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夏之明 《文化交流》2014,(11):F0003-F0003
日前,由杭州杂技总团创排的《中国梦·飞天梦》大型杂技魔幻情景剧,在杭州红星剧院献演,新颖、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以往我们看的杂技,通常是杂技技艺,而这台演出,却是杂技"剧",在展示杂技技巧的同时,还有了剧情,有了故事,有了人物形象塑造。全剧从《序》开始,由《望月》《思月》《奔月》三个篇章构成。演出时长1.5小时,共有60多位演员登台,历经半年创作。该剧传递的是一种拼搏、激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金狮奖”全国第四届青少年杂技大赛刚刚落下帷幕;安徽省杂技团编创的《海燕——空中秋千》和《抖杠》两个节目双双荣获“金狮奖”。四年一次的杂技大赛,是给杂技人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摩、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给全国的杂技节目提供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本次比赛无论是参赛的团队、参赛的节目,还是参赛的人数;阵容之大,规格之高;盛况空前,精彩纷呈。其中印象尤为突出的是杂技已从昨天单纯追求其技巧和难度发展到今天广大杂技人对节目“包装”的强烈关注。无论是现代的舞蹈编  相似文献   

3.
闫岩 《对外大传播》2003,(10):24-25
法国是一个崇尚杂技艺术的国家,“明日与未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与“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齐名的世界3大杂技赛场之一。多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杂技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密切往来。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法国国家电视3台决定拍摄一部《杂技之乡纪行》记录片,一来为中法建交4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二来是为法国民众喜爱的杂技探源寻根。  相似文献   

4.
驯兽也称马戏,是杂技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一些著名马戏团在驯大型猛兽表演时能同时上场数十头大象或十几只狮、虎;场面十分壮观、惊险、激烈,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观赏兴趣。  相似文献   

5.
论巧女故事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导论 什么是巧女故事?在《略论巧女故事》中,屈育德先生曾加以初步界定,她说:“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有一类传统的民间故事专门表现女主人公的过人才智,许多看来无法解决的难题,一到她们手里顿时迎刃而解,人们因此把这类故事称为‘巧女故事’。”屈先生的界定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巧女故事为传统民间故事;其二:女主人公以过人才智解决难题。刘守华先生在《故事学纲要》中对巧女故事的界定也没有超出“以才智解难题”的范围,他说:“……在生活故事里,却有一类作品,以女性的才智解开种种难题,克服重重人世艰险,构成精巧动人的故事,在各族人民口头传诵不绝。这就是巧女故事。”纵观巧女故事,“以才智解难题”的确构拟成该故事大部,但如此界定似嫌过窄,因为另有一部分巧女故事,以单纯歌颂巧女才智为特征;更有一部分巧女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难题的释解”,凭的是“智”与“勇”结合,“智”与“勤”结合,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所以,对巧女故事的范围似可界定为:致力于表现女性才智的传统生活故事。这里“才智”涵盖两种意义,第一种是指“诗才、文才、口才?,用来描述女性的文学才能;第二种是指“智慧、能力”,用来描述女性的智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你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东行200公里,来到周恩来总理命名的“杂技之乡”吴桥,便会感到杂技热浪扑面,听到处处欢声笑语。且不说那人称“东方迪斯尼乐园”的杂技大世界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也不说那杂技学校内钢叉飞舞,高空飞人,就是在那农村乡下也到处洋溢着杂技的氛围。在街头巷尾,老人们“空中钓鱼”、“仙人  相似文献   

7.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美丽凄婉的“梁祝”故事,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近日国务院颁文将梁祝传说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故事  相似文献   

8.
张琳琳 《文化学刊》2023,(3):101-104
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对后世戏曲《西厢记》的创作有着极大影响,二者在叙述视角上有很大改变。《莺莺传》看似“全知视角”的叙述模式并未深刻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心理变化和故事发展背后的促因,而是以冷静理性的语言陈述事实,更大程度上属于“内聚焦”叙事。与此不同,《西厢记》的故事叙述更加细致入微,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细致,故事发展轨迹清晰,叙述模式属于“零聚焦”叙事。二者不同的叙事模式对作品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表达都有很大影响,也影响着作品在读者中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帕罗故事》最早流传于泰北地区,是泰国民间少有的悲剧性爱情故事之一,被誉为泰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帕罗故事》篇幅中等,情节跌宕起伏,具有极强的叙事性和故事性,同时也是泰国古典文学著作《帕罗赋》的创作根基,对泰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基于目前学界对主流帕罗传说和《帕罗赋》的研究,从文学作品类型的视角来分析此类《帕罗故事》中所体现的现实型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日韩电影中有关“小人物”的故事叙事各具特色,这源自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拟从中日韩电影中致力突围传统文化的《我不是潘金莲》《入殓师》和《谎言》这三部影片中“小人物”入手,进而对中日韩电影中“小人物”故事的叙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析中日韩电影各自的主题意蕴及其艺术手法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愚公”“精卫”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副作用于长敏《愚公移山》首出于《列子汤问篇》,这是一则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几乎所有的文学史或语文教材都要介绍它。关于这一故事千余年来正面评价很多,大多都赞扬老愚公的那种“人定胜天,坚韧不拔”的精神。中国人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袭人温和柔顺,晴雯孤傲不驯,两人的性格导致她们行为处世有很大差异:一个是上敬下宽,善始善终;一个是任性而为,含屈夭死。本文主要从身世、姓名内涵、言行三方面探究《红楼梦》中袭人、晴雯性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肖云柯 《职业圈》2012,(25):92-92
《我老爸的胡言乱语》是一部充满趣味、温暖明亮的小书,讲述了一个“疯狂”老爸和喜欢“卖萌”的儿子间的爆笑故事。  相似文献   

14.
《对外大传播》2010,(3):55-55
2010年元旦,杭州杂技总团的大型杂技情景剧《梦幻西湖》在莫斯科毗邻克林姆林宫的俄罗斯中央马涅什展览中心上演。这是杭州杂技总团继2008、2009年后第三次赴莫斯科演出,并且作为莫斯科新年演出节的主打节目,展现给俄罗斯人民。首演之日,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首播,成为胡锦涛访美期间一个有意味的插曲。新华社对外部积极呼应海外分社报道,在北京连发三稿:《感动中国的面孔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世界十字路口”讲述真实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片制作团队讲述创作故事》、《探寻国家形象片中的“草根英雄”》,被法新社、《南华早报》、《中国日报》等海内外英文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16.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交界处。这里的杂技以其历史久、根子深、绝招绝活多而享誉海内外。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吴桥杂技艺人足迹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欧14国,每到一处接见华侨时,总发现有祖籍吴桥的艺人,周总理高兴地说:“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啊!”近年来,随着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修辞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宗璞的短篇小说《我是谁 ?》与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同 ,在艺术描写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空间。一、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路径看《我是谁 ?》《我是谁 ?》的故事线索跟踪的是追问“我”的身份。文化身份 ,对于中国人来说 ,在相当漫长的时段里是极为陌生的。在巨大变故中个体的处境有所改变时 ,这种潜隐的意识往往伴随着失落或者痛苦的复杂情绪表达出来。《我是谁 ?》虽然是用第三人称叙事 ,但是“我是谁”的询问来自主人公第一人称。在故事层中这种询问是主人公以痛苦失落 ,并且希望…  相似文献   

18.
杂技是世界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国外称马戏。 中国杂技是具有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风格独特的一种特有表演形式,古代称:“乐舞百戏”。深受广大观众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它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表演经验积累,多少代人的努力、创新发展、演员多年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向世界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中国减贫故事的国际传播既不能落入西方的话语窠臼,也不能陷入“自说自话”的情境。应对中国故事进行国际化表达,构建中国故事的海外叙事体系,提升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和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外合作出品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是推动中国减贫故事“出海”的一次有益尝试。该片采用“第三者”叙事,汇聚多方力量讲述普通中国人圆梦小康的故事,通过拓展外宣渠道,创新话语体系,有效助力减贫故事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杂技行话与吴桥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桥杂技行话跟吴桥杂技艺术一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丰富的系统。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促使了杂技行话的形成。杂技行话反映了吴桥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吴桥杂技行话不仅对社会生活反映得相当深入,而且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泛。不仅吴桥社会生活对吴桥杂技行话产生深刻的影响,反过来,杂技行话也对吴桥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吴桥杂技行话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它随社会生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