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她在词坛上的成就,为女性文学争得了一席之地.在对李清照词的评价中,传统的看法认为,李词是婉约词的典范之作,“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①.此论从整体上界定易安词的风格,是符合李清照创作实际的,也为人们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2.
自明以来论词以婉约、豪放为限,张南湖云: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和轩称首。明宋征壁评易安词其词妍婉,《四库提要》也说李清照抗轶周柳,都指出了李清照词风格婉约的特点。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柔美是婉约  相似文献   

3.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婉约派”的女词人,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著名的南宋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温婉典雅,情致故实,甚至有前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的高度评价。从前品读李清照的作品,都带着既定的条框去欣赏,在反复的品味中去证实既存的观点。随着对李清照本人的更深层的解读和与其他女词人作品的比较,便发现李清照词中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豪放率真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杨扬 《考试周刊》2014,(10):14-15
爱情以其神奇的力量赋予了众多诗人灵感,成为人们永恒传诵的主题。女诗人以其特有的敏感与细腻,将爱情之种种表达得更是淋漓尽致:词风同以婉约和豪放著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以个人情感经历为主要创作源泉表达情感艺术。受情感波折的影响,在宋词创作中体现了不一样的词风——时而婉约,时而豪放。文章以李清照的情感经历为线索,例析两种词风的情诗作品,有的放矢地探析李氏情歌在思想根源、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既判然有别又有相通之处。就主导风格言之,李词婉约而辛词豪放,分别代表了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最高成就。李清照词长于自我抒情,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笔致写细腻之情,其美学风范委婉含蓄、深情绵邈。辛弃疾词则气象宏阔,大开大合,写报国壮志,情怀激烈,意象雄奇飞动,语言雄健刚劲,构成豪放雄阔之艺术风格。然而相同的时代背景,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屡遭挫折、悲凉堪叹的坎坷经历,以及同样不甘流俗、追求自我价值的超卓心志,连同尊重女性、礼赞男女爱情的相同立场,使李词与辛词又表现出很多相通之处,即李清照也有《渔家傲》那样“绝似苏辛词派”、令人称叹的豪放词作;辛弃疾也创作出了不少注明“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效朱希真体”等传唱久远的婉约词作。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其诗词具有委婉沉郁的婉约风格,但也从多侧面展现了豪放的气质。全文抓住李清照诗词婉约风格背后的豪放,探讨其明丽俊朗的不羁个性,卓越犀利的英雄豪情,凄清豁达的豪放情趣,分析家庭环境、婚姻生活、战乱逃亡等对其诗词豪放风格的影响,并阐释这种豪放风格之于李清照创作成就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声声慢》作为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受到历代词论家称赏。笔者认为,这首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与其密集而蕴意深厚的意象运用有很大关系。通过对李清照个人生活、创作经历的关照,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本词中出现的黄花、酒、梧桐秋雨、黄昏等意象,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其深层蕴藉。  相似文献   

9.
姜云霞 《教师》2011,(2):115-115
蒋捷《竹山词》之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独尊词体的词学思想,创作了清新委婉的婉约词作;另一方面又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借豪放之体浇胸中之块垒。其委婉蕴藉如"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  相似文献   

10.
蒋捷《竹山词》之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独尊词体的词学思想,创作了清新委婉的婉约词作;另一方面又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借豪放之体浇胸中之块垒。其委婉蕴藉如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风入松.戏人去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中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诗歌以其理想主义和反抗精神的完美结合,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耸立起一座新的高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饱览祖国奇山胜水,写出了很多著名的的山水诗,而且都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同时体现了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形式自由奔放、语言清新活泼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唐代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其人确实都洋溢着一种魄力宏大、无拘无束的豪放之气,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豪放包含着他豪放的人格和气质,并与他豪放的诗风和诗情相映照,共同组合成为一位血肉丰满、异乎寻常的布衣诗人、人民诗人.李白的豪放主要可以概括为以情抒豪,以景兴豪,以酒助豪,以仙赋豪,以长句写豪,整个地展示了情感性诗人的艺术精神和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远游》是《楚辞》中较为特殊的一篇。传统观点认为它是屈原的伟大创作之一,是研究屈原思想、评价屈赋艺术成就的重要作品。然而现在流行观点认为,《远游》并不是屈原所作,从而对千百年来《楚辞》学者对这一作品的解读提出质疑。总之,作者判断是深入研究文本的门径,任何研究者都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具有突出的狂放美特征,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磅礴遒劲的气势美,炽烈昂扬的激情美,和为了强化气势美,激情美而运用的奇谲的想象美,大胆的夸张美,从而达到了一种亦仙亦野,傲岸不羁的审美奇境。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词、诗、文都有杰出成就的女作家。她的抒情词作细腻入微,至真至情,婉约凄绝;她的爱国诗篇贞心若石,慷慨悲壮,豪气逼人;她的文论《词论》内容丰富,立论尖锐,压倒须眉。她冰清玉洁,品位高雅,文如其人,人词同品,“才调美无伦”。李清照在她那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6.
就诗人情怀而言,孟浩然"壮逸"诗的典范不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而是《自洛之越》《寻天台山》。他的《采樵作》《万山潭》《九日于龙沙寄刘大?虚》,表现了淡泊自足而又豪迈潇洒的情怀,既冲淡又壮逸,无论在他自己的诗歌中,还是在盛唐诗坛,亦或是在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容忽视的价值。这些诗表现了孟浩然独特的超越体验,在庄玄和佛禅之外别开新境,使山水田园诗人笔下较为暗淡的人生归宿问题具备了敞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的魅力就是盛唐气象的魅力,他诗歌中透露出的狂放气象是盛唐气象中最绚丽的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其狂放气象形成原因的探讨还比较零散。李白胡化血统的家世,批判性的崇儒意识,唯侠是命的气魄,从道归隐的遐思以及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是促使其狂放气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南宋类书《锦绣万花谷》将《哀挽歌》作者定为卢多逊,《全宋诗》卷十八也将其著作权系于卢多逊,这实属误收。其作者应是唐人卢延让,其本来诗名应为《哭李郢端公》。理由如下:一、阮阅编《诗话总龟》中收其诗,诗题为《哭李郢端公诗》,他生活年代早于《锦绣万花谷》编撰年代;二、《锦绣万花谷》所收为节录,《诗话总龟》则相当完整,并与《全唐诗》卷七一五收录诗题与诗文一致;三、李郢与卢延让生活时代一致,且长卢延让四十岁左右,在时间上存在卢延让哭祭李郢的可能性;四、从诗歌涉及的地点看,符合李郢的人生经历。其舛误具体过程虽难以详明,但《全宋诗》将晚唐卢延让的《哭李郢端公诗》误为宋初卢多逊的《哀挽歌》则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李白诗歌独步天下,《梦游天姥吟留别》集中体现了他的美学主张。夸张的文笔、浪漫的情怀、耐寻的韵味、清丽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以及风骨兼备、结构圆融是该诗所展示的主要美学元素。在此基础上构筑的这首诗歌,亦成为了千古不朽、万人仰止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的《别智玄法师》是其晚年一首重要作品,但此诗写作的具体时间一直没有确定,对此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存在不少误解。根据佛教典籍及相关史料考证,智玄就是唐代法师知玄,李商隐与知玄有过密切的交往,此诗是李临终前夕写给知玄的诀别诗,也是他的绝部分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