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文静 《考试周刊》2010,(40):30-30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塞琳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之深,恨之切,当爱遭到背叛,狂热的爱变成无边的恨。他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弃儿希斯克里夫,但是,围绕希斯克里夫的两个主要女性的爱情悲剧却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们爱的真切,不顾一切后果;但当爱变成恨时,她们又恨得悲切,最终郁郁而终。她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正如作者艾米丽·勃朗特所说:“我爱,我恨,我受苦。”而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作为女性作家,把自身的创作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谱写了一部女性的爱情悲剧。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女性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安淇 《中学生英语》2016,(6):119-120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兼诗人,《呼啸山庄》是其发表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希克利和卡瑟琳的爱情悲剧,展现了轰轰烈烈的爱、深入骨髓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残酷无情的报复。1.《呼啸山庄》国内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呼啸山庄》付梓出版之后,批评声音此起彼伏。20世纪初,文学批评家才开始挖掘其文学价值。1926年Charles Percy Sanger发表论文《呼啸山庄的结构》,成为《呼啸山庄》研究的开山之作。英国批评家阿诺德·凯特尔甚至称其为"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作品。此后研究者运用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伟大作品。完全不同的两个作者却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结局有着极其相似的处理。本文旨在以这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相似性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描写了催人泪下的爱而不守、守而不爱的爱情悲剧。爱情悲剧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凯瑟琳做出爱情选择背后的人性贪婪与自私。爱情悲剧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男权社会,男权社会逼迫她做出违心的选择。她对权势财富的贪求是出于女性社会弱势,是社会使然。这使她成为爱而不守、守而不爱的女性爱情牺牲者。这是男权社会自然和文明不可调和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王平 《海外英语》2014,(8):207-208,210
爱米丽的《呼啸山庄》被世界各国的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研究。该文采取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作品中各个人物和上下两代人的爱情,结合爱米丽自身的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呼啸山庄》中爱情悲剧的原因,从"我与自我"的角度引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爱"。  相似文献   

7.
《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文明之爱与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以批判现 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凯瑟琳的悲剧和简·爱的幸福结局阐释了 自然之爱虽然独具精神魅力,现实生活中,文明之爱终将获胜。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学史上关于主仆之恋这一爱情模式大都以悲剧结局,这种悲剧属于社会悲剧。文章通过对《家》中觉慧与鸣凤、《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这两对艺术形象的比较,分析产生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及各自不同的爱情表现形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东方的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使人性扭曲,人的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9.
王丽 《考试周刊》2009,(4):23-25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进行阶段分析,从而透视出艾米莉对理想之爱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这部19世纪英国文学代表作之一,就诞生于英国著名女作家勃朗特姐妹当中的艾米莉·勃朗特的笔下,小说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令人匪夷所思的爱情悲剧故事,而这个爱情悲剧故事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心理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读懂和理解《呼啸山庄》这部伟大作品,本文从心理、性格等几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被人们定义为爱情和复仇小说,但在这简单的爱与复仇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人物悲剧原因。这场爱不仅是人物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作者在全书巧妙运用象征艺术来揭示人物性格。它承载了人物命运和小说主题的众多内容。  相似文献   

12.
宛子鑫 《林区教学》2014,(12):39-40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最奇特的小说"。小说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把一幅当时社会生活的畸形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作者详细勾勒了在扭曲的人性下种种令人恐怖的事件,爱得热烈、恨得狂暴,以及随后报复的无情。作品中想象的丰富、情感的狂飙,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其中男女主人公悲剧的爱情,作为永恒的话题而被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所探究。基于此,在分析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现实际遇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男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这一名妓的悲剧荡气回肠,数百年来令人扼腕,亦令人深思。《诗经.卫风.氓》中说"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而正是杜十娘的"耽",才引起其悲剧的发生,最终酿成千古之恨。文章通过对明代社会背景和小说一些细节的分析,推断出造成花魁杜十娘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时代制度害人,二是杜十娘识人不深,三是李甲缺陷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原型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之爱与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他们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之再现;《呼啸山庄》的成功既归因于艾米莉敏感的心灵和高度的创造性,又归因于民族集体无意识。借此试图探索《呼啸山庄》与人类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回顾《呼啸山庄》凯瑟林和希斯科里夫的爱情悲剧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1.他们的爱情缺乏共同的基础;2.希斯科里夫缺乏抗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是部悲剧色彩很浓的小说,笔者着重从分析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性格入手,试图诠释整部小说悲剧产生的原因。因为凯瑟琳善良,才对席斯克里夫由怜悯而生爱;又因为她虚荣、自私而且自傲,她背叛了她的爱情嫁给了爱德加。最终凯瑟琳成为所有悲剧的导火线,每一个原本纯真的人都被卷了进来,他们的爱和人性都在那个时刻被冰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人们总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感伤不已,甚至把刘兰芝奉为坚守爱情的烈女典范。唏嘘之余,若再细斟详酌这个故事,笔者觉得刘兰芝之死不单是因爱而死,更是她和焦仲卿的性格所致的悲剧。一、刘兰芝刚硬性格的悲剧刘兰芝是爱焦仲卿的,自知不被婆婆喜爱,不愿夫君夹在婆媳之间为难,主动提出"遣归";夫妻话别时,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悲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是一个"人性与兽性"集于一身的形象.他何以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少年沦落为一个残忍暴戾的复仇狂?辛德雷与林敦所代表的阶级压迫和社会摧残是希斯克利夫悲剧间接的和外在的原因,其直接的和内在的原因则是源于希斯克利夫的挚爱凯瑟琳对他爱情的背叛,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他个性中原始野性的爆发.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他个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要讲述的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突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强烈的爱恨情仇。这部典型的婚恋悲剧,其悲剧性主要体现为爱情和婚姻的错位。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和伊莎贝拉等几个人物的婚恋错位的分析,进而挖掘其悲剧意蕴,也探究其悲剧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梅卓的小说集《麝香之爱》在当代文坛是独特的。本文主要从忧伤淡雅、浪漫诗意的格调,纯粹唯美的古典悲剧爱情,纯正的藏文化特质及时尚感染下的藏人的真实生活,自然不着痕迹的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阐释,通过以上层面来挖掘《麝香之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