因太极拳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基本动作学习要求学生尽量将动作做得舒展大方,克服紧张僵硬,要有意识地强调…  相似文献   

14.
足球教室     
足球教室栏目应广大球迷的要求,从本期开始扩大为一版。同时,烟斗欢迎广大足球爱好者将自己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球迷教室”寄过来,图文并茂最好,本期我们就采纳了杨海波朋友的一些“实践总结”。1.过人。方法:用右脚将球滚到左边,再用左脚轻敲球,就可过了。 2.倒挂金钩。 方法:用踢球腿做支撑,上体后仰,另一腿向上方摆动。当上摆腿下落时,踢球腿脚蹬地并向上迅速摆起,两条腿在空中成剪式交叉动作。踢球后,两手掌先轻轻着地,然后背部、臀部依次着地。  相似文献   

15.
<正> 团身前滚翻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基本教材之一,也是向前滚翻类的“先导”动作,其“先导”作用在于能否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技术。团身前滚翻的动作规格是:“蹬地前滚时有直腿过程,滚动要圆滑。”它依次以手、头后部、背、腰、臀着地,以二脚蹬地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为动力来完成向前滚翻。过早或过迟的屈膝团身都有碍于该动作的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当背部着地时,屈膝团身(如图1②-⑤)的动作要领,为时过早。因此,学生往往易产生三种不良结果。一是过早的屈膝团身,不利于两脚完成充分的蹬地动作;二是过  相似文献   

16.
肖安堂  向鹏  汤龙 《中华武术》2010,(10):14-17
一、着地技术练习方法 (一)原地模仿直腿刨地动作摆动腿支撑,上体挺直,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起跳腿大腿高抬,与上体成90°~100°角,小腿自然放松屈膝下垂。然后用大腿前送下压,小腿随惯性积极向前伸直,并用力向下后方用全脚掌积极着地后刨、蹬伸,腰、髋加速前移,在大腿下压的同时,两臂积极后摆,当脚着地瞬间立即迅速前摆,同时摆动腿蹬离地面折叠前摆,将身体重心迅速移至支撑点的前上方,两腿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7.
赵玲  林林 《武当》2005,(8):17-18
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太极拳运动技术水平,方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全面了解和学习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五大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我们创编了这套二十四式综合太极拳。二十四式综合太极拳严格遵循古谱,精选五大太极拳中最具该拳法特点之组合动作,力戒繁琐与  相似文献   

18.
坐功(三势)一势:左右连环功此势动作是使肚脐下半寸的“起功点”围绕肚脐,从左至右,从右至左连续划圆,故曰:“左右连环功”。做法:(一)预备势:身体端坐平稳,胸上提,腰部挺直,两腿紧靠,两脚内收,脚掌前部着地,脚后跟微微抬起,两手掌心平放在膝盖上。(图一)  相似文献   

19.
投掷垒球是小学达标主要项目之一,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持球,预跑   通常持球有两种: 1.肩上持球; 2.肩下持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采用肩上持球,肩上持球特点是投掷臂手腕放松便于向后引球,而预跑主要以加速为目的,距离一般为 15- 20米,持球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站立,相距约 40厘米,前脚用全脚掌着地,后脚以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置于前腿,身体微向前倾,目视投掷方向,然后开始起动:①先向投掷方向慢走或慢跑,到达第一加速区 (第一标志线 )。②一脚踏右第一标志线上,跑时,上体稍前倾,用前脚掌着地,动作…  相似文献   

20.
跳皮筋     
<正> 一、基本动作 1.点:站在皮筋的一侧中间,两手叉腰或两臂侧平举。一脚原地跳动一次,另一脚随之跳起用前脚掌点地。 (注:以下基本动作的预备姿势均同“点”) 2.迈:一腿自然弯曲从皮筋这一边迈过另一边。 3.顶。正顶:面向皮筋站立,一腿屈膝上举,用小腿顶着皮筋。侧顶:身体的左(右)侧触皮筋,一腿屈膝向上举,用小腿内侧或外侧顶着皮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