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造皮肤是利用工程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体外人工研制的皮肤代用品,用来修复、替代缺损的皮肤组织,按成分不同,可分单纯人工真皮和具有表皮细胞层的活性复合皮。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界已成功将复合皮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节省了伤者自体皮源,提高了就治率。但是,由于复合皮制作费用十分昂贵,移植后存活率只有50%左右,因此,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7)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兔断层皮片供区创面的治疗效果。采用体重在(2.7-3.1) kg/只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在每只兔背部做3个大小约2.5cm*2.5cm正方形断层皮片供区创面,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rh-bFGF)和实验组(PRF),记录创面的愈合时间,1月后取皮肤标本,观察组织愈合情况。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短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见实验组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少于其余各组。实验结果表明PRF可以明显促进断层皮片供区创面愈合速度,减轻瘢痕愈合,为临床断层皮片供区创面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创面18例,术中先设计肌皮瓣,大小以无张力覆盖骶尾部创面为宜,切开皮肤,筋膜,沿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钝性分离辨认,找到臀上动脉浅支,小心分离其血管蒂部,做内侧切口,形成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岛状肌皮瓣,游离肌皮瓣可转移至覆盖皮肤缺损为止。将肌皮瓣向内旋转修复骶尾部创面。结果本组18例中16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皮瓣下血肿,经过血肿清除术处理后达到愈合,1例由于术后伤口感染,经过抗感染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解决皮肤缺损及骨外露等问题,局部组织量丰富且血供好具有耐磨、抗感染力强优点,有效减少了术后病灶复发,是临床上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光子技术结合口服药物治疗不同类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7年3-6月,对丹东地区具有治疗黄褐斑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的诊断的黄褐斑患者92人进行检查和治疗。利用Wood灯对92例黄褐斑患者皮损进行硬察,根据皮损的不同表现分为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均采用光子技术结合口服药物的治疗,对比治疗结果,并将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显著差异。结果:表皮型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真皮型组和混合型组像皮型组与真皮型组比较P〈0.05;表皮型组与混合型组比较P〈0.05);混合型组与真皮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混合型组与真皮型比较P〉0.05)。结论:光子结合口服药物对黄褐斑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均有效,但对黄褐斑表皮型疗效优于其它两型。  相似文献   

5.
王慧明  王模堂 《科技通报》1997,13(2):120-125
作者对56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者采用大块状生物活性陶瓷人工骨进行同期修复,通过6个月至6年的随访,发现有45例术后无排异反应,骨与人工骨结合良好,创口Ⅰ期愈合,外形与功能恢复良好.其余病例尽管存在人工骨折断、移位及伤口感染等问题,但毕竟此方法为大段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本文还就有关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防治和人工骨的改良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患者新型护理的方法护理。方法回顾分析从2014年4月-2018年12月,对12例不同分期的压力性损伤患者随机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结果除了1例4期压力性损伤病人创面清创后回本地继续治疗以外,其余11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结论应用新型的方法护理压力性损伤,可有效预防受压处皮肤的完整,保持创面清洁湿润、肉芽生长加快、清创效果更佳、治疗时间缩短、创面愈合加快。使用新型方法护理压力性损伤是目前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150例飞行人员阻生齿拔除术后的分组对照观察,发现甘草锌和硫酸锌对拔牙的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两锌剂治疗组创面愈合优等率为91%,而对照组为52%,经X2检验锌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存在着明显差异(P<0.01),表明补充锌剂对阻生齿拔除术后有明显减轻创伤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因此,术后常规补充锌剂不仅适用于阻生齿术后修复,还可用于临床各类拔牙术和口腔小手术的术后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预防腮腺切除术后Frey’s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腮腺手术区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植入患者,术后半年采用Minor试验客观地进行疗效评析。结果:45例中出现Frey’s综合征有2例,其中全叶切除的1例,浅叶切除1例,发生率占9%。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腮腺创面中建立屏障,阻隔腮腺术后神经错位融合,预防Frey’s综合征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必复治疗慢性创面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必复治疗慢性创面疗效。方法观察经创必复治疗的慢性创面患者30例,治疗时将创必复完全覆盖创面,并略超出创缘0.5cm。若创面渗出较少或炎症反应较重时,可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润后再覆盖。同时,注意全身抗炎治疗。每日一次,以7天为1个疗程。同时,可视创面愈合情况,适当延长换用时间(2 ̄3天)。结果:应用创必复2周内愈合者18个创面,3周内愈合者5个创面,4周内愈合9个创面,超过4周愈合者3个创面。全组总有效率100%,4周内总愈合率93.9%。结论创必复能明显缩短慢性创面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闫志刚 《科协论坛》2007,(10):59-60
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42例浅表的口腔黏膜缺损,缺损部位为前庭沟、舌、口底、颊部、腭部、牙龈及唇部,缺损面积2.25~12.00cm2。将脱细胞真皮基质基底膜面向外,分别用缝固定、反包扎、基托固定的方式,覆盖于黏膜缺损区。术后随访3个月~1年。结果完全成活40例,大部成活2例,无火败病例。脱细胞异体真皮存在两种成活形式,其中上皮化愈着成活12例,附着成活30例。术后收缩发生在2-4周,4周内收缩率为3.7%±1.1%。3个月后基本稳定。无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的效果,探讨应用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的护理流程。方法:将24例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应用VSD治疗的住院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常规护理组按外科术后常规护理,改进护理组从病情观察、创面处理、管路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改进护理组在换药次数、创面感染发生率、皮缺损创面修复率、植皮时间、植皮效果、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医患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VSD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案,配合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曹长雷 《大众科技》2008,(12):152-153
在鸟类繁殖季节,对银喉长尾山雀的繁殖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雀窝卵数在9-12枚之间,卵长径14.74±0.07mm,卵短径为11.33±0.05mm,卵重为0.96±0.02g,卵体积为0.97±0.01cm3;雀巢主要筑于黑桦(46.15%)和蒙古栎(30.77%),另外,对巢树周围的生境有一定的偏好性,巢周树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在0.503~1.522和0.726~1.385范围内变动。  相似文献   

13.
多孔型颗粒羟基磷灰石填充颌骨腔性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平  傅其宏 《科技通报》1997,13(4):260-262
应用多孔型颗粒羟基磷灰石(ParticulateHydroxyapatite,PHA)人工骨填充颌骨腔性骨缺损32例,术后随访1~6年,31例获得良好疗效,1例失败.观察结果表明,PHA填充颌骨骨腔,有利止血和消灭死腔,减少术后感染,加快骨缺损修复,增加患区牙齿稳固性和咀嚼功能恢复.并且PHA生物相容性良好,术后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操作简便,病员无痛苦,是一种较理想的骨腔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AO股骨钉旁交锁髓内钉(UFN)治疗股骨干粉粹性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损伤机制、特点及应用UFN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优越性、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AO产UFN治疗11例同侧股骨颈、干骨折患者,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C形臂X线机,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技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15个月。除1例股骨颈骨折为GrardenⅣ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干C3型骨折术后7个月发现骨折延迟愈合,经拔除远端锁钉改为动力固定5个月后骨折愈合,其余均Ⅰ期临床愈合。平均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5.1个月;股骨干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9个月,Ⅰ期愈合率为81.82%。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结论A0股骨钉旁交锁髓内钉(UFN)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轻、切口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地: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折的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对14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13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丙级愈合。12例获随访,防访时间5月-3年,平均1年。11例达骨性愈合。1例慢性骨感染。9例膝关节恢复达正常范围,2例并发伸膝装置粘连,1例先后行5次手术,4次再折,原因不明。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适当内固定可减少并发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骨缺损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相关翻修技术。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2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其翻修假体的类型:全生物型臼和柄12例,全骨水泥型臼和柄3例,只用骨水泥臼4例,只用骨水泥柄2例,混合型假体2例,用原假体2例。需要植骨8例。结果:疗效参考Harris评分:优19髋(90分以上)、良4髋(80-89分)、可2髋(70-79分),优良率为92%。翻修的原因:假体松动9例,假体沉陷4例,假体脱位4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并周围骨折2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假体松动并脱位1例,假体断裂1例。结论:找出初次置换失败的原因,针对性的制定翻修方案,合理的选择翻修假体,具备一定的翻修技术及经验是髋关节翻修术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高危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糖尿病足0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列腺素E1治疗。4周后评价、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47-2%),良好14例(26.4%),改善8例(15.1%),无效6(11.3%)例,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显效7例(14.3%),良好10例(20.4%),改善27例(55.1%),无效5例(10.2%),总有效率为8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但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高危足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依据水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水肥处理黄瓜结瓜期根系及环境因素对根系伤流的影响。分析了结瓜初期、盛期和后期不同水肥组合黄瓜根系特征、伤流量、伤流强度以及土壤温度。结果表明,黄瓜一级侧根总长度和根干重随黄瓜植株生长逐渐增加,但根系伤流量和伤流强度在结瓜盛期最大;黄瓜根系伤流强度变化与气温变化极显著相关,5cm深处土壤温度对植株伤流强度的影响不大,30cm处土壤温度对伤流强度的影响最强烈;对根系伤流量直接作用的影响顺序为:根干重(-1.06323)〉地上部干重(0.87366)〉土壤含水量(0.59972)〉一级侧根总长(0.47214)〉根数量(-0.02941)。结论:不同水肥处理通过影响土壤溶液状况和土壤温度从而影响黄瓜根系生长和根系物质运输。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的数据准确性和掌握自动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提供依据,对大通县2017年4月~9月期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进行差值对比和概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数据在近地面层波动变化均相对较大;0~1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小,20~3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大;自动站监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离散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规律;各深度土层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均呈现正相关,在40~5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性最好;20~3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系性最差;由于工作原理、测量时间地点和人为操作及仪器安装等原因造成自动观测和人公测数据的差异,本文认为DZN3型自动站观测的资料基本能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三个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未退化群落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两个群落,夏季未退化群落含水量最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大小顺序都为:未退化群落〉中退化群落〉重退化群落,方差分析指出中度退化群落与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差异出现在0~10cm土层处.而重度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差异出现在10~20cm土层处。在0~10cm层次三种群落全磷含量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在10~20cm和20~40cm层次上,未退化群落与中度、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中、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