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祥彬  牟雷 《内江科技》2011,32(4):137+134-137,134
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Ng5-6油藏为原型建立了辫状河厚油层概念模型,对辫状河厚油层内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河厚油层内的剩余油在重力、隔夹层、正韵律特性以及开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要有两种富集形式:夹层下部遮挡区局部富集的"高压油"和厚油层顶部富集的剩余油,后者是辫状河厚油层Ng53内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形式。  相似文献   

2.
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主要发育泛滥-河流平原相沉积的厚油层砂体,厚油层内部非均质性突出.经过30多年的开发,综合含水已达94.09%,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内部.为了寻找剩余油,开展了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通过对四级结构单元及各类结构界面的模拟,揭示厚油层内部结构界面和夹层的空问分布特征,为层内剩余油分析及有效挖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韩萍 《内江科技》2012,(4):156+188
本文通过对胜坨油田大厚油层内影响夹层有效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其主次关系和影响程度,对夹层进行分类分析,指出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韵律层挖潜与调整的依据以及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3,(7):44-45
<正>文明寨油田经过多年的强化开采,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随之由层间、平面矛盾向层内矛盾转移,储层内部结构非均质性作为主导油田开发后期水淹形式和剩余油分布复杂的核心地质因素,成为开发地质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本文提出夹层是控制层内韵律段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水驱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夹层对韵律性厚油层剩余油富集的影响,提出正韵律厚油层挖潜方式及其适应性,提高油藏的开发水平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董燕  周超  甘永刚  王金秀 《内江科技》2007,28(9):114-114
本文以孤东七区西63 4单元厚油层为研究对象,以厚油层内各韵律段之间的薄隔档层为边界,结合沉积的等时性和相控砂体分布原则,将厚油层细分流动单元,研究流动单元间夹层特征、展布情况及对流体运动和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新井、取心、监测、动态、数模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规律,采用水平井有效挖掘厚油层剩余油潜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焦巧平 《内江科技》2012,(11):123-124
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为曲流河沉积,并细分为7种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研究表明馆上段层内、层间和平面均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对储层非均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沉积微相对砂体和油层的展布、孔渗的变化、层内非均质性、夹层和微观孔喉分布上。此研究为埕岛油田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区块加密调整井开采对象是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本文通过对表内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地质、沉积等特征描述,总结得出限流法完井是提高表内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动用程度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某开发区某加密调整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化,杏六区东部I块主力油层(PI1-3)已转为三元驱开采。水驱油水井主力油层实施封堵,开发形势呈现出产液量下降,产油下降,含水上升的局面。通过对区块内30口水井采取细分调整,优化注水结构,在实施高效精细注水的同时适时对油井措施挖潜,有效地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了水驱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Nastran有限元软件,采用两种方法对一种蜂窝芯材、正交各向异性CFRP面板夹层结构进行理论建模,通过求解线性屈曲特征值的方法,对该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壁板的单轴压缩和面内剪切总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与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采用体元模型获得的分析结果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   

10.
严磊  李军 《内江科技》2012,(8):110+95
复电阻率测井是唯一中国人独创的一种电阻率测井新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克服矿化度影响后提高了对油层不同水淹级别的反应能力,能精细的描述水淹油层内的剩余油分布情况,克服了无法通过电阻率测井解释油层水淹状况的技术障碍,具有直接指示油层水淹级别的能力,是注水开发油田认识水淹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正开孔蜂窝夹层结构是飞行器上常用结构,为了研究开孔蜂窝夹层结构压缩承载能力及其评估方法,本文根据隐式非线性分析方法和显示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开孔蜂窝夹层结构压缩承载进行计算分析,随后进行了元组件试验得到结构承载曲线以及结构测点应变,并将计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开孔蜂窝夹层结构由于开孔附加应力,导致结构面板在极限屈曲前发生断裂破坏而降低结构承载能力,隐式非线性分析可以模拟结构屈曲过程,而显式非线性分析可以模拟结构失效后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冀东油田高北浅层Ng6小层是低幅度、低含油饱和度底水油藏,由于储层疏松易出砂,底水上升快,常规定向井不能正常生产。水平井开发是近年来实践出的有效开发方式,但底水突进是生产中的最大障碍,开发效果受储层的非均质性、水平井垂向位置、水平段长度、隔夹层发育状况、油层厚度及采液强度等因素决定。通过优化水平井设计,应用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在油层顶部"擦头皮"部署油井,控制采液强度生产,能很好地控制底水脊进,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阶梯水平井是在常规水平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水平井,它的水平段可在垂直剖面上多次升降多次穿越不同深度的油层,也可在同一深度的水平面内多次穿越不同方向的油层.通过对油层段的反复穿越,增大油层暴露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储量控制程度.通过优化阶梯水平井井身结构和剖面设计、对井下管柱进行力学分析及现场实验、进行工艺控制技术研究、完井工艺优化设计研究,形成一套阶梯水平井钻井完井工艺技术.该项技术使阶梯水平井钻井设计更为科学、合理,为钻井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保证,对提高大庆油田多层薄油藏开发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对4种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面板蜂窝夹层结构进行不同速度下的鸟撞试验,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较低鸟撞速度下,玻璃布面板的蜂窝夹层结构均比碳布面板的蜂窝夹层结构抗鸟撞能力强,且玻璃布面板蜂窝夹层结构重量较低;在较高的鸟撞速度下,玻璃布面板的厚度越高,蜂窝夹层结构的抗鸟撞能力越强、相同铺层信息下的高温碳布面板的蜂窝夹层结构抗鸟撞性能比中温碳布面板的结构弱。该试验为后续的抗鸟撞结构设计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起到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水平井具有控制面积大,有效抑制含水上升的优势,成为孤岛油田近期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在孤岛中一区Ng5^3层完钻这类水平井16口,水平井投产后获得艮好开发效果,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水平井的生产情况有差异,主要受厚油层内储层构型、设计参数,开采方式等的影响。本文利用钻井,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夹层类型、轨迹、开发方式等因素对水平井含油饱和度及投产效果的影响.为老油田水平井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蜂窝夹层结构斜削区典型失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应用中,一般借助斜削区过渡将蜂窝夹层结构与相邻的结构连接起来,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蜂窝夹层结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方面的现状和已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对蜂窝夹层结构在三点弯曲载荷形式下的破坏模式进行了试验和数值研究。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分析了蜂窝夹层结构的失效模式,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渐近失效模型,考虑胶层界面和复合材料面板的失效,并引入cohesive单元刚度退化模型,分析了胶层脱粘失效的过程。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表明胶层脱粘是蜂窝夹层结构斜削区在三点弯曲载荷作用下的主要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型工艺有胶接成型和共固化成型,分析了两种成型工艺的优缺点,同时对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面板的弯曲、拉伸及蜂窝夹层结构长梁弯曲性能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采用共固化工艺成型蜂窝夹层结构时,面板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是面板与蜂窝之间的胶接强度提高了,从而在结构材料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蜂窝夹层结构共固化成型工艺所具有的成型过程简单、整体性好和重量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E8井韩江组下段发现大量低阻油层,埋藏浅、储量大、产能好,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与经济价值。为了深入了解本地区低阻油层形成机理,有针对性的选取低阻油层与常规油层,从导电矿物、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泥质与粉砂质含量、岩石粒度、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泥质与细粉砂质含量高、粒度偏细、孔隙结构与连通性差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是低阻油层的微观成因。同时从含油层段沉积相、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低阻油层宏观成因,认为三角洲外前缘水动力弱、能量低的沉积环境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岩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平井配套开发技术提高孤岛油田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1992年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重点开展了以“砂体内部夹层空间预测”为核心的河流相储层构型分析、三维建模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等技术研究,配套形成了独具孤岛特色的水平井开发管理模式,水平井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稠油水淹层顸部、窄薄油层、高含水潜山油藏、断层边部等挖潜取得了新进展。截止2007年底,已投产各类水平井76口,提高了孤岛油田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周期注水是通过不断在油层中人为的建立不稳定的压力场来扰动油层,使得同一油层内油水在高低渗透层之间相互交渗,提高非均质性储层的驱油效率的一种技术。针对北部过渡带地区油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原油物性差、粘度高的情况,结合多年来在过渡带周期注水实验及效果,对北部过渡带进行周期注水的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