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八章“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通过老师讲解让学生听懂或通过阅读让学生看懂都没问题,但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热情和科学思维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正确领悟生态系统稳定性来之不易,进一步意识到保护生物圈1号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能理解科学家建造生物圈2号这项工作的意义,并积极锻炼自己的实验和思维能力;在懂得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分析自然生态系统之所以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之后有个课外实验“平衡生态系统的建立”。那么如何通过这个实验,既要在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的知识要求,帮助学生复习生态部分的内容;又要对学生加大生态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的实验。其实验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创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各有一定的比例)。并使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梁强  赵瑞祯 《生物学教学》2005,30(11):66-67
《生物》选修教材“海洋生态系统”一节中提到:用鲎血制成的试剂,在临床上可以用来快速诊断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脑膜炎、肝硬化等疾病。学生对此感到陌生,因此对鲎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教学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的是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以“生态系统”一节课为例。介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究式教学过程的设计案例和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萍  毛晓栋 《生物学教学》2006,31(6):25-27,64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是上海市高二《生命科学》第二学期“生态系统”主题中的第一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担负着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重任,是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和其它生态系统的成分相比较,分解者则是微小和陌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郑瑛 《生物学教学》2003,28(3):12-13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发展”一节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后进行的。而生态平衡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点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资料的收集补充 ,可帮助学生确立生态保护意识。1 教育目标1.1 认知目标 A .了解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因及影响平衡的因素。B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C .掌握能量流动的渠道、特点及水循环、碳循环的过程。1.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应用已学的相关知识 ,自学新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分析应用的能力。B .培养学生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系统管理学角度阐明进行"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实验"复合一体化系统研究的必要性;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开设的"电子政务"课程具体情况,立足已有研究基础,提出基于生态系统观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实验"复合一体化系统研究包括的内容,即主要思路、主要途径、教改目的及重要观点等,指明了开展"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实验"复合一体化系统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及创新价值.研究表明,从生态系统管理学角度对"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实验"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传授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技能、减缓就业压力具有较好的现实预期.  相似文献   

11.
李艳 《生物学教学》2005,30(8):53-53
人教版新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课题为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这节调查课在上完第一节的内容后我没有让学生马上进行,而是放在第二单元显微镜的使用教学内容完成后才进行。这样可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显微镜的知识四者相统一。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好地把知识贯穿和巩固。因涉及到的统一后再按设置上课,由于占用时间较多,可两节课合上,这节调查课具体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先有水族进化的历史,而后有人类发展的历史。水体中动植物的多姿多彩与神奇美丽,激发了我对水族生态系统的强烈兴趣。站在水族馆前,观赏着那些活泼可爱而悠闲自在的小生命,兴奋和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而拥有和养护那些可爱的生命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的心愿。2004年,我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上海水产大学,成为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学"问题场"的生态观 生态系统理论观点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并在动态中达到平衡,系统才具有活力,才能永葆生机;反之,系统则会逐渐衰败,变成一潭死水.同样,数学教学的生态化,"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均符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将数学教学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生态化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割裂和强调控制的机械系统".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应该源于生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学生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交换,构建动态、开放的数学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论"化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构建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生态是高扬生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化入"教学法,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需要树立师生结合的学生主体观、相近层面的多种语言材料输入观和英语习得的社会化实践观,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个人生态系统不和谐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分层关怀”心理辅导体系,把心理辅导贯穿于学校整个工作中,促进学生与环境良好互动等途径,优化学校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态系统组分大联欢”活动,设计身份名片,进行角色扮演,加强学生对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印象和体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合作探究、语言表达、总结归纳等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微观水族箱生态系统并讨论水族箱的日常管理,学以致用,关注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分析资料、解决问题,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在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活动中深入理解概念,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系统"网络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在高中《生物》必修课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不同于森林、草原和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然后重点讲述了生态农业的内容,包括生态农业的概念、原理和我国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本节内容涉及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群落的结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因而综合程度高。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发挥现代教  相似文献   

19.
[案例]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5章第4节的内容,与老教材对照是新增加的部分。本节内容是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大主要功能的又一重要功能的补充介绍。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教材做了简要的概述和举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要让学生明白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栏目列举了生物的生存、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信息传递的关系实例,让学生自主分析、自我总结得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结论,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关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看。本节内容是通过问题探讨、相关实例介绍、资料分析、课外实践和实验设计等来实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