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磷是不可再生资源,关系到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磷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有利于认识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对保障中国磷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1990—2020年全球磷产品贸易网络模型,分析其全球化水平、贸易互惠和国家连接模式,考察了贸易大国(地区)的中心性演化,并构建指标评估了中国磷产品贸易安全。【结果】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磷矿加工产品(包括磷肥与其他化工产品)为主的贸易网络越来越活跃,互惠性增加了30%以上,从而有利于增加国际合作,稳定贸易关系。在不均衡的网络结构下,许多国家(地区)依赖磷产品出口国(地区),因此主要出口国(地区)的政策稳定性对全球磷产品供给十分重要。(2)20世纪90年代,磷矿石、磷矿加工产品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包括具有高磷资源禀赋或生产能力的出口国(摩洛哥、美国)与磷资源禀赋低、需求大的进口国(荷兰、德国、比利时、泰国和马来西亚等),2006年以来随着东欧和中国磷矿石产量增加、磷肥需求扩大,它们对磷产品贸易网络的影响能力不断增强。(3)随着磷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国由磷资源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贸易伙伴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钴是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金属之一。日本是全球钴资源主要消费和贸易国,厘清日本钴资源在全生命周期中流量和存量演变特征以及贸易格局动态变化,对了解全球钴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的日本钴物质流分析框架,揭示了2000—2020年日本钴物质流演变特征。【结果】(1)流量分析表明,2000—2020年日本累计消费272000 t钴,日本钴资源流量、流向均发生大幅转变,精炼阶段钴盐产量大幅增长,制造阶段电动汽车电池逐渐取代消费电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使用阶段钴资源消费呈“先增后降”的演变趋势,始终以消费电子电池为主体,废弃物管理阶段旧废料若可以100%循环利用,则可以满足日本本土需求。(2)存量分析表明,传统应用在用存量“先增后降”,新兴应用在用存量稳步提升,在用存量结构仍以消费电子电池为主,电动汽车电池超越高温合金位居第二。(3)贸易格局分析显示,日本进口来源国日趋多元化,但日本对中国的材料依赖却大幅增加;同时,日本含钴终端产品出口市场则由亚洲占主导转向美欧。【结论】长期以来,日本钴产业链形成了“上中游进,下游出,两...  相似文献   

3.
钴作为最重要的汽车电池材料之一,其供需平衡和物质流对全球主要国家交通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为揭示区域钴物质流的变化趋势,刻画其供应格局,本文以典型发达国家美国为例,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的钴物质流分析框架,开展了1995-2015年美国钴物质流量、存量和供应格局分析.研究显示:①从流量分析来看,美国采矿...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模拟贸易中断风险发生时锂产业链贸易网络的脆弱性,以有效识别关键节点和网络的潜在风险,为优化贸易格局和规避风险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贸易流向分析锂产业链2000—2021年的贸易格局演化情况,采用蓄意攻击法模拟2021年PageRank中心度前10%的节点发生贸易中断后锂产业链贸易网络脆弱性动态变化。【结果】研究显示:(1)锂产业链全球贸易格局正面临深刻的重组与变革,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凸显;(2)样本期内锂产业链上游网络抗毁性有所提升,中游和下游网络抵御风险能力相对稳定;(3)锂产业链脆弱性排名为下游<中游<上游,当全球前10%的关键节点贸易中断后,上游、中游和下游贸易网络的整体性能分别平均下降60%、35%和23.5%。【结论】为维护中国与世界的锂产业安全与稳定,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锂产业链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保障机制;建立锂产业链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机制,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正向响应能力;提高锂资源国内自主供给保障能力和全球配置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文龙  杜德斌  盛垒 《资源科学》2022,44(3):508-522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商品流动频繁,商品贸易网络化特征突出,亟需从关系网络的生长逻辑探究全球商品贸易的互动场景与演进机理。本文基于1996—2016年全球商品贸易流量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ArcGIS可视化工具揭示了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的生长过程,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全球商品贸易网络呈扩张式生长,逐步形成“三核”互联主导的“大三角”空间结构,网络骨架的三大集群凸显。中国主导的集群大幅拓展,美国和德国主导的集群日益收缩。各国家(地区)在网络中的分工明确,网络功能差异显著并表现出不同变化特征。②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受自组织性、国家(地区)匹配性、国家(地区)集散性等内生动力和外生网络嵌入性等外在推力的共同驱动。其中,互惠关系是自组织性的主要结构,国家(地区)收入水平、市场开放趋同性和制度环境异质性是匹配性的关键因素,经济优势和产业竞争力是集散性的重要基础,殖民历史网络、留学生交流网络、语言同构网络、论文合作网络是重要的外生网络。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仍然适用于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机理的解释,尤其对国家(地区)匹配性和集散性的解释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产品的贸易网络结构变动可能会对各环节产品价格波动造成影响。本文以钴为例,选取2007—2020年上游钴矿、中游钴酸锂、下游锂电池的贸易数据,构建了钴产业链的贸易依赖网络,并分析了相应网络的结构特征;结合LASSO-P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①钴产业链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呈现出上游钴矿贸易受资源禀赋国主导,中游钴酸锂贸易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形成网络集团,下游锂电池贸易以荷兰、德国、美国、中国等国家为主要伙伴国的特征。②上游钴矿价格主要受到上游和下游贸易依赖强度的影响,中游钴酸锂价格主要受到中游和下游中介控制优势的影响,下游锂电池受到上游和中游贸易伙伴数量以及下游贸易集团化程度影响。③产业链下游锂电池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较大,最大波动幅度超过20%;上游钴矿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次之,均在10%之内;中游钴酸锂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最小,均不超过5%。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价格的冲击影响在第3年之后逐渐消退。本文为探究资源价格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价格监测工作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野 《华夏星火》2009,(12):55-57
番茄在世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近年来世界蔬菜贸易规模来看,番茄产品贸易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以新鲜番茄加工制成的番茄酱等各种制品更是全球性商品,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食用番茄制品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探讨农产品贸易的耕地资源效应,本文在核算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隐含耕地资源量的基础上,揭示了全球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特征;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全球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增长1.74倍,虚拟耕地输出国(地区)主要集中在耕地资源充裕国家(地区),且输出量迅速增加,虚拟耕地输入国(地区)则主要为人均耕地资源较低或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地区)。②从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及区域关联选取相应指标对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规模、人均收入、贸易协定对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人均收入增长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输入国(地区)土地和水资源禀赋对其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贸易国(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对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中国自2004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耕地净输入国,作为耕地资源绝对稀缺国家,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均农业资源短缺的加剧,虚拟耕地资源输入量将持续增加,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虚拟耕地的可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9.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环节。文章基于对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宏观形势的分析,从贸易规模、贸易联系、贸易平衡、贸易网络等角度综合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测算未来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增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迅速,贸易联系日趋紧密;2014年以来贸易平衡从逆差转变为顺差。(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网络可以识别出三个主组团及两个次组团;从我国贸易格局看,东南亚与我国贸易联系最紧密,其次为西亚。(3)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潜力最大的主要是东南亚国家、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  相似文献   

10.
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数据建立网络矩阵,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00—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的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发现:(1)20年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的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近年来的网络发展态势受阻;(2)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并呈现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核”向以中韩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转变。(3)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格局“东升西降”特征显著,贸易网络空间结构则呈现出以北美为核心的“洲际双拱”格局演变为以东亚—东南亚为核心的“洲内联系为主,洲际互动为辅”的多级格局。(4)研究期内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保持高额贸易往来的同时却维持了较低的贸易紧密度,反而“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加深。(5)中国与世界各国集成电路贸易依赖的非对称性显著,中国对发达国家呈现出单向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于娱  马代鹏  王贤梅 《资源科学》2022,44(10):2006-2021
铁矿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生产和消费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铁矿国际贸易网络韧性对保障未来铁矿供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铁矿上下游5大类产品,构建国际贸易网络,从静态和动态(中断模拟)两方面对网络的韧性进行测度,并对5类铁矿产品网络中全球20大经济体的抗干扰性水平进行测度和层级划分。结论表明:①铁矿石和块矿贸易网络综合韧性水平较低,废钢贸易网络综合韧性水平中等,钢材和生铁贸易网络综合韧性水平较高,说明产业链上游的铁矿原材料贸易网络韧性低,受到外界干扰后网络受到的影响大;而产业链中下游的铁矿产品贸易网络韧性高,受到冲击后的影响小。②在铁矿石、块矿、生铁和钢材贸易网络中,中国的节点抗干扰性水平表现较强,处于第一层,但在废钢贸易网络中处于第二层,因此需加强对废钢产业发展的重视以逐渐提升其抗干扰水平。本文结论对保障全球尤其是中国铁矿产品供需安全、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晖  刘卫东  唐志鹏 《资源科学》2021,43(4):682-692
贸易隐含碳问题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际视角下探讨全球贸易隐含碳转移的空间关联,对于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ora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立足全球视角,构建了2000年与2015年包含185个国家/地区在内的全球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空间关联网络,选取多维度网络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持续阻滞的国际环境下,应对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城市收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命题,研究局部收缩下的都市圈企业更替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对未来城市规划向“精明收缩”范式转变、整合优化低效闲置土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深圳都市圈为研究区域,以街镇为研究尺度,借助GIS空间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典型案例分析,识别2010—2020年深圳都市圈发生人口收缩的地区,解析都市圈企业更替时空格局及驱动机理,归纳都市圈局部收缩的机制动因。【结果】(1)人口收缩主要发生在都市圈核心区80 km外的惠东、博罗两县城镇。(2)都市圈整体企业更替特征为高进入、高退出,人口收缩地区的企业更替水平较弱。(3)从不同产业部类看,人口收缩程度仅与制造业企业更替量显著负相关;相对人口因素而言,交通、创新、网络因素对信息技术业、商贸流通业企业更替量的解释力度更高,启示人口收缩地区依托其他生产要素积极转型。(4)分析内城、中心城区边缘、大都市圈外围3类区位的人口收缩地区发现,金融危机后外资外贸退潮、中心城市对外围的持续吸引、地方的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模式难以为继等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都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稀土镥是全球新材料产业的关键矿产之一,厘清镥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代谢过程及动态演变规律是保障中国镥资源供应安全的重要基础。【方法】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法,本文定量刻画了2011—2020年中国镥资源的物质代谢全景图,追踪了镥资源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流动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分析了镥资源的存量分布及报废量,并提出针对性的镥资源管理建议。【结果】(1)2011—2020年中国镥资源的消费量持续增加,且在核医疗器械和激光器等新兴产业的消费占比稳步上升,其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PET)的消费增速最快,是镥资源的“明星”产品。(2)镥产业具有典型的需求驱动特征,新兴产业政策刺激终端产品消费量及其结构演变,并进一步驱动中上游的资源与材料供应。(3)中国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大幅上升,进口成为满足国内强劲需求的重要途径,国际贸易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是影响镥资源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4)中国镥资源的社会存量和理论报废量均呈直线上升趋势,具有可观的二次资源开发潜力。【结论】在人口老龄化和产业政策的驱动下,中国镥资源的新兴战略价值正在凸显,具有多元化和高端化的应用趋势。然而,中国镥资源的国际供应...  相似文献   

15.
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构建及社团发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姜文磊  唐志鹏 《资源科学》2020,42(6):1027-1039
采用Eora数据库和MRIO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与2015年189个国家(地区)的国(区)内需求隐含碳排放量、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基于网络视角对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及社团划分问题进行全局分析,揭示不同国家(地区)在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网络中的地位及关系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贸易隐含碳净流出是中国、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隐含碳净进口则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下降贡献了重要力量;②虽然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隐含碳净进口总量趋于下降,但是从中国、印度等主要隐含碳净进口地流入的隐含碳排放量却一直在增长,净进口来源地呈现集中趋势;③2000年与2015年全球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均包含4个主要社团,社团核心由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转变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社团核心地位加强,主导的社团规模不断扩大,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社团辐射能力则有所减弱。由于处于同一社团的各贸易国(地区)的隐含碳流动更为密切,因此,社团内部成员国可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支持对象。  相似文献   

16.
光峰涛  李琳  卢晓丹 《资源科学》2023,(7):1324-1334
【目的】电力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本文旨在明确中国电力技术创新的战略取向,摸清电力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原因,为加快推进中国电力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H02类专利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特化系数对中国2001—2020年电力技术创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评价,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技术,从空间和专利结构两个维度解析了电力技术创新的空间分异演化规律及其来源。【结果】(1)电力技术创新水平呈提升态势,且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规律,创新能力主要集聚在电力产品的形状、构造及电力方法运用等方面;(2)发明专利特化系数的空间分异程度较实用新型专利更大,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特化类的地区数量多于属于发明专利特化类的地区数量;(3)相比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而言,区域间差异对电力技术创新空间分异的驱动效应更大;实用新型专利对电力技术创新空间分异的驱动效应越来越强,而发明专利则相反。【结论】研究结果对因地制宜统筹区域电力技术创新均衡发展,探索提升中国电力技术创新水平的有效路径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由于产业链绵长,片段化生产特征更为明显。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整体产业层面,缺乏对产业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动态和分工概念的思考。基于此,利用2006-2018年222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往来数据,通过社会网络方法,探索电子信息产业上、中、下游代表性产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主要国家的网络地位及格局演化。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核心-外围”结构明显;上游供应链网络呈现链式结构,网络密度稀疏,鲜有新的国家加入,中国在上游贸易网络中位置有所跃升,但仍未处于网络核心;中游和下游顶层网络呈现“扁平化”特征,在2006年中国已处于大部分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位置,至2018年中国进一步跃升至网络核心。据此为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网络中地位,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专利侵权诉讼背后的专利实力比拼 (一)巨大的市场与畸弱的专利。我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地区,并在继续领导全球贸易增长。美国不但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且是全球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中心。与其他一些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在美国部署的专利数量不多,不足以保护我国企业在美国的巨大市场利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掌握合著网络的最佳演化机制及其演变能够更好的进行合著关系预测和推荐,进而为研究团 队的人员选择和搭配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过程】以共同邻居、到达路径、优先连接和随机游走共4类16种相关性 指标表示合著网络演化机制,并运用链路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全面的定量比较不同演化机制的优劣和时序变 化,揭示合著网络的最佳演化机制及其变化并解析其成因。【结果/结论】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实验证实:描述合著网 络演化机制的最佳指标为AA(Adamic-Adar);不同时间段的相关性指标的预测准确率具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保 持一致,并且最佳指标所属类别并未改变,表明合著网络演化机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多种类别的合著网络演化 机制成因及其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公众关注的重要话题,极易引发网络信息泛滥和社会公众恐慌;了解公 共卫生舆情地区的差异,为舆情调控提出建议。【方法/过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新浪微博自2020年1月17日至 5月29日的COVID-19每日疫情通报博文下共计10余万条评论,运用情感分析和词频统计探讨地区舆情演变特征 及其原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对网络舆情情感得分进行预测。【结果/结论】模型预测我国7个地区,14个 影响变量,样本记录 938条;整体的情感得分区间为(0.1,0.6);其中华北、华中、东北地区情感得分均值区间为(0.25, 0.35),而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情感得分均值区间为(0.35,0.45);相关分析表明预测模型拟合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2=0.65)。【创新/局限】基于COVID-19的网络舆情呈现出地理区域特性和时间特性,通过建模测度手段 对舆情进行监测,从而采取应对措施,但是还需考虑潜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