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二是反映主观意识的,即书写者的主观判断。历史文本是主体(书写者)与所记录客观对象(史事)结合的产物,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春秋》对史事的记录是经过判断的结果。而史官(孔子)的判断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史实的认定,即客观史事首先要经过史官主观的分析与决断,是书写者所认定的客观真实,但其认定的事实受礼法传统的影响,要理解他们对客观真实的认识不应超越那个时代的意义体系;二是史官的书写规则,即把经过分析认定的事实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也在长期的历史传统中客体化为春秋笔法,是那个时代历史观念的一种客观体现,在史官传统及主体间的相互认同中不断得以固化和加强,是历史真实赖以存在的条件。在《春秋》的书写中,史官并非不注重历史记录的客观真实性,但他们试图通过凸显自身主体性的方式更好地展示心中的历史之真。这种主观意识来源并受限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传统,其背后体现了时代的客观合理性。所以,春秋笔法是一种书写客观历史之真的特殊总结。  相似文献   

2.
儿童创意常在不搭界的东西间找到合理性。只有善于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才会在艺术创作中显现鲜明的个性。《迁徙的鸟》表现一排身披羽翼却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鸟.它们生着黑色的喙和一张大嘴.两条细腿上还表现了关节和趾.形象显得拙朴而憨态可掬。  相似文献   

3.
轻靡书写是流行于齐梁时期的一种文学风格,“求新于俗尚之中”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佛教文化在刘宋后推动的世俗化风尚对这一特点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宫体诗作为轻靡书写之高峰,佛教之“异相巧方便”观为其轻艳书写提供了“借异相之善巧行超越之方便”的理论依据,从而使萧纲诸人的宫体书写成为一时之潮流成为可能。而《玉台新咏》和《法宝联璧》的编纂,又为这一潮流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晓跃 《师道》2005,(8):25-26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41岁时,辞去仅任了八十余天的彭泽令后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淡远、疏放而拙朴,是诗人心胸的真实展示,是诗人灵魂深处的歌。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李师江通过《福寿春》与《福州传奇》两本小说在福建书写方面做出了努力的尝试。《福寿春》在小说艺术上相当成功,但就福建书写来看,却没有很成功地凸显;而《福州传奇》则不仅小说艺术上是个灾难,并且就福建书写来看,也是相当不成功或甚至于有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山水描绘、民俗展示、人文性格、地方语言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本小说中福建书写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同志的《丑石》被选进中学教材以后,议论蜂起,评家甚众;见仁见智,褒贬纷杂。一篇简炼拙朴的千字散文,而能引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和巨大的反响,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不能不说是由于作品“归结到丑与美的辩证法”(贾平凹《关于〈丑石〉的通信》)的  相似文献   

7.
硬笔行楷字即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初中生多用钢笔、圆珠笔)为工具书写的行楷字。针对目前常见的初中生书写天马行空龙飞凤舞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7—9年级的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些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的书写材料,主要是以丝织成的帛和用竹木制成的简牍。《墨子》的《尚贤》《兼爱》《非攻》《天志》《明鬼》《非命》《责义》以及《鲁问》诸篇中,每每提到“书于竹帛”或“书之竹帛”。竹,即为简牍。如《兼爱》篇写道:“……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日:‘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很清楚,竹帛是纸张发明以前的主要书写材料。由于帛价昂贵,  相似文献   

9.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遗书68号,原拟名《职官花名册》一九四四年八月发现于莫高窟中寺土地庙清代残破塑像中,长26厘米、宽27.5厘米,无头无尾,上部破损.两面书写,正面十九行,即《名册》(图版第1页);背面七行,为后人随手抄写的《佛名经》之类.正面内容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被分为两段的敦煌草书写本长卷S.6888,计存676行,每行30-50字不等,连续书写;部分行头有内容标识提示。书写内容、形式与《经律异相》《诸经要集》等佛教类书形式相近,为佛经片断的辑录,属于佛教类书;只有部分小标题,不分卷品(章节),似乎是更原始的草稿,也有可能是个人的随记。总之,S.6888是一份没有广泛流通的佛教类书稿,故可定其卷名为《诸经杂辑》。  相似文献   

11.
《戴女士与蓝》是朱文颖关于底层书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突出特点不在于展示底层者的个人经历,而在于揭示这一过程中底层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四位女性和我交往的故事,呈现了主人公生命的重要倾向——在历史中生活。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跋周子发帖》云:“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可见书法得韵并不容易。没有神韵的字一如没有神采的画。《淮南子》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书画乃至其他一切艺术,莫不以神韵为先。 何谓书法的神韵?简言之,就是书写者利用笔墨所表达的来源于自然、生活的一种具有特殊生命力而味之不尽的精神状态。据笔者体会,要使自己的书法得韵,须注意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春秋毂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毂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毂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该文本的来历现已无从考证,但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作为一条旁证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春秋毂梁传》很可能已有古文书写的文本,否则,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从何而来?在没有汉代作伪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只能是源于先秦的古文文本。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5.
正《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至今欧洲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书籍之一。《马可·波罗行纪》的书写者是西方人,内容主要描述东方世界,因此在研究中出现了东西方两种视角。在马可·波罗研究史上,出现了两种治学路径。一种是以英、法学者为代表的东方学,另一种是以意大利学者为代表的欧洲文献学。马可·波罗研究史,是观察19—20世纪西方学术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硬笔行楷字即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初中生多用钢笔、圆珠笔)为工具书写的行楷字。针对目前常见的初中生书写“天马行空”“龙飞凤舞”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7—9年级的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些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行书,又称"行押书",是最生活化的书写字体,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讹("讹"一作"伪",有所变异之意)。勿从简易,相间  相似文献   

18.
从容人生     
<正>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有一种十分从容的书写法。书写者年年冬至前用双钩法制之,头九第一天开始用朱红填上,不急不倦,每日一笔,句成而九九八十一日尽,笔成春意满庭。《帝京景物略》云:"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  相似文献   

19.
广岛原子弹事件已经被众多日本文学作品所书写,由于日本军部发动太平洋战争,最终导致广岛市民遭到原子弹轰炸的惨剧也已经为世人所知。但是,却有这样的一群人却鲜为人知,他们就是日裔美国人原子弹受害者(日语:日系人被爆者)。而在山崎丰子的《两个祖国》中,便是以他们的视角来书写广岛原子弹事件,本文将用叙事学以及历史物语论的研究方法去解析山崎丰子笔下的广岛原子弹事件。  相似文献   

20.
九州大学文学部藏敦煌文书《新大德造窟檐计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新大德造窟檐计料》(以下简称《计料》)原题为《新大德造窟檐计料材木多少起□□》,二纸,计高30cm,总长80cm;单面书写,首纸22行,次纸5行,共27行,其中第26行涂去;行6至19字不等,除首页第1、3、5行分别缺损数字外,全卷基本完整。现作录文并校勘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