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观察了短跑运动员服用甲壳素(Chitin)前后机体在激烈运动后血液的变化。实验表明:通过服用甲壳素短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有显著的降低;成熟红细胞形态有更圆润、饱满的趋势;谷胱甘肽有所升高、乳酸脱氢酶、丙二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关于短跑运动员服用甲壳素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短跑运动员服用甲壳素(Chitin)前后,机体在激烈运动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实验表明:通过服用甲壳素短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有显著的降低、运动成绩有所提高,短跑运动员服用甲壳素后能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③运动能力鉴定,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慢性疲劳。慢性疲劳的运动员运动能鉴定通常表现最大作功能力及最大血乳酸水平降低。Costill曾报告一例过度训练的越野跑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不变而奔跑能力降低,即在一定摄氧量下奔跑速度降低。我们和其他研究者发现,过度疲劳和交感型慢性疲劳时,心率和亚极量负荷时摄氧量增加,而血乳酸浓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中,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是当前训练负荷发展的总趋势。为分析乳酸与短跑能力的关系和乳酸与短跑运动代谢特点及乳酸在选材中的应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短跑运动中的乳酸变化,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值高。利用血乳酸指标能够反应不同运动方式及不同运动强度下能量供应情况和机体耐受情况,反映运动训练的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短跑运动训练的监控和选材中。可考虑将45-60米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将80米的成绩与其血乳酸值结合起来,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试游泳运动员在服用Rg34周后,有氧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观察Rg3对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g3能明显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提高最大摄氧量测试后1min呼吸商水平;提高最大摄氧量测试后最高乳酸水平及乳酸消除率。证实了Rg3具有提高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女子摔跤运动是一项新兴的对抗性运动,对运动员的各项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运动员在拥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本文从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无氧代谢能力、最大摄氧量、血清睾酮、血红蛋白、血尿素、CK、血乳酸等多项指标,对其机能状态的评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血乳酸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通过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做些论述。 血乳酸指标的意义 一般人用最大摄氧量的50%—60的强度,耐力运动员采用最大摄氧量的百70%—80的强度时,血乳酸指标值就开始上升。乳酸的产生率,慢肌纤维是0.25微升/公斤/秒,快肌纤维是0.5微升/公斤/秒,快肌所占比例较高。有的研究报告指出,人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的特点,选取心率、最大摄氧量、血尿素、血红蛋白、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来评定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机能,为科学评价、监控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20名中国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定部分身体形态、运动素质、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生化指标,通过统计分析这些指标,了解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glucose and sodium bicarbonate ingestion prior to intermittent exercise. Ninemales (mean ± s age 25.4 ± 6.6 years, body mass 78.8 ± 12.0 kg,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 max)) 47.0 ± 7 ml · kg · min(-1)) undertook 4 × 45 min intermittent cycling trials including 15 × 10 s sprints one hour after ingesting placebo (PLA), glucose (CHO), sodium bicarbonate (NaHCO3) or a combined CHO and NaHCO3 solution (COMB). Post ingestion blood pH (7.45 ± 0.03, 7.46 ± 0.03, 7.32 ± 0.05, 7.32 ± 0.01) and bicarbonate (30.3 ± 2.1, 30.7 ± 1.8, 24.2 ± 1.2, 24.0 ± 1.8 mmol · l(-1)) were greater for NaHCO3 and COMB when compared to PLA and CHO, remaining elevated throughout exercise (main effect for trial; P < 0.05).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as greatest throughout exercise for NaHCO3 and COMB (main effect for trial; P < 0.05).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 greatest 15 min post-ingestion for CHO followed by COMB, NaHCO3 and PLA (7.13 ± 0.60, 5.58 ± 0.75, 4.51 ± 0.56, 4.46 ± 0.59 mmol · l(-1), respectively; P < 0.05). Gastrointestinal distress was lower during COMB compared to NaHCO3 at 15 min post-ingestion (P < 0.05).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sprint performance between trials (P = 1.00).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 combined CHO and NaHCO3 beverage reduced gastrointestinal distress and CHO availability but did not improve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re was no effect on performanc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in more highly trained individuals may b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后冠心病人进行定量负荷运动时有氧工作能力和心肌供氧的变化,以此为康复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5名男性冠心病人参加了12周有氧多样化运动康复训练,训练前、后对他们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生理和临床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1)反映冠脉血流和心肌耗氧量的指标RPP,康复训练前在跑台的V级负荷时已超过200,康复训练后增加幅度则有显著下降(P〈0.01);2)康复训练前受试者的血乳酸浓度(BL)在Ⅳ级运动负荷之后出现了突增(达到4.6mmol/L),而康复训练后他们运动中的BL增加平缓,始终保持较低水平;3)康复训练前在V级运动负荷时受试者的ST下降达到-0.9mm水平,这已接近心肌缺血的阈值,训练后心肌供血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康复训练前冠心病人运动中反映运动系统缺氧的BL突增领先于心肌缺血阈值的到达;与康复训练前相比,康复训练后冠心病人在进行相同负荷运动时显示出有氧工作能力有所增强,心肌供氧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7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对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7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后人体红细胞形态及变形、积聚能力的变化.在受试者以75%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小时后,采其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TK)、聚集指数(RCA);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测出运动后红细胞压积、变形指数、聚集指数显著增高;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状变为单侧凹陷边缘肿胀的Ⅰ型口形红细胞或凹陷加深另一侧隆起似礼帽状的Ⅱ型口形红细胞.认为7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可使血管内红细胞聚集性增大,压积增高,红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变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导致有氧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有氧搏击操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及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氧搏击操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及身体形态存在的影响。方法:60名女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有氧搏击操锻炼后,对其进行心肺功能及身体形态有关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所测试的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形态均有显著性地改善(P<0.05或P<0.01)。结论:有氧搏击操对提高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以及改变其身体形态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男女共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8周的珍珠球锻炼,测量并比较锻炼第1周、第10周、第18周体重、BMI、肌肉重、脂肪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等8项体型指标。结果表明,通过18周的珍珠球锻炼,男女大学生各项体型指标都出现积极变化,说明珍珠球运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体型,使脂肪减少,肌肉增多,呈现健康体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干预对半月板损伤康复的影响,以期发现针对半月板损伤康复的重要变项及有用范畴,得到推导性的理论与实验发现。方法:对1名病程2个月,经MRI检查诊断为左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Ⅱ度青年男性军校大学生,制动一周后,进行8周线性单周期训练,训练内容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康复计划。在运动康复前后分别进行受伤部位疼痛测试、基本形态测试、运动能力测试、基本生理指标测试及下肢步态分析。结果:与训练前相比,8周训练后,疼痛程度由中重度疼痛逐渐降至轻中度疼痛;基本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方面,在身体形态方面体重和体指数呈下降趋势;心肺耐力方面经改良版Bruce方案检测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骨骼肌耐力(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俯卧撑)和最大力量(卧推、下肢等速测试)方面均显著提高;协调能力(平板支撑+变向滑步)方面显著提高;动摇角度、最大动摇径、重心偏移均显著下降,平衡能力提高;无氧能力方面有所改善;下肢爆发力方面呈现出机能节省化的趋势;认知能力方面选择注意力和抑制控制能力提高。结论:对于半月板损伤患者而言,运用8周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康复计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基础运动能力,基本的生理指标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人体运动后的微血管、血流速度和微血管形态改变等方面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微区血流量、氧及血红蛋白等变化数据及外周微循环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更实用的运动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健美操这一有氧代谢的体育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身体围度和体成分等身体形态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一套)中级规定动作的锻炼,可改善身体形态和体成分结构,且对缩减大腿围度和脂肪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让8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晚上在低氧房暴露居住10 h。低氧房中氧含量为15.3%(相当于海拨2500 m)。分别于低氧暴露前1天、急性低氧暴露10 h后测试安静时和定量运动负荷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暴露后,(1)安静时形态积分较高,运动后10 min、15 min的形态积分均比安静时明显降低(P<0.05);(2)运动后即刻的流态积分、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3)运动后5 min、10 min及15 min时,血流速逐渐加快,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积分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低氧暴露后,甲襞微循环出现明显的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何萍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4):54-55,65
主要采用文献法、资料收集法、调查访问法以及统计法,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技能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阐述短跑运动的选材,以便能选择那些在短跑运动方面有前途和潜质的运动员进行训练,从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成材率,降低淘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