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体育博览》2010,(1):85-85
每年一届的“健身教练群英会”十佳健身教练评选活动已经成为北京健身教练们一年一度的欢庆盛会,这项活动网罗了全北京最优秀的健身教练们,让他们得以有机会彼此交流健身体会,同时也向广大健身爱好者传达最先进最科学的健身理念和健身方法。如今,这项活动已经不仅是健身行业中的盛事。更是所有健身运动爱好者的健康盛宴。  相似文献   

2.
吴帆 《健与美》2020,(3):121-126
积露为波,奇迹健身董事长高鹏从创业到打造品牌的路径,就是脚踏实地,不断积累、不断收获的过程。在健身行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当下,他和他的奇迹健身(MIRAKO FITNESS)一直保持业绩、利润双增长,高鹏创造了健身行业的“奇迹”。机缘巧合体育似乎注定会成为开启高鹏未来人生的一种机缘,这样的机缘也促成了他事业发展中的一些“巧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陈力克 《健与美》2023,(9):102-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众多行业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云平台、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走进了大众健身行业,推动了“互联网+健身”新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既优化了大众健身的产业结构,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优质的健身服务。文章从“互联网+”时代出发,对大众健身产业发展的模式和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体育》2005,(7):2-2
举办2005北京国际健身大会旨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为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健身产业搭建一个专业性,国际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的交流与展示的太平台.促进中国健身产业与国际健身界的交流与合作.展现我国健身产业的发展成果和生机活力。2005北京国际健身大会以“科学健身、珍爱健康”为主题.填补了国内专业健身行业内尚无大型展示交流活动的空白.并将努力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健身大会。  相似文献   

5.
徐哲 《新体育》2023,(18):13-16
随着“全民健身”“体育产业规划”“健康中国”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体育行业创新不断涌现,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正在重塑大众对体育需求方式的转变[1]。为此,本文在宏观把握互联网与体育健身服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以滨州学院为个案,对滨州学院校园健身服务现状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综合运用体育发展战略与健身专业知识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旨在创新校园健身服务理论的研究,积极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蓝蓝  大志 《体育博览》2010,(1):26-27
怎样在一个大体趋同的行业中凸显自己的风格?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奥迈健身公司在短短4年时间内成为健身俱乐部的翘楚,这和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视角有关。“专业、创新、共赢”,如何将理念实践和落地,正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新体育》2011,(2)
4月23日,以“群众体育,让城市更健康!”、“快乐登山,体味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11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体彩杯”青岛市全民健身登山节在城阳区人民广场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8.
赵之心 《健身科学》2010,(12):36-36
说到健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健身房或者体育馆吗?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可以让你健身动起来的“家伙”。那就是安置在各类小区中以及公园、广场绿化地带边沿、体育馆周围的健身路径。这些简单的器械可以供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使用。这些健身路径,使用简单也成了很多普通百姓的“健身房”,圆了自己的健身梦。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健身哲理与方式是否还能合上资讯时代的节拍?知识经济浪潮中人们的健康观、健身观又该是什么?倘若有人很认真地问:“朋友、你干嘛健身”时,您是否能从容应答呢?在您投资健身休闲时、不妨自问一句:“我干嘛健身?”还是让我们看看新生代的健身宠儿们吧! 健康、美丽加信心在中国最早推广大众健身事业的“执迷不悔”者中,马华当属是大风大浪的“幸存者”。她总结了自己13年来倡导大众健身的经验,借鉴吸取国际上成形的健身科学成果、依据中国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创造出融体能评测、体形测评、设计处方、训练雕塑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华健身系统”,并且树立了“科学生活,科学健身”的健身观念,打破了传统的百人乃至万人千篇一律的健身方式、“马华健身系统”的创立,树立了民族性的健身体系,改变了“洋人体型”,“洋方法”一统健身市场的局面。在训练方法上,体能训练沿用国外的有氧健身操进行,而独特的修长训练(静力柔韧性运动加上意念)、形体训练(徒手或适量负重练习)以及减肥训练可谓改进版或纯粹的民族版本。当然,在这其中称作“特色之特色”的要属“快餐式”运动处方。它  相似文献   

10.
任波 《体育科研》2017,(3):73-7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基于“互联网+”战略视角,剖析全民健身发展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主要结论:“互联网+”战略下全民健身发展的机遇为政策利好、技术驱动与创新、体育资源整合和再配置、全民健身需求大、互联网人群庞大;挑战与问题主要为如何吸引优秀体育人才、完善行业监管、保障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线上场地;对策建议为加强全民健身网络平台建设、开展全民健身大数据挖掘、探究全民健身多元化经营模式、培养全民健身复合型人才、建立全民健身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快活体育     
运动其实可以很轻松,所以,体育也可以很快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你的身边已经悄然兴起了一种新的健身方式——“轻体育”。“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一般的体育锻炼需要场地和器械,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从事“轻体育”则不用为经济负担伤脑筋,在公园、马路、广场或家里都可以进行,做到“少花钱可健身,不花钱也可健身”。它的出现,让很多原来不具备健身条件的人们也加入了全民健身的行列中。“高效率、快节奏”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一大特点,人们想锻炼,苦于没有整段时间。“轻体育”在时间要求上就宽松多了,可以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健身私教与会员之间不正当关系的丑闻频发,这不仅涉及个人道德品质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城市空间中健身私教的情感劳动服务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成因包括健身私教情感劳动的异化、健身私教越轨行为的同化以及社会道德约束力量的弱化三个方面。基于此,提出规制健身私教情感劳动越轨行为的实施路径:建立严格行业规范,提升健身私教职业道德操守;设立内部举报机制,革除“重情感营销,轻课程服务”弊端;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营造健康的城市体育健身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学体育只搞运动教育而不搞健身教育已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几项运动知识技能,对终生健身犹如杯水车薪。远远不能适应提高中国人素质的需要。在改革发展向科学化现代化大踏步前进的时代,对体育的改革,应当把原“体育课”改为“运动课”,让少数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去上这种课,给更多的学生开设“健身课”,学习健身知识技能,实行健身教育。  相似文献   

14.
徐峰 《网球天地》2013,(6):104-104
4月21日,2013年武汉业余网球公开赛在武汉全民健身中心网球场收拍,两个组别、6个单项的冠军各归其主。本次比赛的主题为“让网球飞起来”,是武汉市体育局主办的“与市运同行”系列活动之一,共有289名网球爱好者报名参赛。武汉全民健身中心作为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相似文献   

15.
如今健身行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健康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如何将大多数健身爱好者吸引到健身中心来,将是对我国健身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宝迪沃-英派斯健身中心的经营模式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黄聚云 《体育科研》2010,31(4):17-21
研究认为目前的全民健身工作和研究中出现了“封建迷信”、“花钱买健康”、“教育柔性化”、将“健身”化约为“体育健身”和理论前提过于简单化等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与理性的缺失与重视应用研究轻视基础研究的体育研究范式有关,揭示和反思这些误区是为全民健身事业理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瑜珈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许多健身爱好者的青睐,但在“瑜珈热”的背后,“瑜珈伤害”现象不容忽视。通过对瑜珈行业的分析,指出“瑜珈伤害”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三维健身观"谈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的健身理念——“三维健身观”为依托,让人们从包括运动、心理、生活方式三方面的视角重新审视健身,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随着新健身理论的产生,高校体育工作者为了更好的实践这一理论,就需要及时的转变观念、角色,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就需要不断的建设、完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安徽省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份额等进行研究。认为:场馆中心类、健身活动站点类、个体健身健美中心类等多元化产业结构相对稳定;产品结构尚不成型,占地小、受众广的趣味运动型健身娱乐产品,未能在社会中形成规模性市场;城镇市场份额优于农村,“人多势不众”状况十分突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将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纳入省内服务业优先发展行业,制定有利于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加大对竞赛表演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类别型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从健身者主位的视角出发,以健身爱好者的身体焦虑为切入点,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健身爱好者对于“身体”的认知变化逻辑及规律。通过民族志叙事与访谈发现,“审美规训”“身体赋权”与“自我认同”是驱使个体成为健身爱好者的重要原因。新冠疫情的发生,扰乱健身爱好者的日常健身节奏,引发并加剧其身体焦虑,这种身体焦虑折射出健身爱好者将身体视为自我认同与安全感的来源,因而影响到健身爱好者之前建构起的“身体的意义”。该变化的动态过程为:轨迹(审美规训/身体赋权/自我认同)-转变(扰乱健身节奏/转变健身方式)-持续(身体成为安全感来源)。基于以上发现,提出健身爱好者身体意义是流动的、多样态的、能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