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贞观之治【概念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这常被誉为“∨∨之治”、“∨∨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其中的“贞观之治”尤为后世所称道。“贞观之治”发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它出现的原因在于:①唐太宗注意以隋亡为训,正确认识君和民是舟与水的关系。②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任使。③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贞观之治”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①劝农务本,发展生产。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使国家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唐朝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唐太宗也与唐朝盛世辉煌同时名垂青史。隋唐历史,特别是唐朝前期的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大题型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内容等都曾涉及,就占分比例来说,只要有主观题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西汉文景盛世、唐贞观一开元盛世、明永宣盛世和清康乾盛世四大盛世。它们的出现具有“从大乱到大治”、“大力发展经济”、“注重安民、富民”、“发展文化、重视人才”、“重反贪倡廉”、“开明君主的个人作用”等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在反复的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怪圈”中螺旋式向前发展。研究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们被称为“治世”或“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局面大多出现于一个朝代的初期或前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②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有着良好的个人政治…  相似文献   

5.
翟宇 《中学文科》2007,(12):134-13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岳麓版比年级下册。对唐朝的历史从第二课开始,就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展示了一代王朝的强盛时代。进而介绍唐朝的民族关系、外交关系和隋唐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中,不知道编者为什么没有把“安史之乱”载入教科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关于“盛世”的盲目乐观情绪。从现代的角度看,盛世应有安全、经济、政治、道德、化、进步这六个考量标准。用这六个具体标准衡量我国社会现状,并与历史上的盛世进行比较,应该说我国还没有进入盛世,而是正在力争盛世的到来。联系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发展形势,给盛世确定一个明确、科学的标准,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前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当时的世界范围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史称“大唐盛世”.纵观“大唐盛世”的前因后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大唐盛世”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实行民主政治,法制高于人治,乡向选拔人才,注重官吏康政,誊顾百姓民生,鼓励商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尤其值得现实社会的借鉴、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紧接着隋末农民战争之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史料记载说,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海内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米斗不过四五钱”,“民物蕃息”,“号称太平”。这些描绘虽不免夸大溢美,但贞观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还是可信的。关于这个盛世的出现,我们自然便会联想到隋末农民战争的作用。那么,究竟怎样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本文企图对此问题试作一论述。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地估价唐太宗施行让步政策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任意夸大。李渊父子起兵反隋,在壮阔的农民战争中,  相似文献   

9.
1662—1796年的134年间,我国处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人们称之为“康乾盛世”。如果联系世界历史,应该看到“康乾盛世”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是封建社会即将灭亡的回光返照时期,这时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17、18世纪,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什么?而康熙、雍正、乾隆做了哪些事情?这是我们评价所谓的“康乾盛世”必须了解的。  相似文献   

10.
透析盛世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出现过不少盛世。封建社会的所谓盛世,一般是指国家因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的局面。尽管,任何盛世从根本上讲仰赖于劳动大众的辛勤劳作,但不容置疑的是,从封建盛世的角度看,统治者根据当时形势制定实施的制度、方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对“盛世”起着决定作用。无疑,了解盛世致盛曲折而丰富的经验,能够给我们许多历史启迪。中国的封建盛世,最具代表性者有三:第一个是西汉盛世,这个盛世是否包括“昭宣中兴”时期(即昭帝和宣帝在…  相似文献   

11.
黄岚 《现代教学》2004,(10):60-61
上海文化出版社对上海和法国两地青少年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在回答“如果你可以在时光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选择哪个时代旅行”时,中法两地青少年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回答。该题有四个可选择的答案,分别是“我们这个时代”“2300年”“法老时代”和“大唐盛世”。结果法国青少年中有46%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青少年都选择了“2300年”和“大唐盛世”,选择“我们这个时代”仅为4名。  相似文献   

12.
1662—1796年的134年间,我国处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人们称之为“康乾盛世”,如果联系世界历史.应该看到“康乾盛世”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是封建社会即将灭亡的回光返照时期,这时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西周成王和康王时期是享誉古今的第一个“盛世”。“成康盛世”是自王、武王以来,通过东征平叛,营建洛邑,开拓疆域,分封诸侯与推行“明德慎罚”制度等长期不懈奋斗才缔造成功的。“成康盛世”的兴衰历史表明:要缔造和保持“盛世”,就必须进行长期不懈奋斗,继承以往帝王治国的一切有益方略,巩固王朝统一和广阔疆域,保持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及经常注意洞察和清除社会弊端,保持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初的“贞观之治”,历来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这个盛世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能从历代王朝的覆亡中,吸取有益的教训。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一份对这一历史教训所作的可贵总结,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5.
魏明伦先生在《缓称“盛世”如何》一文中认为,盛世有两大基本标志:太仓丰满,监狱虚空。我国目前经济繁荣,算是“太仓丰满”,然而,社会局部矛盾突出,犯罪率居高不下,全国670多所监狱在押犯人150多万,可谓人满为患。出现如此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归根结底是部分国人道德理念的丧失,而部分国人道德理念的丧失,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学校德育的“空转”。  相似文献   

16.
魏明伦先生在《缓称“盛世”如何》一文中认为,盛世有两大基本标志:太仓丰满,监狱虚空。我国目前经济繁荣,算是“太仓丰满”,然而,社会局部矛盾突出,犯罪率居高不下,全国670多所监狱在押犯人150多万,可谓人满为患。出现如此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归根结底是部分国人道德理念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康乾盛世”历来为人们所赞叹,君不见,各路导演明星孜孜不倦地演绎出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为人民群众上了一节节规模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芸芸众生被教育得如痴如醉豪情满怀。难道“康乾盛世”真的如此美好让人无限神往吗?非也,这只不过是国人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恋情结。只要将“康乾盛世”放入历史的长河中横向比较一下,就可明白“盛世”的真正内涵。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拜、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史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康熙大帝…  相似文献   

18.
漫话修校史     
常听人说“盛世修史”和“志以存史”,纵观历朝历代,在通过种种努力争得了一个“太平盛世”时,都会想到修史,如果觉得主客观条件一时还不具备,那就修志,  相似文献   

19.
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是我国传统的两种和谐社会理想,环绕这两种社会理想,特别是小康社会理想.历代统治者在政策和制度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开创了我国传统社会的两个“盛世”和多个“大治”。  相似文献   

20.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鼎盛时期。然而,在“盛世”的表象下,史治腐败却十分人。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