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范保国 《教育与职业》2006,(24):119-120
文章在阐述休闲体育的内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它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即它在增进身体健康,调整精神状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美化校园丈化,加强体育消费观念与做好职业准备等方面对大学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资料和随机问卷调查法,了解闽南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对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作出初步评价,结果:现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大学生的体育多元化的需求;大学生体育认知较高,体育课程模式应从培养锻炼项目和锻炼习惯,向着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综合的、多元化的体育教育形式;注重渲染校园体育化,使得体育成为校园的一个环境,一种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从美国大学生蓝球联赛(简称NCAA)和中国大学生蓝球联赛(简称CUBA)的成功举办,揭示了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内涵。论述了体育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动感的化,论从历史的视角和对中西方体育化的比较,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淡同的维度,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化价值及其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将体育化上升到哲学和理论思维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小学阶段缺乏规范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确指导,是造成了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根源,提出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材越味化,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兴越和意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在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学生能否实现社会化,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本从对人的社会化的界定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社会化水平的必要性,并从高校体育教学、高校校园体育化、高校体育运动竞赛和高校体育社会化等几个方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指出高校体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教学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出发,结合学校校园化建设的现状,探讨校园化建设中,健美操作为体育化的项目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完成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促进校园化的建设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2):110-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职业院校大学生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职业院校大学生体育行为整体呈现传统化、目的化、任性化、低成本常态化、后意识化等行为特征;经济、教育背景、体育回报率等因素是影响其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建议:正确认知高职大学生的特性、领导重视、强化体育氛围、丰富课程内容等以促进大学生体育行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美学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体育美学的有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的同时欣赏到人体在运动中的各种美的表现,调节学习和生活节奏,丰富业余化生活。  相似文献   

9.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陈勇嘉研究的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海南师范学院14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发现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在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方面的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对海南师范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得分进行了性别比较,未发现差异;海南师范体育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于一年级学生.此结果提示我们要重视海南省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预防和治疗体育生的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理论中,一般把体育化素养确定为人们在先天自然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环境与体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的社会因素(精神方面)及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养。简言之,就是人的各种体育精神要素及品质的综合。它包括了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及心理、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等。大学生体育化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其健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的关系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和规律进行研究,为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方法和方向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健康的内涵及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即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因素,进而深层次的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和积极作用的理解、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旨在引起全社会对中小学体育文化问题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就体育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观。阐述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和竞赛,旨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和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育精神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校的文化本质视角,研究校园体育文化之价值。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以其自身的实践性特点呈现出营造文化校园气息、构建文化认同与文化创新、践行素质教育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文化现象。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校园的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在建设和谐校园中价值的论述,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世纪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提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对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瑜伽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的独特魅力迎合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需求.而且,瑜伽运动的开展对高校校园体育丈化具有深远影响:能够满足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习惯,并且与高校体育改革的目标一致,培养出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9.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园体育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和实现体育锻炼生活化的重要渠道。它包括校园体育物质化、校园体育精神化和校园体育制度化。我国传统化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是制约校园体育化建设的主观因素,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和师资力量是制约校园体育化建设的客观因素。针对制约校园体育化建设的主、客观因素,从方法论角度,为高校校园体育化建设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学体育课中学生叛逆心理表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大学体育课学生叛逆心理现象普遍存在,其产生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有包括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体育设施、校园体育文化、以及体育教师教学艺术等方面的外在因素。改善大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对消除大学生体育课叛逆心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