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灾难和故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说"千年虫"事件和"9.11"事件引起了国内对灾难恢复的关注的话,那么2008年我国的特大雪灾和特人地震则使我们深刻意识到--灾难近在咫尺,容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灾难性事件一般以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灵创伤而在人们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2001年7月17日发生在广西南丹的那起备受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特大矿井死难事故,就属于一起典型的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对那场灾难性事件从一开始的小心介入到最后的大胆曝光,进而一层层撕开这起被精心策划、严重捂盖的特大事故的沉重黑幕,其曲折和艰难的报道历程,足以让我们更冷静、更理智地思考当下灾难性事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一、灾难事件与灾难新闻一般来说,灾难新闻就是对灾难事件作出的迅速报道。再加上灾难事件属于突…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景式、不间断的报道.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视野与主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实践对进一步做好突发性事件、灾难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灾难事件报道经验的不断总结,媒体的灾难报道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其中之一便是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如何化解.本文从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探求新闻从业者如何更好地参与灾难报道,兼顾多方平衡.  相似文献   

5.
2009:中国电视创新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今年是<现代传播>年度对话的第六个年头,2004年我跟刘春一起做的"会诊中国电视"算是一个开端,其间做的一系列年度对话在业界和学界都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今年我们又把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先生请回来,同时还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舫州先生.刘春先生身在一线,但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有很深的理论性思考,徐舫州教授身为知名电视学者,但对中国电视的前沿实践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和体悟.本次对话一方面要对2008年中国电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的描述,另一方面还要对中国电视2009年新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预测,期待我们的对话能够对业界和学界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与素材.  相似文献   

6.
手机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突发灾害事件中的媒介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的机会。5月12日笔者身处地震灾难现场,见证了第五媒体——手机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事件时有发生,给整个新闻界带来极坏的影响.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11名记者受贿事件,2004年中央电视台4套<今日关注>栏目俄罗斯人质危机有奖竞猜事件、2006年广州"注水西瓜"事件,2007年"纸馅包子"事件、2008年山西临汾矿难中加余名记者排队领封口费事件……一系列的媒体事件曾经一度引起社会各界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灾难新闻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报道。灾难事件以其突发性、损毁性、多变性、震撼性等特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是这些反常因素,灾难事件对新闻媒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因此,灾难新闻报道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媒体的参与又赋予了灾难事件新的媒介意  相似文献   

9.
侯森 《记者摇篮》2009,(6):20-20
虽然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一年了,但回想灾难发生之后,媒体速度之快,报道之全面,内容之深刻,是历次灾难报道中没有过的。但是,在众多报道中,一些媒体和记者违背新闻伦理、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鸫  王刚 《全国新书目》2008,(23):54-55
2008年,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引发一连串网络大事件。从抗击冰雪、两会当"代表"、反对"藏独"、反击CNN到华南虎照事件尘埃落定、瓮安"6·28"打砸烧事件,再到明星艳照大肆传播、人肉搜索大掀波澜……这其中,哪些事件最能反映2008年中国发展的艰难路程和2.53亿中国网民的心路历程,围绕这些事件在互联网上又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故事,这些网络事件对重大事件的进程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又有哪些影响?《中国网事2008》一书都将为您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不仅是一次百年不遇的实实在在的重大自然灾害和人间灾难,也是21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罕见的现代媒体事件”。如今,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比起灾难爆发期的轰轰烈烈,灾难恢复期是一个持续的、渐变的过程,大众媒体的角色和报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关注2009年以来,“人民网”策划的汶川地震的周年专题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新闻框架进行分析,探讨媒体框架形成和变化的动态过程,从而透析当前自然灾害恢复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反应机制,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可以提升媒体灾难报道的层次,进而促使媒体更理性、全面地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政府在今后应对类似危机事件时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2003年SARS事件借助于大众传媒的"高调亮相",标志着大众媒体大规模介入到公共危机治理中,这一点在其后的2004年禽流感,2008年"5·12"大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2010年西南干旱、玉树地震、校园凶案等一系列公共危机治理中得以进一步展现.由此大众媒体成为政府危机治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试图在多元危机治理的视域下分析其中网络媒体的危机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09年,北京的中央新闻媒体似乎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很明显,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给中国的新闻媒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中央新闻媒体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中央媒体近些年比较大的新闻变革几乎都和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媒体来说,以新的视角回味发生在2008年底的"柑蛆"事件报道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对自身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唐山大地震》与国产灾难电影美学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作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34周年纪念之作,颠覆了以往重走历史事件题材电彩的宏大模式,在国产灾难电影美学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它的成功将给国产灾难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重大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家宝总理于2008年9月23日在纽约出席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时曾发表重要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说:“我担任六年总理的生涯,可说是多灾多难。从SARS的爆发,到冰雪灾害和特大地震,从煤矿事故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些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也使我们在困难中学会了新的东西。正像我经常所说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的确,几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的重大危机事件,有天灾,也有人祸。  相似文献   

17.
安静 《新闻知识》2005,(11):93-93
提起灾难,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与车祸、地震、海啸、空难、火灾、战争等一系列恶性事件联系在一起。近两年来,在媒体上极力报道的有这么几件:非典、伊战、大平煤矿事件、印度洋海啸。这几起灾难从发生到最终处理,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得知灾难事件的新动向。如果把有关这几起灾难的一系列报道放在一起来看,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几种“怪现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经济深度转型,反映民众利益诉求的社会情绪极易在开放性、公共性、匿名性的微博平台上发酵,形成影响全社会的微博公共事件.涉及公共安全的事故灾难类事件几乎是每年舆论的爆点之一.本文梳理了2013—2016年发生的事故灾难类事件,基于新浪微博平台,选择并分析舆情热度较高的事故灾难公共事件传播与社会情绪共振及政府的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19.
危机事件中的自媒体及其传播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急公众生存与生活以及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大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频发重大公共危机.从南方雪灾、西藏拉萨打砸抢事件到汶川地震等等,这些事件无不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而且事态演变迅速,给公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冲击,对整个社会的危机应急和处理能力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谢晖 《新闻知识》2008,(5):30-32
灾难是危及人类自身安全、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事件。对灾难事件的报道称为灾难新闻。因为灾难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危,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是社会大众最普遍、最急切关注的问题,所以灾难事件新闻价值极大,一直是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