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明清四大小说中死亡现象的审美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清小说家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融入小说文本中,使死亡现象变成建构小说艺术世界的重要基石。《三国演义》:死为不朽生崇高;《水浒传》:死为酣畅生愉悦;《金瓶梅》:死为纵欲生警示;《红楼梦》:死为无奈生怜悯。  相似文献   

2.
在"三言"中冯梦龙将传统观念与时代精神糅合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再是"祸水"和"工具"。生时,她们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人,有鲜活的人生舞台;死时,她们为自己的理想和欲望而献身,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正面形象,死亡叙事的审美共性是为正义、为报恩不惜一死的崇高;对爱、对尊严勇敢追逐的深情赞美。反面形象,死亡叙事的审美意味是作恶者、纵欲者的罪有应得;对丑、对堕落的无情鞭挞。  相似文献   

3.
胸有城府 善自为谋——论《金瓶梅》中孟玉楼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门庆的妻妾中,命运多乖而结局最好的,英过于孟玉楼了。她年轻丧夫,两次改嫁,第一次改嫁时又被媒婆哄骗,做了西门庆的地位卑下的第三妾,精神生活并不幸福。刚至中年,西门庆又纵欲而死,她再次守寡,精神的刺激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岸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一是大量涉及性爱题材,具有反禁欲的开拓性;二是凌氏并未全心投入晚明的纵欲洪流,作品具有反纵欲的收敛性,从而使其性爱观呈现出二元性的特征。本文旨在揭示这一特征并探求它产生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5.
杨朱的思想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他代表了那些对统治者和家族失去认同感的中下层民众,他们除了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来供养统治者,还要为国君卖命打仗,并不具有纵欲、享乐的条件,他们首先和主要关心的,是如何能在那个乱世生存下去。杨朱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不可能宣扬纵欲、享乐思想。  相似文献   

6.
东西的小说是一种在虚无主义肆虐的后传统、后革命时代下的寓言化写作.<耳光响亮>关注的是1976年文化精神和家庭生活意义上的"父亲"弃世或出走之后,那些"时代孤儿"的成长过程和生存境遇.<后悔录>所关注的重心是主人公从禁欲到纵欲时代的"性"的磨难,从中可以看到后传统的人神主义禁欲文化和后革命的虚无主义纵欲文化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以及个人良知在这种异己的、他律的伦理秩序和虚无主义的纵欲狂欢中的复苏和觉醒.  相似文献   

7.
一《金瓶梅》(下简称《金》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下简称《夫人》都从性的角度探讨文化的生死存亡问题。两书都是在思考性与文化的衰亡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性与文化的重新抉择和再生的主题。《金》描绘的是一个“死去的世界”,“一幅表现社会兴衰的文化图画”①,它的探索是“属文化思想范畴的②。有关《金》的死亡主题,学者们已几成共识。笑笑生认定纵欲是社会、生命体及文化衰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美)杨沂说的,纵欲与死亡的对等式主宰着该书,它们是全书的骨髓,是作者对社会文化彻悟的内在因素。然而笑笑生仅把纵欲看成是个体的责…  相似文献   

8.
魏晋思想的特色,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衰落,以及多元思想的兴起.新兴的多元思想略有两端:一端是世俗的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另一端是超俗的现实批判和隐逸思潮.魏晋玄学仅仅反映了这一宏观思想格局的一个侧面,而非全部.造成魏晋思想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政治重心的下移和皇权的衰弱,这种思想格局又促发了士人宗教思潮.在特定的文化中,经济重心下移和政治重心下移、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现实批判和士人隐逸,这几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  相似文献   

9.
“三言”、“二拍”中的不少篇章都出现了对僧人偷情或纵欲行为的描写,在这种描写中,作者表现出了相当复杂的心态:既想宽容正常的人欲,又对过度纵欲抱有与生俱来的反感。而两相权衡的结果,最终往往是使欲望回归于理性的束缚。在明代文人的这种选择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时代的特殊性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阳性诗的时代.阳性诗有三个特点: 纵欲、浪漫和非理性.对中世纪宗教禁欲的极端反抗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阳性诗产生的时代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朱》篇对于否定道德的纵欲主义,理论上作了相当细密的分析,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三言”、“二拍”中的不少篇章都出现对僧人偷情或纵欲行为的描写,在这种描写中,作表现出了相当复杂的心态:既想宽容正常人的欲,又对过度纵欲抱有与生俱来的反感。而两相权衡的结果,最终往往是使欲望回归于理性的束缚。在明代人的这种选择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化背景,而时代的特殊性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私欲与腐败     
“欲不能无 ,纵欲成灾”。腐败现象的产生 ,正是由于私欲膨胀的结果。要彻底根治腐败 ,也应德法兼行 ,不断加强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我拿起笔开始记录,记录这个我所生存的世界、我所认识的世界。罪是人生的混乱、失衡和异化,是弄错了对象的献身态度,是偶像崇拜——崇拜自己即狂妄之罪,崇拜事物即纵欲之罪。罪使人走向低于人的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十日谈》有破有立,既以纵欲作为抨击天主教会的手段,又以理性节制各种欲望,辅之以推崇美好人性,意图实现和谐美好的社会新秩序。  相似文献   

16.
新感觉派的作品多描写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和都市人五光十色的生活状态.深入分析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的创作,会发现都市在他们眼里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罪恶的渊薮,并不是像以前研究者的观点,认为他们持的是享乐观、纵欲观.  相似文献   

17.
居斯塔夫·福楼拜所写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女性形象.学界大多认为,虚荣的生活方式、肤浅的人生追求是导致爱玛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爱玛的人生追求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论证爱玛并非虚荣纵欲女.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出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文章着重对《金瓶梅》的药意象进行阐释,并探讨其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颖 《河南电大》2011,(4):35-37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出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文章着重对《金瓶梅》的药意象进行阐释,并探讨其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了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金瓶梅》中的药意象既脱离了传统审美文化的范畴,也迥异于近代文学中救世良方的寓意,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独树一帜,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