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蝙蝠鼠中仙     
<正>我们一般所说的蝙蝠,主要是指日本伏翼,也叫东亚家蝠、天鼠、飞鼠等。它们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仙鼠。其实,蝙蝠和老鼠是截然不同的动物。不禽不兽吸血鬼古今中外,人们对于蝙蝠毁誉参半,有许多片面的认识和评价。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曾引用唐代诗人孟浩然之句:"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中,“狮子”属舶来品。这一舶来之物进入中国本土后,在被民众崇信的漫长历史时段内,“狮子”既完成了自身形象的中国化改造,也实现了其为民俗标志物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狮子”由来狮子是原产于非洲、南美洲、亚洲西部等地的哺乳类动物,生性凶猛,有“兽中王”之誉。在我国现有文献中,没有发现出产狮子的历史记述。域外狮子进入中国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狮子才开始以贡物的形式进入中国本土。班固《汉书·西域传》说到:“明珠、文甲、通犀、翠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4.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2S):54-55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5.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气”,它们在西方常常与吸血鬼联系在一起,它们天生拥有回声定位的本领,被称作“活雷达”……虽然也有蝙蝠侠这个光辉形象,虽然名字的谐音让它们沾了“福”的喜气,但蝙蝠向来不是讨喜的动物。因为总是在夜间活动,它们备受人类误解。由于长相丑陋,不少人把蝙蝠称为“长了翅膀的耗子”。  相似文献   

6.
呦呦鹿鸣     
早在3000年前,鹿就已经进入到华夏先民的视野中了:《诗经》中有《鹿鸣》诗,诗以“呦呦鹿鸣”起兴,吟诵群朋宴乐之事;几乎同一历史时段,又有王公显贵营造“鹿囿”、“鹿苑”的历史记述。这表明了先民“与麇鹿相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文化亲和。在其后的历史延续中,人们依凭于鹿的自然属性,极尽文化想象之能事,在鹿身上叠加了诸多的文化认知:灵异之兽,寿达两千载;以鹿兆禄,企求富贵;“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在建筑、雕塑、绘画、民间物什等诸方面尽仿鹿形,寄寓美好。  相似文献   

7.
艾琳 《科学大众》2011,(10):22-25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气”;它们,在西方常常与吸血鬼联系在一起,当然,也有蝙蝠侠这个光辉形象它们天生拥有回声定位的本领,被称作“活雷达”……由于长相丑陋,不少地方有种不科学的说法,认为蝙蝠是“偷吃了盐的耗子”。虽然名字的谐音让它们沾了“福”的喜气,但蝙蝠向来不是讨喜的动物。因为总是在夜间活动,它们备受人类误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6-766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年代为1.6亿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两个新属的三个新种,分别是Shenshoulu(i陆氏神兽),Xianshoulinglong(玲珑仙兽)和Xianshousongae(宋氏仙兽)。这些属种,都属于已经绝灭的"贼兽目",一个特别的、迄今为止所知甚少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新命名的神、仙兽都是  相似文献   

9.
鹤,俗呼“仙鹤”,乃自然界涉禽类候鸟,头小喙长,身挺腿秀,有灰、白、黑颈、沙丘、丹顶等10余种,喜栖沼泽、滩涂、苇荡之地,好以鱼虾、昆虫、蛙蚧为食,夏季北归,冬则南翔,结群而居。在诸多鹤类巾尤以丹顶鹤最为国人熟知。结缘于人类的自然之鹤,在漫长历史时段里,渐趋演化成文化之鹤,浸润于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有“仙家之骐骥”、“鹤称千岁”之信;也有“羽族之宗长”、“一品鸟”之尊;更有诸如归隐、祥瑞、忠贞、官阶等寓意。  相似文献   

10.
正一部《大长今》使韩国女医走进了国人的视线,其实,在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女医的记载。在中医史上,称"神"称"圣"者不少,诸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男人们是绝对的主角。相对而言,女医则暗淡了不少。我们搜罗古籍列出几位,诸如义姁、淳于衍、谈允贤、曾懿等,其声望与影响也远逊于前者。究其原因,还是传统文化钳制的结果:在男人为尊的中国古代,难有女子一展才智的机会。即便如此,在极为有限的史料中,我们还是能够梳理出中国古代女医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虎这种大型猫科动物“闯”入我们的生活——殷墟甲骨文中的“虎”,颇有几分形神兼备;东汉《说文解字》称之“山兽之君”,即“兽中王”。早期典籍也不乏涉“虎”词汇。虽说龙、虎、凤凰、麒麟均被我们尊崇,却只有“虎”存在得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又仿佛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图案拥有上千年的历史,资源庞大,分支众多.蝙蝠图案作为中国传统图案的代表,被广泛应用到瓷器、服装、建筑与绘画作品中.自然界中蝙蝠的外形是丑陋的,其图案寓意却是美好的,外形的丑与寓意的美形成了矛盾的统一体.蝙蝠图案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价值符号存在于历史的各个阶段,经历了由单一图案的简单抽象到组合形式的繁杂,象征意义也存在变化.我们在应用蝙蝠图案的基础上,应对其历史意义与内涵演变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阳光普照的树丛间,一只中国鸟龙轻快地奔跑着。一只张和兽看见奔跑而来的中国鸟龙,立即爬到身边的小树上。“你好呀!”中国鸟龙友好地跟张和兽打招呼,我有话问你,你能下来吗?”“既然是你有话问我,应该你上来才对!”张和兽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我既不会飞、又不会爬树,怎么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的兽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独特的"文脉"向世界彰显着它无以伦比的魅力。兽吻根据其种类、材料、用色、造型、功能及寓意等方面的差异,代表了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兽吻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妙的结合在了一起,起到了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兽吻体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印度佛教于后汉(约公元70年代)传入中国,其初始与当时流行的神仙方术思想相结合。而神仙方术在道教创立过程中,亦利用佛教的某些教义来编造道教的教义及科仪。魏晋“格义佛教”时代,大量印度佛教经藏转译成汉文经典,其中又以玄学名相、老庄思想来释明佛教般若思想。  相似文献   

16.
“民俗传统”与“现代创意”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10月24日至26日.在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南锣鼓巷里,融老北京市井风情和创意文化于一体的第三届“南锣鼓巷胡同节暨创意市集”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相似文献   

17.
赖秀玲 《知识窗》2013,(10):36-36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巧设历史教学的情境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刘淑凤 《今日科苑》2009,(23):182-184,164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中国的民俗与传说,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甚广,民俗中的故事与民间美术的品类繁多,丰富多彩。 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与中国古老的画种年画,有着历史发展的渊源。年画,是民间美术中一种特殊的美术形式。它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民俗、生活与信仰;反映着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丰富的情感和愿望。  相似文献   

19.
刘淑凤 《金秋科苑》2009,(23):182-184,164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中国的民俗与传说,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甚广,民俗中的故事与民间美术的品类繁多,丰富多彩。 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与中国古老的画种年画,有着历史发展的渊源。年画,是民间美术中一种特殊的美术形式。它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民俗、生活与信仰;反映着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丰富的情感和愿望。  相似文献   

20.
温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题中之义的文化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其实现途径是通过挖掘永嘉文化内涵,形成城市的核心文化;以现代文明为依托,塑造城市精神文化生态;实现文化的产业化腾飞,促进经济内涵式扩展。通过这些途径,既张扬了温州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又形成高附加值、高增长性的高端产业,同时还可以凝聚城市历史文化内蕴和市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