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  相似文献   

3.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时代已经来临,博客、播客、视频等简易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几乎成为各大网站的必备内容。据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8月底,我国博客读者已经达到7500万;另据赛迪顾问报告,预计到2007年,中国博客读者将接近1亿。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中国互联网正在逐步走向丰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博客自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发展。2003年是中国博客发展年,用户达到20万;2004年是博客商业化年,博客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2005年是博客大众化元年,博客开始从精英向所有网民和非网民普及,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10%左右;而到了2006年,中国则兴起了官员博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博客以极快的速度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规模达到4700万,博客涉及的内容已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原创内容的极大丰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博客文章中话语的应用来考察博客对社会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数据     
《网络传播》2007,(2):10-11
中国博客作者达2080万;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达835亿元;淘宝2006年交易突破169亿;国内网络游戏玩家超过3000万人.  相似文献   

8.
张泉 《网络传播》2006,(10):55-55
博客之后,又一把互联网之火在我们面前点燃,电子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炫出,它肆意闯进网民(尤其是都市时尚青年)的视野,显示出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自信。可以说,2005年是博客年,2006年则是电子杂志年。  相似文献   

9.
博客世界健康、有序地发展将直接决定博客的未来命运,也将直接决定未来互联网发展,乃至网络社会化进程的步伐和方向,对博客及其内容进行适当的监管与把关是关系到博客健康发展的迫切与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欣 《记者摇篮》2007,(7):47-47
2006年被中国网络界称为“博客元年”,自从中国博客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以其个人性、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显示出了日益突出的传播力量,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在网  相似文献   

11.
罗攀 《青年记者》2007,(22):105-106
在互联网的星空中,博客是新贵一族,是Web1.0时代的终结者、Web2.0时代的先锋。根据互联网实验室的最新数据:2006年中国博客注册规模已经突破6000万,达到6340万。预计2007年底突破1亿大关,2008年有望达  相似文献   

12.
名人博客是与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互联网被深深地打下了“博客”的烙印,从全球到中国,无不舞动着博客的身影,怪不得有人称2005年是“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06年度人物,由于博客、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社交网站MySpace等互联网用户自创内容的爆炸性增长和影响力,互联网使用者集体分享了这一殊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互联网经济”的最大考验,是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庞大网民群体,谁来规范?谁来管理?  相似文献   

14.
数据     
《网络传播》2007,(1):10-11
中国博客用户已达1750万;2007全球博客活跃用户将达1亿;网上银行用户达4000万人;2010年美国互联网视频规模将超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搜狐的世界杯战车拥有了独家视频和独家世界杯官方音乐两大制胜法宝,当博客成为当前互联网的一项全民运动时,搜狐也在2006世界杯报道中启动博客战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博客之困:四大问题成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睿 《传媒》2007,(3):56-57
与2005年的风风火火相比,2006年整个博客行业热潮趋降.因为后续资金未能跟进,为了压缩运作成本,国内最负盛名的两大专业博客网站先后缩减了规模.2006年1月,博客网一口气裁员约100人(占当时员工总数的1/4);到6月中旬,中国博客网又撤掉北京分部的市场商务部门.而7月份敏思博客因为资金问题而休克,则直接引发博客寒流来袭的大争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博客服务,原先集中的博客用户被进一步分散,专业博客网站面临来自传统互联网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博客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客的内涵 博客概念由方兴东等先行于2002年8月引入国内,但其概念的普及得利于两大事件:一个是王吉鹏事件,一个是木子美事件。前就是一个典型的舆论监督事件。以王吉鹏为首发表在博客中国网站上要求清除互联网黄毒的一系列章,直接促发全国上下互联网扫黄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一、博客的特质:互动性强、交流畅通博客,这个互联网的宠儿,对于中国广大网民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博客可以分为个人日志型博客、新闻博客、专业博客与政治博客等。从2002年发展至今,日志型博客一直是中国博客的主流,大多数网民都把他们的个人博客当作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博客衍生于"博客中国"至今,博客已然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事物,中国几乎进入"全民皆博"的时代。博客本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的交  相似文献   

20.
杨亮 《新闻窗》2007,(1):91-92
从2002年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博客中国”网站建立,到2005年博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人,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Blog)站点达3682万,平均每个博客有约2.3个站点。以“追求思想共享”为主要目的,“重建互联网秩序”为志向的博客在中国发展迅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博客呢?在传播学领域,博客模式的传播行为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