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念孙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读书杂志》是其晚年所作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训诂学成就卓著。本文以《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为例,择取"审文例"的训诂方法加以阐说,以期深刻体会王氏所归纳的古书通例。  相似文献   

2.
据文脉进行校勘的校勘手段在《读书杂志》中得到了空前广泛的运用。王念孙主要是据上下文之间的文脉发现错误。通过论列《读书杂志》之校勘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3.
据文例进行校勘在《读书杂志》中被王念孙作为一个常规校勘手段,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古籍校勘。通过论列《读书杂志》之校勘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4.
《读书杂志》堪称札记训诂体式的典范,书中五千多条札记少则十数字,多则千余字,荟萃了传统训诂学的诸多精华。文章从条目构成的角度,即标目、引文、考证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读书杂志》体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读书杂志》对字词的解释发前人之所未发之处比比皆是,《汉语大词典》引用《读书杂志》为证之例不胜枚举。然而《读书杂志》中尚有大量内容实有益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比较二者对相关词语的训释,发现《汉语大词典》在立目、释义、书证等方面存在不少疏失。文章对这些疏失进行总结分析,分四大类九个方面略加举例考索,以供《汉语大词典》编修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读书杂志》引用《尔雅》的研究尚未发现。对比《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穷尽性统计出10例异文,彼此是同源词或同源字的关系。这对辨析版本不同的原因,了解当时的语言状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本文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史记杂志》是《读书杂志》的重要篇目,然而其研究却尚有余地,从双行小注为角度,探讨其注释内容、注释特点和注释意义,可深入把握王念孙的注释观:内容上可分为述来源、标断句、补例证、释字词、考异同和纠谬误六方面;目的上可分为训诂字音、字形和字义,校勘讹文、脱文、衍文、倒文和断句等方面。这对现代注释仍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管子集校》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管子杂志》是《读书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但是《管子集校》引《管子杂志》的研究尚未发现,运用王氏父子的方法论,对比《管子集校》引文和《管子杂志》原文,发现版本异文29例,以及存疑之处若干例,俱可再根据陆宗达和王宁先生的理论进行分类探讨。这对把握《管子杂志》的校勘价值,了解《管子集校》的引用特色及其版本的可靠性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 《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小学家王念孙的训诂学巨著,因是他在校读古史、诸子、汉碑以及集部若干篇目时所做的读书札记,故名之日《读书杂志》.全书共八十二卷,余编二卷,是王念孙晚年智慧的结晶.阮元曾赞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折心解颐,使他人百思不能到."[1] (p387)  相似文献   

11.
王念孙《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巨著,堪称札记训诂体式的典范。清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之所以如此发达,既是以往写作经验的沉淀,又是清代学术思想熏染的结果。《读书杂志》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纠误、申证、发明。五千余条札记多由标目、引文、证明三部分组成。条目之间的互见很普遍。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在“日据时期”所发行的教育刊物,以《台湾教育会杂志》最为完整,且横跨的时间也最久。其内容富含重要的史料价值,成为研究“日据时期”教育的资料宝库。通过分析该杂志的发展及内容,并与《教育杂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当时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皆含有丰富的学术成果,在引进外国教育思想、扩大教育视野、制订政策与推动各项措施等方面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2011,(12):1-1
如今,《高中生》杂志已创办10年了。10岁的《高中生》杂志,让我们能够记起并值得怀念的东西似乎不多也不少。如果时间是一根长绳的话,我们有必要为《高中生》杂志这10年,做上一个个记号,系上一个个结,涂上一抹抹红,让其如朝霞般亮丽,温暖与其同行者的路。  相似文献   

14.
《清波杂志》是南宋时期周所撰的一部重要史料笔记,其对研究宋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清波杂志》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评价,以期为今后《清波杂志》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王念孙《读书杂志》"颐指"条认为《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是有误的,其中的"颐指如意"应该改为"顾指如意"。笔者认为,《汉书》原文"颐指"条无误。其一,王氏所谓"动颐"不可"指麾"很难成立;其二,王氏所谓"颐""顾"二字因草书相似而讹是缺乏根据的;其三,王氏所引《庄子·天地篇》的佐证也不足以支持其观点。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定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时,而对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的渊源关系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予以忽视,实际上。《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在人员和思想上有相当的渊源关系,它对于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群体的形成及其政治和文化取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并且为新文化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杂志》不仅为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化人指引了方向,而且对文艺创作做了具体指导。对现实发出声音作为其重要文化使命,文艺批评与报告文学是它对现实发言的主要文学形式,《杂志》借此延续了左翼文学的社会批判意识;关于新文艺腔的论争与对日伪民族主义文学口号的反驳是《杂志》开展的两次重要文艺论争;《杂志》为张爱玲的成名提供了多种机遇,相对于《万象》有意规训张爱玲创作之路而言,《杂志》的呵护与培育给张爱玲提供了更大的文学空间,张爱玲能成为沦陷时期上海文学的重要存在,《杂志》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8.
陈晓明 《学子》2004,(11):54-55
在十月份的《读书》杂志上,陈晓明评论电影《十面埋伏》的文章——《张艺谋的还童术》,十分引人注目。这篇由北大博导所写的文章,引来的是不少网友毫不留情的批评,许多人质疑他这篇力捧《十面埋伏》的影评,甚至还有质疑“《读书》这样有品位的杂志为何会登这种文章”的。我们无意于对《十面埋伏》这部影片再做评论,然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东方杂志》的研究问题涉及甚多,诸如《东方杂志》的内容、政治主张、其在东西文化论战中的作用等,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其他角度看,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一本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刊物。创刊以来,《读书》杂志始终坚持这一办刊定位,成为思想界改革开放的标志和我国期刊界的一个著名品牌,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期刊文化风格,并延续了上个世纪初叶《新青年》、《语丝》、《东方》等著名刊物的文化之风。总起来看,1986年以前的《读书》办刊风格较为平和。1986年以后,《读书》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沈昌文和汪晖主持《读书》的两个10年间,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点。这两个时期的《读书》办刊风格虽有差异,但《读书》的人间关怀和思想锋芒始终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对人与书、文学和艺术、历史和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