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可喜的是 ,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又普遍呈现着一种典型的“问答仪式”。在这种仪式支配下 ,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 ,学生习惯性地举手 ,仓促地回答问题。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 ,教师有时候还连续地补充追问。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 ,而后自己补充讲解 ,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 ,表面看去 ,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 ,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然徉装…  相似文献   

2.
1 “问答式”课堂教学的弊端可喜的是 ,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现象 ,目前已经很难见到了 .但是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又多呈现为一种典型的“问答式” .在它的支配下 ,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 ,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 .一学生被指名答问时 ,教师有时候还连续地补充追问 .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 ,而后自己补充讲解 ,再提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 ,表面看去 ,学生似乎在主动学习 ,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准绳,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喜欢把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力求面面俱到,逐段逐句地评析.把活生生的思想品德课上成解剖课、演绎归纳课。失去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本来面目。其次,平时司空见惯的情景是: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时候还连续补充追问,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而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始终处于“被迫问”的状态之中,教师垄断了课堂上的教学沟通.阻断了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第三、思想品德课堂上由于对知识教学的过分强调,使人的精神陶冶受到忽视,  相似文献   

4.
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上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没有人再敢继续“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满堂问”,整个课堂都充满了“问答”: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教师指名,学生短促地回答,教师补充讲解,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典型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可以说充斥了当前的语文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这些琐碎的提问(包括谈话)已经侵占了整个课堂,阅读和思考被逼到了课堂的边缘。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语文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6.
王骏 《现代语文》2009,(7):13-15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常常是小问题不断,大问题成串。新课标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的分析”似乎是少了,但代之而起的却是教师的串串问题,领着学生不着边际地漫天回答。究其实,是“教师的分析”的一种另类表现。那串串问题拼凑起来的回答,尤其是以指向教师既定“标准答案”为准的回答,比“教师的分析”来得更为糟糕。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过去被看做“异端”的学生课堂表象,教师应该赋予新的认知。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话茬”、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以及预设外的问题“生成”等,教师都应看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学生语文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一个封闭式的教学系统: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学生“满脑记”;教学信息主要从教师单向流向学生;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输给学生;教学内容局限于教科书;教学场所囿于校园和教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潜能。因此,地理教学应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真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一、开放教学形式,激发探究欲望地理教学应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他们不再成为被动接受的群体,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切环节都是围绕学生学习进行的,教师只是创造学习条件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例如“世界气候类型”一课,可将其设计为学生自学,并向教师提问题的形式。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堂中前半节自学,自学过程中设计两三个问题向老师或别的同学发问。其中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国长江流域地区与中东地区纬度相当,为什么产生两种干湿状况完全不同的气候类型。笔者认为问题并不难,就交给学生回答。一个学生回答说:“中东地区由于连年战争,...  相似文献   

9.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学生难以表达自己学习的真情实感。即使学生说一些话,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有悖于老师意图的话和学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是难以听到的。所以,这种“一言堂”的局面必须改变,课堂应是学生主动说话的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应享受充分的发言权,这是素质教育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毋庸讳言,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与此相违的现象。具体为:一、以教案为本教师过于依赖教案,进入教室如同进入车间,严格按教案的程序组织教学。提问时循循善诱,极力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教案的“轨迹”,如遇启而不发的学生,或语重心长地教诲一番,或弃置一旁,请出“高手”代其回答了事,以保证课堂教学进程顺畅,教学任务按时完成。从表面上看,这些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他们完成的只是其写在教案上的任务。二、以课…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语文教学上的突破首先是观念上的突破。 一、破以教师为中心,同步教学;立以学生为中心,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有人说,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是“冬青树式”“集团军式”的教育。什么事情都要整齐划一,上课要求坐同样的姿势,回答问题要按教师的回答,否则就得不了高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差异性。以一把钥匙要打开不同学生的思维之锁,其结果可想而知。以教师为中心,必然形成如今小学的“听话教育”,中学的“分数教育”,大学的“知识教育”。这种教育体制、教育思想,严重妨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个性优势的发挥,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耽误人才、扼杀人才。怎么办?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真正打破“教师中心制”,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  相似文献   

12.
何谓生态型语文课堂?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原生态条件下的语文课堂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课堂呈现的是一种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并将语文课堂由教师的“讲授”变成学生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并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还有教师“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的自然变味。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低落、抵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独白式”的语文课堂现象也逐渐消失。但与此同时,一种典型的以“问答式”为主的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又普遍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因担心答不对问题而挨老师批评,因而不敢大胆地举手发言。针对这种启而不发的情况,教师必须尽量做到多肯定、多鼓励,少否定、少批评,让学生树立信心,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目的。对待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对”或“不对”来评判,评判应注意因人而异,如果是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即使他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老师一鼓励,学生便会信心倍增,有了信心,便有了兴趣。让学生模仿文章中人物的对话、动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人物对话,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  相似文献   

16.
苏秉亮 《考试周刊》2011,(78):45-46
作者主要论述了“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运用,认为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建构起整个课堂学习过程,同时侧重从问题提出后的教学设计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衡量的标准、设计的中心,尽量使问题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指出: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多一个问题就多份思维成果。在自然教学,怎样更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往的教学,我们总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面——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沿着教师已创造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地向着问题的中心靠拢。学生把问题回答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学习心理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思维的启动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才开始的,思维活动范围也基本上  相似文献   

18.
沈钢 《科学教育》2004,10(6):43-45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设计什么问题,学生就回答什么问题,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如果学生稍有“越轨”现象,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和“点拨”,直至学生答出教师自己预设的答案为止,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呆板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主要是靠教师的灌输。而目前我市推出的二期课改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邢玲  陈严 《语文天地》2010,(2):65-65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通过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这种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沉闷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勃勃生机,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有的教师对“问题式教学”的内涵理解有误.致使这一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堂出现了所提问题杂乱无章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读书笔记教学法是指在语文课堂上由学生个体依据教师指定的学习目标,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以实现学生自读、自研、自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以读书笔记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集传统的双基训练与现代创造思维培养于一体,融“听、说、读、写、思”于一炉,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