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晨  汪琳琳  邵桂兰 《资源科学》2021,43(10):2130-2145
识别水产品贸易影响渔业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与效果,是促进渔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3个维度探讨水产品贸易影响渔业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与效果以及渔业人均收入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①水产品贸易对渔业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直接促进效应,总体上提升了渔业碳排放强度。②在收入门槛约束下,水产品贸易与渔业碳排放强度间呈倒“U”型关系,收入处于高门槛区间时,贸易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③渔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提高及要素禀赋都能有效降低渔业碳排放强度;环境规制对渔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有效性存在阈值,过强的环境规制会出现“越规制,越污染”现象。因此,应加快转变水产品贸易增长模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动开放式渔业技术创新;并在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合理掌控渔业环境规制力度,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渔业减排责任。  相似文献   

2.
赖晓瑾  唐一丁  祝树金 《资源科学》2022,44(8):1630-1644
随着经济全球化概念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在国际分工专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中,全球价值链(GVC)的深化将如何影响环境这一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思考。本文立足于GVC的视角,利用1995—2018年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依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体系,探究了参与GVC对于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影响,分析各国参与GVC是否会影响EKC的“拐点”。研究结论表明:①GVC参与度的提高将显著延后EKC“拐点”的到来,这一“延后”主要源于后向GVC分工的驱动,而前向GVC分工的提升将有助于EKC“拐点”的提前。②参与GVC对EKC“拐点”的影响存在国家异质性,环境规制严格的国家参与GVC将助其更早迎来“拐点”,实现经济发展意义上的碳达峰;而规制宽松的国家参与GVC则可能沦为“污染天堂”。③GVC参与度对EKC“拐点”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前向GVC参与度的提升将有效推动EKC“拐点”提前到来。④GVC参与度与CO2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本文的发现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在经济和环境效应方面的实证应用,为协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约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汪克亮  庞素勤 《资源科学》2021,43(12):2475-2489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力。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以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2004—2017年中国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推动了沿线城市的绿色转型,但存在城市类型和地理区位异质性,“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特大城市、中部地区城市和(0,200]地理圈层内城市。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科技创新效应尚未显著促进沿线城市绿色转型,但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③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的发挥均存在门槛现象,当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大学生人口数量和外商直接投资额超过临界值时,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才能发挥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正向作用。根据以上结论,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建议政府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沿线城市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技术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效应对城市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对政策红利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唐宇  宋永永  薛东前  叶昊  余娇娇 《资源科学》2022,44(7):1331-1343
科学认知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演化过程与规律,是推动能源富集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演化韧性视角下构建能源富集区产业结构演替与经济韧性响应分析框架,采用区域经济韧性测度和分解模型,从主导产业动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替和区域经济韧性转化3个方面,研究1990—2019年能源富集区榆林市经济韧性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①榆林市经济韧性演化经历了“重组-开发、开发-维持和维持-释放”3个阶段,区域经济韧性呈前期和后期弱、中期强的倒“U”形曲线;②1990—1999年第一和第三产业竞争力与结构素质是影响榆林市经济韧性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路径突破能力,2000—2019年榆林市经济韧性的剧烈波动主要由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快速“增强-下降”所引起,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性显著增强;③能源采掘业竞争力波动是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韧性演化的主要动因,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对能源化工产业韧性演化的作用日益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探索能源富集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黑色旅游地承载着苦难的记忆,不同旅游者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者,试图以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为变量对黑色旅游者进行细分,以有针对性地强化黑色旅游在记忆传承和增强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聚类分析得到行为意愿迥异的三类黑色旅游者:态度忠诚型、低重游低推荐型、态度和行为忠诚型。为进一步识别三类黑色旅游者在旅游限制和动机上的差异,结合网络文本分析构建了黑色旅游限制和动机量表,因子分析提取出7个限制因子:“伤痛记忆”、“恐惧和压抑”、“禁忌和文化观”、“缺乏兴趣”、“人际限制”、“时间/距离/信息”和“竞争旅游地”;3个动机因子:“责任与教育”、“社会因素”和“好奇和思考生死”。方差分析显示:旅游动机越强,旅游限制越弱,参观者选择重游和推荐意愿越强,反之亦然。研究发现为黑色旅游目的地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智涵  方丹  杨谨 《资源科学》2021,43(6):1178-1192
低碳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导向,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探索道路中,降低碳排放,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4—2017年山西省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并建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对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资源型经济转型能够有效地抑制山西省碳排放量的增加。在研究时段内,受到政策冲击后山西省的碳排放仅增长89.6%,与合成控制法模拟的山西省135.5%的碳排放增长相比,共减少碳排放78944.68万t。②在政策实施后的短期内,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均在5%的显著水平上有效抑制了碳排放,其中环境规制发挥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表现为直接效应。③在短期内,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促进了碳排放,从中均发挥“遮掩效应”。由此说明,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通过加强管制、产业转型等手段为山西省低碳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并完善有关金融发展、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本文结果有助于为山西省及更多的资源型地区经济低碳高质量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叶飞  周敏 《资源科学》2016,38(10):1846-1860
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2排放的影响效应,对于促进CO2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独立效应和联动效应双重视角,在对城镇化“质量效应”与“扩张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由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构红利”而产生的“经济服务化”趋势,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2排放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①独立效应视角下,中国城镇化尚处于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基础设施的扩建,最终导致城镇化的“扩张效应”占主导地位,“质量效应”的CO2减排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城镇化与CO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带来的“结构红利”促使经济发展表现出服务化特征,以及产生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替代效应都有利于CO2减排,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与CO2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②联动效应视角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了城镇吸纳能力与现代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城镇化“质量效应”的发挥,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带来的这种“结构红利”有助于弱化城镇化“扩张效应”所带来的高CO2排放现象,但是弱化功能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袁伟彦  方柳莉  罗明 《资源科学》2022,44(7):1422-1434
中国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在工业。本文引入时变参数C-D生产函数修正LMDI分解法和Tapio脱钩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9年中国工业及其分行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动态。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强度下降持续促进碳减排外,各个年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工业行业结构、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碳排放影响方向和强度均不稳定;样本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累积碳减排作用最强、能源消费碳强度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扩张的碳增排作用最强、劳动投入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分阶段累积影响具有明显的先促增后促减再促增的“U”型变化趋势,劳动投入的影响变化正好相反。②得益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和劳动投入碳减排作用增强,碳排放与工业增长正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变化,采矿业和电热燃水业由连接或负脱钩向强脱钩改善,制造业由弱脱钩向强脱钩改进。因此,强化制度设计与政策调控,引导工业投资调整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放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作用,有利于在推动工业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双碳”目标协同。  相似文献   

9.
李凡  朱缤绮  孙颖 《资源科学》2021,43(12):2514-2525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促进能源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已有研究多从国内经济因素探讨环境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少从制度层面以及开放的国际视域开展研究。本文利用1998—2016年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首先引入政策强度计量政策严格性,探索国内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其次选用制度质量作为制度环境优劣的度量指标,探讨制度因素对环境政策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国内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均存在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期;②国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早于国内环境政策,国外环境政策的“政策溢出”效应存在;③制度质量正向调节国内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制度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强环境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论可为中国进一步优化环境政策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杰龙  王立群 《资源科学》2021,43(9):1863-1875
新一轮退耕还林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户增收方面被赋予重要期待。本文基于范围经济理论,利用贵州省的退耕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户的间种的范围经济和范围利润水平,利用似不相关回归和面板Tobit模型分析间种对农户范围经济、范围利润和经济林管护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退耕地间种约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有效性的发挥还需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具体表现为:①双作物间种的范围经济水平高于单作物间种,经济作物间种的范围利润水平最高。具体的,“经济林+豆类+薯类”的范围经济值最高,平均值为0.835;“经济林+豆类”和“经济林+烤烟”的范围经济水平最低,平均值分别为0.205和0.142;“经济林+豆类”的范围利润值最低,平均为-0.457,“经济林+烤烟”的范围利润值最高,平均为0.908。②间种强度与范围经济、范围利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间种并非越多越好;间种强度每增加1%,经济林的成活率会增加3.0%,但随着间种强度的增加,经济林的成活率将逐步下降;③相比间种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更不利于经济林的管护。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巩固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8-2017年中国沿海1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SBM-GML模型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解,并通过FGLS模型系统地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化和...  相似文献   

12.
余粮红  高堃  高强 《资源科学》2022,44(1):1-14
中国传统海水养殖仍未从根本上减轻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其绿色发展的突出短板.环境规制是实现海水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核心工具.本文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博弈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PSR-ANP方法测度海水养殖绿色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沿海地区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  相似文献   

13.
将能源和环境作为投入要素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工业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环境规制、工业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的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全面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铂晨  赵树宽 《科研管理》2022,43(11):154-162
在低碳经济时代,推动绿色创新的研究和发展是缓解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和环境规制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我国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U影响;政治关联、环境规制均会削弱该U型影响,且随着强度的升高,削弱效果愈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构建中国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框架,考察不同区域环境规制门槛下创新活力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异质性显著,有趣的是,创新活力对于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增强并超过临界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的驱动效应,进而能提高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园园  李桂华  邵伟  段珅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94-1701
摘要 采用2013-2017年中国重污染企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非线性的视角采用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技术,并分别以政府补助和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探讨了政府补助、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对于我国重污染企业而言,政府补助对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U型门槛效应;(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投入有着正向的非线性效应,且这种正向影响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减的特征。(3)在政府补助强度差异的情况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呈现正向的非线性关系,且在超过第二个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6—2015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建立以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作用路径主要是技术进步;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和引导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基础上,运用SBM-GML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沿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0~1.15之间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生产率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地区不平...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陈喆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02-1911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环境规制约束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GMM估计法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U型关系。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均位于U型曲线左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会更早到达U型曲线的“门槛值”,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