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技术动作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宁宁  高俊 《冰雪运动》2009,31(6):29-34
通过对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比赛中运动员技术动作分析后发现,空翻与转体是整套动作的难度核心。为更好地了解空翻与转体动作的特性,主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和现场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空翻和转体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人体的转动轴、翻转的时空特征、翻转的角速度变化、人体转动惯量以及运动员身体形态、腾空姿态等因素均对空翻与转体动作产生影响。为此建议运动员提高翻转时对高度、速率和角度的控制,不断提高技术难度。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摄像法和影像解析法对我国蹦床运动员起跳网上转体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网上转体目前是我国蹦床运动员较普遍存在的技术错误之一。它不但影响腾起高度及动作姿态,还易导致身体横向水平位移。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少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应采用非惯性转体技术;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多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在保证充分压网与蹬伸的前提下,身体离网瞬间即可开始转体。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运动实践中,运动员已能完成各种复杂的空翻加转体动作。空翻二周并转体360°叫“旋”。旋又分为“早旋”和“晚旋”。早旋是在离开器械前人体已获得转体动量矩,而晚旋则反之,是在腾空后再做适当动作引起转体。本文讨论的是晚旋转体的力学机理。一、目前国外对“晚旋”类转体机理的主要观点: ①晚旋运动员脱离支撑时,身体横轴是惯量主轴,横翻是动平衡的,运动员挥臂后,横轴不再是惯量主轴,横面不再是动平衡,因而出现转体。〔可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艺术体操转体动作的技术特点、动力学模型及生理学基础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研制了艺术体操旋转训练仪,并给出了该仪器的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在应用方法上,提出了利用主动训练法可以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转体启动阶段获得外界放射性冲量矩的能力,利用被动训练法可以提高运动员转体过程中人体姿态的自身调节能力和运动员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利用旋转训练仪的旋转速度、启动加速时间及停止减速时间、旋转方向、旋转圈数的不同组合可以探索更为个性化的艺术体操转体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篮球无球移动技术的身体 平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篮球技、战术的发展和比赛规则的不断修订,比赛攻防速度和节奏越来越快,紧逼和贴身的大量运用,使身体接触更加频繁,对抗更加激烈。这对运动员运用移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比赛中控制好身体平衡是完成各种移动技术的保证。对现代篮球无球移动技术身体平衡的研究,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移动技术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无球移动技术。1特点从身体平衡角度来看,无球移动技术动作包括静态平衡和稳态平衡。在篮球运动中,相对人体的位移与一定时间内人体的体姿不变,平衡表现为一种静态,称为静态平衡。运动员在…  相似文献   

6.
排球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的三维高速录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运用三维高速摄影方法对男子排球运动员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进行了三维的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击球过程中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结果分析表明,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是以躯干的转体、收腹及伸肩动作用力带动肩、肘、腕、手依次用力成鞭打动作击球的三维运动,躯干转体动作的角速度大于收腹动作角速度,转体动作在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前空翻转体正确掌握空翻转体的时间,是完成前空翻转体的一个主要环节。当然,在转体时,身体各部位准确、协调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掌握正确的转体时间,在其中更为重要。因为它将影响转体动作中身体某些部位的动作准确,也就是说,它将直接影响转体动作的成败、好坏。有些运动员单做前空翻不错,但一到  相似文献   

8.
我国蹦床运动员起跳网上转体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采用摄像法和影像解析法对我国蹦床运动员起跳网上转体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网上转体目前是我国蹦床运动员普遍存在的技术错误之一。它不但影响腾起高度及动作姿态,还易导致身体横向水平位移。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少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应采用非惯性转体技术;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多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在保证充分压网与蹬伸的前提下,身体离网瞬间即可开始转体。  相似文献   

9.
杨梅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38-41,50
对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在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使用的数据上与国外选手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所选择的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类型、动作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转体类和平衡类难度动作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我国运动员跳跃类难度动作选择和使用的依赖性,也暴露出我国艺术体操对难度动作的类型的选择、表现形式和连接方式等方面缺乏多样性和变化运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足球运动员在运动中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效果,受到自身身体稳度的影响。保持身体平衡和有意识冲破平衡都是为了达到高质量完成技术动作和有效战术目的。本文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人体重心与稳度关系变化对足球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两种不同人体环节重量矩测量方法的比较,表明利用一维平衡板测量人体环节的重量矩存在着操作上的困难,而利用二维平衡板替代一维平衡板进行运动环节重量矩的测量,使测量易于控制,以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试验,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员一年级学员与三年级学员分别进行前庭功能稳定性测试和动态姿态平衡测试,研究系统的专门性体育锻炼对前庭功能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前庭刺激后,动态姿态平衡能力的变化。结论:通过航空体育课系统专门的训练,学员前庭功能耐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调整身体平衡整姿势能力效率高,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强,有效降低飞行过程中植物性神经症状和飞行错觉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左右手打乒乓球的可行性报告——健脑强身的"龙乒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用一只手打乒乓球时,另一只手就显得笨拙。另外,单手打球引起身体发展的不平衡。由中国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思想,结合人体大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左右手都打球以健脑强身,活化右脑,促进左右脑、脑-体和两侧肢体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暂定名“龙乒乓”)。  相似文献   

14.
对旋转投掷铁饼技术形成左侧支撑前摆动腿动作的分析研究表明,摆动腿趋于“直线性”的摆动能减小铁饼在旋转阶段所获得预先速度的损耗,提高人体旋转速度;能增加整个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有助于铁饼最后出手的合速度。旋转掷铁饼中形成左侧支撑前摆动腿趋于“直线性”摆动技术将成为旋转掷铁饼运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体平衡能力的静态测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社会问题,人体平衡能力是老年人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许多老年疾病如眩晕等都能引起老年人失衡。而老年人平衡功能对预测危险因素、制定干预和康复措施、评价康复和治疗效果、病情病程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人体重心测试系统就是利用人体重心的变化判断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设计出能反映人体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动作,采用高精度测力台及测试分析专业软件,对不同太极拳训练水平人群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分析,了解太极拳训练在提高人体平衡能力方面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太极拳运动员控制平衡的能力,筛选影响人体平衡能力的敏感指标,完善测试评价体系,提出有效的训练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散打运动中身体的平衡,不仅影响着进攻与防守转换的速度,而且影响着完成单个或者组合动作技术的质量。然而破坏平衡与恢复平衡应从运动力学原理出发,根据运动中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情形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破坏平衡与恢复平衡是对立而统一的,只有不断的破坏这一平衡又建立新平衡,才能达到不断提高散打运动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谈谈太极拳与气功的健身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运用气功在调心、调息和调身与虚实转换中,能使机体高度统一,加强神经中枢协调,培养元气,滑利关节,调理全身阴阳平衡,达到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之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翠 《体育科技》2004,25(4):41-44
中国传统健身术是以经络学说、天人合一学说、生命学说等理论为基础 ,通过调身、调心、调息 ,导引气机、导引呼吸、导引形体 ,使人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维持和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类专门锻炼身体的方法。其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牵引和指导 ,而且也在行为方式上受其规范。传统健身术实质上就是一类调节术、平衡术、导引术。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旋转性练习对武术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采用了BSR-1型人体平衡能力检测仪,分别对实验组武术运动员和对照组武术运动员进行了实验前组间六种姿势的平衡能力指标对比、实验后组间六种姿势的平衡能力指标对比、实验后自身六种姿势的平衡能力指标对比,并以此证明旋转性练习对武术运动员平衡能力提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