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王晓春老师在他的新著《语文课如何是好》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中小学这么多门课,没有哪一门像语文课这样狼烟不断,战火连绵。指手画脚,人人争先,外行内行,扭作一团。发言盈庭,论文如山,潮起潮落,上下波澜。众说纷纭,越听越烦。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总算把事情弄乱套了,把语文老师搞糊涂了,以至越教越不会教了。这  相似文献   

2.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3.
老师,我记得一本书上曾经这样写过:“人与人的碰撞,会产生各种各样情感的火花,如亲情、爱情、友情等等”,我想,您和我们——您的这班学生之间的碰撞就产生了一种缘份,这种缘份就叫作:“师生情”,您同意我的这种说法吗?老师,您知道吗?曾经有人问过我,最喜欢上什么课?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语文”!听您讲课,我从不感觉枯燥、乏味,而是越听越想听,越听越觉得津津有味,您心里总是有那么多故事,有那么多妙语佳句。我曾经这样想过,老师是位知识渊博的人,我无法估计她心里到底还“藏”着多少知识,多少本领,我只希望能够把她…  相似文献   

4.
无痕的教育     
25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因为我喜欢读书,作文写得也不错,所以班主任送我去上海少儿图书馆学写作文。教我们的老师,三十多岁,瘦高个儿,普通话讲得极好。他态度和蔼,语言幽默,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两个小时的课,一眨眼就过去了。回到了家,我兴奋地把上课的情景告诉了同样是当语文老师的父亲。父亲笑着对我说“:给你们上课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贾志敏老师。”无独有偶。以后,我也当了老师,而且也教孩子学习语文。再见到贾老师,那是在20年之后了。我作为骨干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有一次,我去听贾老师上课。他上的是《程门立雪》。此时的贾老师已经是个…  相似文献   

5.
没有排演过公开课从教十几年来,教过的公开课实在太多了,现在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节,有上级检查来听的,有参加讲课比赛的,有学校领导听的,当然更多的是同事们听的。所上的课有自己相当满意的,也有明显失误的,都给了我很多经验与教训。那么多的公开课,内容、教法、效果多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几乎每节课,只有当听课老师或领导坐进教室时,学生才知道,今天这节课是语文公开课。只有一两次,为了听课方便需要倒换课,学生猜到可能是公开课,问我时我没有否认。这源于我自己当学生时,对一些老师在上公开课前的某些做法的不以为然。有的老师提前…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告诉我,申昌福老师教的物理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次上新课前,总是先告诉学生今天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研究。接着,开始讲课。我问:“一直听申老师这样的课,一定很单调、乏味?”学生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就喜欢听申老师这样的课。以前上物理课,课本上规定上什么内容,老师就讲解什么內容,所讲物理知识是不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老师不清楚,学生就更不明白了。申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不至于越学到后面,越不知道在学什么。这倒引起了我对申昌福老师的注意。申昌福,三十多岁的年龄,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子,五官说不上清秀,倒也不难看,刮得泛青的络腮胡子,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学工作上我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教语文的窦桂梅,一个是教数学的吴正宪。两位教坛上女神级的人物,给我共同的印象就是:优雅而美丽,真诚而朴实,博学而谦逊,睿智而纯真。我经常在网上看她们的文章,听她们的课,了解她们的动态,希望自己能向她们多学点什么,哪怕一丁半点也好。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吴正宪老师还能来敖汉这个小镇,我还有机会能直接聆听她的课,真是太高兴了。虽然我现在教语文,对数学教学了解不多,可是我还是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每期都认真来听吴老师的课。从吴老师的课中我能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往,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只停留在教育学的理论层面上,虽理解,但从没用这两条教育原则来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次培训,吴正宪老师用这两个词来概括教师个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0多年了,越来越感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越来越难教了,孩子们作业本上的字越写越不规范了,课堂上显得木纳无动于衷的多了,作文语无伦次,空洞无味的多了,难道自己不会教了?问问身边的语文老师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10.
教了十几年语文了,我发现越来越不会教了.问问其他语文老师,他们也有同感.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不一样,人家越教越熟练,越教经验越丰富,越教越得心应手,我们语文教师越教问题越多,是语文教师无能吗?一个无能两个无能,可能是教师个人的因素;如果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就不单是语文教师无能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这次到沪、宁、杭三地参观学习,我着重了解小学语文教改动态,参加了座谈会,听了课,看到了江南地区小语教改的新气象,感受了江南地区小学教师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可贵精神,深感教坛揽胜,不虚此行。下面谈谈听了上海市袁瑢老师、南京市王兰老师的课的一点心得。(一)袁瑢老师教的是习作例文《爷爷》(小语六册)。习作例文怎样教,有不少争议。有的认为要以阅读为主,有的认为要以指导习作为主,有的主张二者并重。袁老师则认为,习作  相似文献   

12.
你还记得吗,去年到你学校听你执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在评课时为了引用语文教学大纲里的一些话,想查对一下大纲的原文,可是你手头没有大纲,向教研组长和别的语文老师借,也都说没有。整个语文组20多位老师,竟拿不出一本语文教学大纲!不知道是学校没有为老师们订购,还是被老师们弄丢了,总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教学大纲的一种态度,或者说一种认识。你在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很可以代表这种态度或认识,你说,你们教语文主要靠“教参”,大纲和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次。作为比教活动的评委,我听了几节不同学科的课。感觉大家一致的追求是活跃的课堂气氛。语文如此,英语如此,数学也是如此。其中有一位四十多岁的数学老师。他上的是九年级的课。我个人认为,那节课是无可挑剔的。老师的讲课从容自如,一个个难点被巧妙化解;学生竖耳静听,心领神会。但是,这些大家似乎都没注意,都一致指出他的缺点:学生发言少,课堂气氛不活跃。而这位老师也只得默认了最终的落选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1991年7月,作为优秀师范毕业生的我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名校——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附属小学。刚参加工作,教学经验不足,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等一片迷茫。学校领导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李宝霞老师担任我的指导教师。李老师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坛耕耘了20多个春秋,底蕴深厚,经验丰富。于是,我便天天听她的课,再精心修改自己的教案后进课堂上课。上完课之后再仔细对照琢磨,寻找差异,反复研究。同时我也不断邀请李老师进我的课堂现场指导,督  相似文献   

15.
从教多年,我发现,许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想法:谁都可以教语文,语文不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写写生字,将参考书上的解释照本宣科地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语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体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找到符合学习这节课内容和要求的学习规律,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秋天的怀念》一课,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品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琢磨于老师的语言艺术,体会于老师课堂里传达的思想情感,我豁然开朗: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相似文献   

17.
一次。作为比教活动的评委,我听了几节不同学科的课。感觉大家一致的追求是活跃的课堂气氛。语文如此,英语如此,数学也是如此。其中有一位四十多岁的数学老师。他上的是九年级的课。我个人认为,那节课是无可挑剔的。老师的讲课从容自如,一个个难点被巧妙化解;学生竖耳静听,心领神会。但是,这些大家似乎都没注意,都一致指出他的缺点:学生发言少,课堂气氛不活跃。而这位老师也只得默认了最终的落选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王守明 《师道》2013,(10):20-21
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大家被作者笔下那位整天流着鼻涕、开口就骂人,却又学识很高、责任感很强的徐锦澄老师深深吸引住了。课上完,有位同学说他初中的语文老师的个性和徐锦澄有相似之处,我灵机一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点滴事件写下来。课上交流时,两个班百名学生所写的一位位爱学生爱语文个性独特的语文老师让我欣欣慕焉,同学们对老师那种纯洁的刻骨铭心的感情更是让我思考万千。  相似文献   

19.
<正>一周三加班到近七点,还未走到宿舍,便接到通知:明天于树泉老师来听"早培课",上一节。于老师可是大名鼎鼎:人大附中特级教师,高三年级组的"定海神针",培养了多名文理状元,既能决胜高考,又能躬教小学,他是著作等身的全国著名语文教师。我知道,这是那天校长与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陪一名同事听“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同事姓刘。是一位语文老师,从未教过数学。她说自己是“外行”,想好好学习怎么上数学课。所以她听得很认真、很投入.完全是以一名二年级学生的身份,虔诚地在听这节课。可是,在听课过程中。她仍有很多地方听不懂。于是,她不断地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我尽量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