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围棋天地》2004,(19):48-48
Chris Kirschner:我想围棋规则要统一的话,每个人的姿态都要降低一点就好了。我在学围棋中受益无穷,我是从我祖母那里学会围棋的,我祖母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下围棋的话,就不会有战争了。吴清源和岩本薰也这么认为。我们除了推广围棋之外,还要使围棋在促进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周勇 《围棋天地》2005,(16):64-66
作为业余棋手,何四祥战绩不俗;而撰文写稿,何四祥更是成果丰硕。厚重的历史、洒脱的文风、幽默的语言,构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氏棋文”。  相似文献   

5.
职业和业余     
老周 《围棋天地》2011,(14):M0001-M0001
时常听到一些职业棋手的感慨:和那些完全以棋为生赶场比赛的业余强豪比起来.我们倒像是业余棋手.而他们是职业的。初听此话.只觉得是略带酸楚的玩笑。但再一琢磨,却究出若干真实的现状.甚至.依稀辨出些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职业与业余     
李赫 《围棋天地》2011,(21):102-102
圈里有一种调侃,“职业的业余棋手,业余的职业棋手”。初听,一笑了之,细琢磨,却无论如何不能够笑出来了。“职业的业余棋手”主要指冲段少年和业余豪强,前者日复一日没黑没白练棋,比之职业棋手好不辛苦!后者如“胡马白王”,一天到晚天南地北到处比赛,比之职业棋手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7.
8.
《围棋天地》2004,(19):45-45
应明皓:目前,统一世界围棋规则也有现实的需要。中国、日本、韩国都希望围棋进奥运,如果有那么一天,国际奥委会愿意吸纳围棋成为正式的奥运比赛项目,那它一定要我们提供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围棋规则,但那一天大家还要坐在一起讨论规则的话,肯定手忙脚乱。所以,我们今天的研讨会就极具历史价值了。”  相似文献   

9.
一生棋缘     
吕爽 《围棋天地》2004,(6):59-59
对局室里静得怕人。风的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相似文献   

10.
落子有悔     
俗语云:“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话虽这么说,但悔棋者依旧照悔不误。因为赢棋争胜乃人之天性,倘若想赢而又棋力不济,或是随手出了漏招,最容易想到的自然是盘外施法——悔棋。“大丈夫”可以不做,棋不能不悔。  相似文献   

11.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14,(22):76-77
全部为黑先 D级为业余低段,A级为业余6段或更高 盘石诘 棋士名言三则 “你还在想什么呢?这可是天下的秀甫的刺!” 说这句话的竟是秀甫本人,言外之意就是“我的刺你还敢不粘!”豪气冲天。前田陈尔还说过:“逢刺必粘是业余棋手,而思考能不能脱先才是专业棋手。”时代变换实在太快,看如今的专业棋手对弈,往往是“剌不粘,不粘亦不冲”。实在搞不懂现代围棋了。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业余棋手的失着较多,但作为职业棋手也应该研究他们的棋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因为业余棋手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围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13,(6):86-87
网络对弈,不仅对业余棋手,就是对职业棋手也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不仅不陌生,网络对弈已经成为职业棋手训练磨刀的场所和业余棋手手谈交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晚报杯专业业余对抗赛是专业业余棋手之间最正式的交流。专业业余之间是否存在天堑?差距到底有多少?尽管每年我们都得不出结论,但还是愿意欣赏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激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6.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06,(10):91-92
大斜千变连职业棋手都感觉头疼,对于业余棋手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陷阱。本期我们就来探讨大斜定式的简明应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06,(14):58-58
读过《墨香棋趣》和《为惨败干杯》,会不会有人哂笑?这日本文人的棋也忒菜了!且慢,陈祖德九段在谈到中日文坛围棋交流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对专业棋手来说,胜负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生命。围棋圈子,是生死的世界。面对棋盘,友谊是次要的。业余棋手不一样,不能以胜负做为唯一目的。特别是文化界的朋友,将围棋视为文化,胜负就只是一部分,友谊才是首要的。”这里,文人的友谊又必然地浸透着浓浓的文化色彩。欲品其中味,需放眼棋盘之外。再者,中日文艺界也不乏业余高手在,那却是后话了。  相似文献   

18.
软件也疯狂1段(先胜)小鱼苗7段(2007年12月17日弈于弈天网大理国) 5.…………卒7进1 如图1形势,黑方冲7路卒无益,应改走象3进5,兵五进一,车9平4,较利于局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龚明 《围棋天地》2006,(14):75-75
“宣老师好!”不时有来棋院上课的孩子欢快地从宣正明身边走过,宣老师的嘴角挂着微笑,每当此时他的心中便会涌起一阵暖暖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围棋天地》2004,(4):54-54
我和嵩是初中同学,但是我们的初识,却是在小学五年级的一次数学竞赛。因为一个乡只去三个人,所以我们的交情就比别的同学近一些。放学一起走回家,少年人想象力丰富,幻想着将来所能获得的权利与虚荣,许诺着“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