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我国微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有关党政机构也及时开设政务微信,发布政务信息,服务民众。政务微信产生发展至今,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本文以"武汉发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政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建议从加大对政务微信的宣传力度、提高政务微信的回应性、丰富政务微信推送内容的感情色彩三方面着手,来提高政务微信的政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流动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务微信应运而生,改变了社会的沟通与交流模式。政务微信的发展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促进我国政府治理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淮安市委市政府权威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淮安发布"微信公众号为例,使用内容分析法探讨政务微信的内容分布、推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政务微信的运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务管理与互联网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新趋势,"微传播"日渐成为大众传播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化、移动化、社会化、碎片化的微传播,为党委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水平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安徽发布和安徽政务发布两个政务微博微信发布平台为例,总结了当前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经验以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并从抢占舆论阵地、改造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吸引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政务微信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智慧型城市,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上海发布"政务微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该平台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使用频率及满意度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对政务微信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是政府应对新媒体舆论场转移的积极措施,其发展受平台发展起伏和其他政务新媒体如政务微信兴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政务微博应建设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在政务信息和公共危机事件中体现权威以辟谣,成为信源供传播。同时应基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等政务媒体各自不同的定位及优劣势进行多政务媒体之间的联动,凸显各自不同的优势以形成政务信息传播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微博和微信作为社会化媒体的主流代表,已成为各行各业打通信息传播渠道、提高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选择。政府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主体,依据微博强大的受众粘性,在政务传播和民生服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信作为后起之秀,因与微博的传播模式存在着极大差异,使得政务传播在这两个平台的传播策略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文以"上海发布"在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平台发布的所有政务信息为例,分析其在两个平台上传播策略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政府机构在进行自媒体建设时的策略技巧,以期为其他地区政府的自媒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彭兰 《新闻前哨》2020,(4):17-19
本文选取了广东省珠海市为具体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务微信"珠海发布"在新冠疫情中的信息发布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本研究认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政务微信更应注重发挥主导作用;应注重新闻时态,以人为本,应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互动度,发布关键帖引导舆论;要坚持受众本位的发布理念,彰显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8.
刘进 《新闻世界》2023,(11):80-82
近年来,地方政务微信公众号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日益成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开展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情的重要平台。这其中,每一位地方政务微信编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六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如何做好地方政务微信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9.
政务"双微"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民之所想,更是时代所需。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经认证的政府单位和政务人员微博、微信平台,实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有效融合,既有权威信息发布,同时向百姓提供了一个表情达意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9):27-31
本文通过大数据挖掘,采集了2011年至2016年间"上海发布"微博、微信账号的文本内容,全文本分析了政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特征。研究发现,政务新媒体兼具政府公共服务属性和社交媒体属性:传播议题主打民生信息;微信与微博相互补充,发布频率与用户行为息息相关;微信版面价值梯度效应形成,内容呈现幂律分布且与民生密切相关,内容生产开始类型化,标题生产摆脱传统规则等。  相似文献   

11.
后疫情时代,公众对获取权威健康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区域性健康类政务微信作为连接政府和公众的服务平台,承载着发布健康信息,求医问诊和政务公开的主要功能,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将以微信公众号“健康武汉官微”为例,分析其传播现状并提出发展策略建议,为其它区域性健康类政务微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的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格局,政务微信因其"强关系"的特点迅速崛起,成为党政机关强化社会关系、促进政民沟通的新平台。通过梳理分析安徽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和问题,探索积极发挥政务微信的作用,突破传统教育治理由于观念和管理机制所触发的"路径依赖",创新教育治理体系,为教育主体获取信息、表达诉求提供渠道,构建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管理、协同处置教育事务的多元开放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政务微信在地方宣传文化思想和社会管理工作中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本文分别从话语风格、运营技巧、商业拓展等方面分析了政务微信账号"最后一公里"的成功经验,为各地政务微信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政务微信是电子政务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极速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政府探究如何结合互联网移动终端发展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的重要尝试。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再是空想,各种政务新媒体助力政府开展日常事务,移动政务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借力于移动政务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各国政府的愿景,政务微信就这样以自身的点对点信息传播可达性优势及互动优势,火速在全国各地兴起并且不断壮大发展,它正在为政府展现沟通、便民、施政价值,实实在在地将"微服务"提升到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政务微信特点和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务微信的发展策略,提出要树立"拥抱新媒介"的思维,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以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树立领地思维,学会占据新平台,打造立体政务传播新格局;要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打造优质的政务微信内容,提升政务微信平台的吸引力、亲和力和传播力;要提高"互动至上"的意识,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提升受众体验,使"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更加顺畅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楠  王亮 《今传媒》2016,(4):19-20
政务微信是继政务微博之后出现的新兴政务平台,在政务信息公开、化解社会矛盾、平息网络舆情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四川南充为研究区域,针对87个政务认证微信账号进行数据追踪和个案剖析,客观反映政务微信的运营现状,分析其发展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紫芸 《视听》2016,(6):124-125
随着"互联网+"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务工作转型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政务微信的传播模式,研究了我国政务微信的现状,提出了在当前这样的历史转型期里,政务微信应该强调公信力,提升内容和功能定位,加强与民众的交流,从而实现"指尖上的政民对话"。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政务微信逐步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并成为政府实现政民互动、信息咨询与发布的重要抓手。政务微信在快速涌现的同时,也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定位模糊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借助政务微信强化政民互动、破解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政务微信内涵和功能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政务微信创新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政务微博的出现曾经掀起一股网络问政的浪潮,如今政务微信也展示出微博无法比拟的魅力。政务微信的"摇一摇"、视频语音聊天、漂流瓶等新功能是微博所不具备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选择使用微信的原因。本文通过研究政务微信的发展经验及面临的问题来思考如何更好地使政务微信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政务微信开启了网络问政的新时代,缩小了传统媒介下政府与受众之间的陌生感,使政府零距离与受众进行互动,本文以新疆微信账号"最后一公里"为例,分析其传播特点,感受其特色传播,同时也分析新疆政务微信目前存在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策略致力于新疆政务微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