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实验中 ,通过对现象的感知 ,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刻思维。因此 ,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1 现象感知与思维活动是相互促进的  实验中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外在属性或各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是一种与思维紧密联系着的思维知觉。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通过对现象感知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实验对象的各种外部属性和化学事实都是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的 ,观察又离不开思维。当学生感知到物质发生变化或产生各种现象 ,…  相似文献   

3.
观察,是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豹、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一种知觉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它具有对事物的有意感知,高于单纯知觉表现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三个本质属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丰富性和系统性、持久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4.
朱浩 《地理教育》2005,(4):59-60
一、确立预期目标,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们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而对其余事物的反映则比较模糊,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这一特性要求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应确立预期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使感知的选择紧紧围绕已明确的目的服务,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大气"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深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可组织学生轮流到校气象园进行气象观测,在活动中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5.
蔡巧芹 《课外阅读》2011,(11):236-236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是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数学学习的。因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 ,培养、训练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 ,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 ,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知觉的选择性 ,情绪性比…  相似文献   

7.
人在处理事物的时候,用眼睛看产生感觉和知觉,是观察;人在活动中不仅感知当前的事物,并且要记住它,有时还要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关事物,是记忆。对于解答小学数学题来说,观察的主要作用是审题,记忆的主要作用是为思维活动提供方法和依据。观察和记忆既有相互独立的解题功能,更有相互联系互助作用。一、有些题的结论几乎是“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一座山的观察和感知尚且如此,何况是反映客观生活,始终伴随复杂思维活动的作文呢?即使同一事物,变换一下环境、视角、心境也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强调作文教学中多向思维的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认识、感知事物的能力,从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和新的创造,这不仅能激发写作兴趣,而且对于提高作文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十分重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已初具精确性和概括性,时间和空间知觉也有新的发展,形象思维进一步活跃,抽象思维也开始增长,表现为反应灵敏,思维具有独立性和逆向性。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多向思维的训练,是符合这一年龄段的总体特征的。多向思维的训练,不能简单概括为写作方法,它贯穿于观察、感受、构思、写作的全过程。确切地说,应归纳为两个方面:①熟悉和观察事物(甲事物与乙事物  相似文献   

9.
正一、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  相似文献   

10.
一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人们认识事物,始于感知。感觉与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感觉与知觉的统一,通称感知,而观察便是感知的持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由于它是认识之始,所以带有探索性质。现代科学说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十之八九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旁及触觉与嗅  相似文献   

11.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观察能力是指有思维参与的感知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认识特点。小学是儿童智力、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生要学会学习,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学会观察,发展观察力。所以,小学教育不但要发展儿童一般的感知觉,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尤其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在有目的指引下的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观察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事物的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具有探索和研究的特点,是与思维紧密结合的,因之又称为“思维的知觉”。知觉的最高形式就是观察。观察力是指观察的效能。人们的观察力有强有弱,效果有好有差,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少教师说“恍的学生学不好”。所谓恍,是指学生学习、工作粗枝大叶,对事物经常看错、看漏或视而不见。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柯夫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观察力差的学生是学不好的,而且这是差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我国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工  相似文献   

14.
空间知觉是反映事物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人是通过空间知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再经思维加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产生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式正是在空间知觉过程中发生的。所以,提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人对现实认识的一种主动方式。是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观察时要做到全面细致。在观察过程中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同时在观察中需要有想象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姜梅 《青海教育》2013,(9):72-72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过程,它不是单一的心理活动,而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过程。观察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重要环节。观察力是指迅速、准确、全面地反映事物典型特征和主要细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观察不只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基于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量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观察者完全可以借助电子设备的拍照、录音、录像等多重功能来辅助观察记录,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一、模仿套用公式,训练学生类比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感觉和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初级形式,观察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在乘法公式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乘法公式的来龙去脉,准确掌握其特征,多方面感知和观察公式,为识记和运用公式打下基础.训练学生类比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对某一事物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作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一、从观察入手,指导学生认识周围事物。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而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过程。是人对现实对象直接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儿童要写所见所闻,经历过的事,必须要对周围的事物有所认识,而要认识周围的事物,必须要从观察入手。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三年级的一堂观察作文指导课,是写“一串红”,  相似文献   

20.
观察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感知活动。观察能力则是指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积极参与的感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知特点。它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更是在他的实验大楼正面建筑物上写上他的警句:观察、观察、再观察。因此,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