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接受与否,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这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新课改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不但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呢?下面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和体会。一、转变观念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一方面已经习惯居  相似文献   

2.
张艳 《快乐阅读》2013,(13):107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3.
正"探究—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使他们在主动意识下进行知识探究,在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课堂组织者和主导者的地位,深入研究新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不断创设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中,感受文章中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感,激发思维的创新意识,在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1.创设探究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为他们创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点拨——探究"语文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语文学习与探究实践为中心,运用主体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知识、练就技能、完善人格的一种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即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经过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评价对教学越来越重要,只有教师转变观念,采用新的方式进行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通过找出问题、处理问题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这对我国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有效呢?一、入境——激发探究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有效,教师就要注重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从而让探究学习更给力。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有意地创设了这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确立"快乐教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建立一种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快乐、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快乐互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快乐"起来。教师要从精心设计有情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角色扮演,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等几方面研究快乐、活跃、民主的课堂对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9)
"尝试探究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尝试——探究讨论——再次尝试"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创新学  相似文献   

10.
"Intel未来教育"倡导的是"问题化教学".在教师的问题设计下,学生采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Intel未来教育"和历史课的探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并作了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刘虹 《天津教育》2014,(21):111-113
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实现主动学习,使主动学习能力培养落实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摸索出"前学引路,探究导思"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两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一条为教学理念线,即课堂教学关系是伙伴学习关系.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中互为伙伴,主动汲取知识、互帮互促、个性得以发展.二是以探究为教学活动行为主线.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8,(2)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主动地探求问题,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或探究各种语文现象,深入调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产物,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以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去主动快乐地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再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而要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点拨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快乐"教学的尝试和大家分享一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心得。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实质上是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梳理"可以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并能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探究"是指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开展"梳理探究"活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呢?本文结合我对"梳理探究"活动的指导实践谈一谈粗浅的认识。一、激发学生兴趣,主动积极参与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梳理探究"版块设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探究,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汝泓 《江苏教育》2012,(34):48-49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综观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消化知识、操练实践的时间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主动探究学习少。这种状况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阻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造成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为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倡议开展"自主互助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堂探究学习概述课堂探究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以激励评价为动力,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二、课堂探究学习流程1.自探——设计教学。"自探"即自主探索,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最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呈现——创设情境。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每一  相似文献   

19.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  相似文献   

20.
正"探究—体验"式学习是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利用自己的主动探究对知识进行体验,主动感受知识中蕴含的情感、观念,这种方式是一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体验更加深刻。在新课标的实施下,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的灌输进行学习,而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这种方式就是"体验—探究"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究和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发,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快乐中探索,在收获中体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