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中日  韦小芬 《精武》2013,(36):81-81,83
高职体育教学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课程。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也一直在探索体育教学的生命体验教学模式。随着体验教学思潮的涌起,教育界也一直在提倡高职要注重体育教学的生命教育思考。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是课堂改革的一大成功进程,很多高职教师应该准确运用生命体验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提倡合理运用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全面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效果。下面通过探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原因解决教学的弊端,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生命体验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正>教研组教研活动要重过程体验、求真实效果、促共同发展,要注重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其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应要求所有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发言,并做到有准备、有思考、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练习中尽可能地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去探索、思考;倡导探究、合作、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让学生享受、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感并得到身心及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体验学习的探索”正是出于对这一思想精髓的理解,而采取的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力图以此来焕发体育课堂的活力,让学生体验愉悦的体育课堂生活,从而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一、实施体验学习的思考1.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5.
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关感培养,即突破传统体育舞蹈课程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内部情感体验。本研究通过对体育舞蹈的美感培养程序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及美的鉴赏力,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结合切身的教学体会和心得,本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素养的原则,尝试对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原则、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教学内容分配和课程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 1.模仿小动物的动作。2.游戏《猫捉老鼠》。 二、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生能生动的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提高奔跑、躲闪能力。 2.情感目标:体验运动乐趣,满足表现欲望。 3.发展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体育教学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或模型。一般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条件等要素。据有关学者的总结,我国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十种: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让  相似文献   

9.
<正>一、指导思想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武术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改善教学效果这一主题,从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示范质量、运用电教手段、教学难点的处理、培养体育骨干、注重语言表达以及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武术教学的推广与水平提高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理念出发,在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前提下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以传统体育教学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整高校体育目标,转变教师角色,强调个体差异,鼓励合作,注重自主学习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验等研究方法,对体操普修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两轮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它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束缚,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对提高学生关系、学习兴趣、动作技术水平及学生的自身能力等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体操普修课教学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既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结合互动的辩证统一系统模式,体育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这一模式中应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应。本文拟通过实验教学,验证CAI教学对大学生锻炼态度有良好的促进,CAI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内外锻炼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态度。  相似文献   

14.
借鉴积累的经验 ,优选教学方法 ,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在技术评定与理论测试中 ,成绩均好于对照组。说明组合教学法遵循了现代田径教学规律 ,注重了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技术动作 ;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优化了教学过程 ,使田径运动教学更加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15.
冯亚光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02-102,104
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教育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相较于语文、数学及英语等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教学更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旨在让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下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在篮球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本文先对快乐体育的定义进行了概述,并从快乐体育在中学篮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入手,简单探析了快乐体育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方法结构的优化是改革的根本目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素质教育思想要求,是实现体育目的、内容和形式一致性,保证健身锻炼科学性的良好教学模式,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以人为本,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促进每个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教法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鹏  吴佳伟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6):693-694,669
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现状是人数多,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大,篮球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依据篮球运动攻防对抗和技术动作的非程序性特点,使篮球课的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学有所得,学所会用。这是普通高校蓝球教师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通过从优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保持兴趣为先导,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调整,准确地反映篮球运动在对抗中学,在实战中练的技能习得规律,努力提高在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改变以教动作为主和为考试分数而学的篮球技术基础教学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文化传承的视角,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山东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没有突出对武术文化传承的要求;武术课教学内容陈旧,割裂了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武术教学重技能传授、轻理论学习;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是武术的技击性和健身性;对武术课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通过高校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教学实验等方法,对高校健美操专业课中体态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在阐述体态语的内容及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健美操专业课中体态语的运用对学生学习动作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自我评价及对课程的认可程度进行调查和数据的对比分析,全面仔细地研究健美操专业课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影响,旨在丰富健美操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健美操学科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体态语在高校健美操专业课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动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态语言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体态语言在足球教学及比赛中的应用水平,总结体态语言足球教学比赛中的实用经验。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实践,对体态语言的概念、分类以及在教学、比赛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对学生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