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人文情怀和民族文化精神。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渠道,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从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心中的音乐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和外部世界的认识。一、用耳朵听,在"听"中创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音乐教育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有的音乐激情澎湃,有的音乐平淡如水,有的音乐娓娓道来,有的音乐简单明了……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它最大的特征便是"听",假如学生没有一双会听的"音乐耳朵",那么再美好、再动听的音乐对他们而言也毫无意义。尊重学生,找准方法,让生命自然、快乐地成长,学会"聆听"。  相似文献   

3.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针对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唱"轻"听"的问题,本文围绕优化"听"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在"听"的安排上是充  相似文献   

5.
陈琳 《儿童音乐》2011,(3):52-53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音乐课作为让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一个途径,其专业性及音乐  相似文献   

6.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学生倾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听,可有时却忽略了自身也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课堂上的"听"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互动,一方不认真倾听,都会影响到互动的效果,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堂是艺术的殿堂,学生热爱艺术,喜欢上音乐课。在平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普遍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乐意参与表演展示,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风采,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但也普遍存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听别人唱,总喜欢"我来唱、你来听"。对于别人的发言,他们往往表现出不耐烦,不愿意倾听,而是迫不及待地和同伴抒发自己的感受,交流自己的想法。多年来,本人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和部分音乐商品化的倾向,音乐良莠混杂,雅俗交织。学生每天都要"被迫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本文阐述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听"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听"音乐的欲望,教会学生有效地欣赏,在欣赏中"听"懂音乐。经过每一节课锲而不舍地坚持,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和独特性,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各地小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启用新教材的同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音乐充满着绚丽多彩的诗情画意,它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使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听有目标,听有兴趣,听有思考,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听有所得。一、有选择地"听"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从生活中寻找音乐、聆听音乐,使其感觉到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例如,百鸟林中争鸣声,秋雨声,山中小溪的水流声,  相似文献   

12.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与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笔者从事多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内外童声歌唱训练,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用"四融法"来进行歌唱技能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一、听为先导,融歌唱技能教学于听觉训练中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歌唱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正>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听"是基础性的环节。学生对于"会听"的理解是抽象的,它没有具体的轮廓,让人看不到也摸不到;它不像其他学科能够通过做题、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它是音乐课堂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音乐教师大体会有这样不快的感受,播放一段音乐后提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有一部分学生会没有任何反映,音乐还来不及在脑海里、心头上逗留早已不着痕迹地从他们的耳朵里滑出去了。那么如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呢?如何使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的结构特  相似文献   

14.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作为艺术欣赏课之一,存在着课时少,课堂教学容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偏难的问题。音乐鉴赏课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除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才是更好的可行之道。音乐鉴赏离不开听觉器官,以学生聆听为主,本文从"多"听、"情"听、"思"听、"动"听四方面阐述"听"在音乐鉴赏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李月霞 《成才之路》2012,(32):58-5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不仅对欣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倾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让他们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一、歌唱教学中的倾听1.倾听"老师"的声音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这就需要具有"音乐的耳朵"。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边听音乐边讲一、设计活动,培养听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我们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倾听"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唱"上,忽视了"听"的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听"是接收音乐信号、处理音乐信息的起步,关于倾听的音乐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个性”在艺术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情趣是狭窄的.让学生在欣赏民族器乐曲中,开阔音乐视野,让童心在音乐欣赏中飞翔:情境是音乐欣赏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是情感的催化剂,创设欣赏情境,培养学生欣赏兴趣;听故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方式,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他们的好奇心,激发欣赏兴趣.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创造性价值在于:"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