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颖 《新闻前哨》2013,(11):61-63
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媒体在报道法制新闻时开始了新闻娱乐化进程。暴力、血腥、情色、隐私等内容的着重表现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通过事件本身而获得的法治教育。本文认为人文关怀具有对法制新闻报道定位与定向、设置价值坐标、弘扬与升华人文精神等作用,并对法制新闻娱乐化进程中在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同时还从法制新闻工作者提高职业素养、重视法制新闻报道的选题、法制新闻写作强化公众利益关联度方面对法制新闻报道增强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播法制明和法治精神,是新闻媒体应有之责,而在新闻实践中,很多新闻报道却表现出感性越过理性,法治精神被人治精神取代的倾向,一方面混淆了视听,另一方面让媒体惹上官司。本试分析现今新闻报道中法制意识欠缺的几种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法制新闻由于其短小精悍的内容篇幅、生动活泼的叙事方式和舆论监督的强大影响,在向群众传播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律现象和法治观念,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都市报法制新闻工作者引入故事化叙事策略的尝试。软化了硬新闻的艰涩,把读者从枯煤的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中解脱出来,转而为其提供生动具体的人物和故事,使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的法律知识跃然纸上,大大增强了都市报法制新闻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为法制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将最近发生的法制类事实进行报道是法制新闻的主要职责,例如:法庭审判、人大立法、司法改革和普法教育等。在新闻报道中法制新闻报道的地位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的法律不断进步和强化,在依法制国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方面都体现出了法制新闻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法律新闻报道不断发展的同时,由于新闻媒体对法制新闻进行刊播而导致的纠纷时间经常时有发生,不尽会导致新闻单位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还会对采编工作人员甚至是媒  相似文献   

5.
武运波 《新闻世界》2014,(10):165-166
法制新闻报道着重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功能和对公众权利的保护。法制新闻应与法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治现象和法治问题。因此,法制新闻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及法制新闻工作中的困局、法制新闻人才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1):54-55
笔曾在一线从事法制新闻报道18年,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即准确是案件报道的灵魂。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所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案件报道或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法制新闻报道和其他类型的报道是不同的,法制新闻在选取材料、切入角度、创新、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和普通的新闻编辑有很大的区别。法制新闻报道有其本身的原则,这是由法治新闻的法制特性所指定的,本论文着重从法制新闻编辑的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相民 《记者摇篮》2010,(7):42-42,54
法制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报道相比,无论从选材、报道角度、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法制新闻,笼统地讲就是涉及法律实施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报道实践中,法制新闻还容易出现一些不足,如法律语言转换通俗语言不够,让人难以卒读;案件短平快报道过多,失之浅薄;记者法律知识底气不足,主动出击报道不多等。  相似文献   

9.
法制新闻报道作为塑造法治精神、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已成为各类媒体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应从三个方面选好着力点,增强法制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追求最佳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让党和人民都满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社会生活与法制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与法制内容相关的新闻在各种媒体上占有相当比重。但由于部分新闻工作者对各种法律知识缺乏了解,从而使新闻报道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法律错误,给读者造成混乱,带来误导。虽然大多数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错误不是原则性的,但它损害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制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之后,法制新闻的报道任务加重,同时,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提高,对法治新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新形势下,变被动为主动,加强策划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只有加强法制新闻报道的策划,引导社会对法治的认知,提高读者的法律意识,才能站在时代的潮头,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事业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一、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法律素质。 法治社会与人治社会的区别在于一切依法办事,按照法律已经设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12.
李刚 《新闻三昧》2007,(11):34-35
法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强化,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法制新闻的报道对象范围不断拓展,报道比例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3.
尤莉 《新闻通讯》2012,(5):38-39
法制新闻报道领域不断拓展 法制新闻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法制,概括地讲就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现在,法制报道的对象范围早已超出了政法部门,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法制有关的一切内容。  相似文献   

14.
法制新闻是以法制事件、法制问题、法制动态为依托的新近发生的法制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报道活动对促进国家的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法制新闻报道中,由于当事人的名称处理不当或是称谓错误,给记者本人或是报社带来麻烦的事也屡见不鲜。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作以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制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对社会影响较深的新闻品类之一。做好法制新闻报道工作,对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采写法制新闻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切忌用老观念看新现象,只有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学会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才能达到以案释法、以案醒人,以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危机、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对于新闻内容的法治视角涉及不多。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衡量重大社会事件的是非对错、意义价值时,应该将法治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本文探讨了突发事件萌芽、爆发、蔓延和结束几个阶段中新闻报道的法治视角,认为在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应以法律作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以关注人的基本权利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案例新闻报道是较受群众欢迎的一种宣传法制的报道方式。此类新闻寓法于案,寓情于案。人们读后会受到生活的启发,增强法制意识。但由于有些记者追求新闻商品化,追求案例新闻的猎奇性、刺激性。侧重于低俗的描写,以至于偏离了案例新闻的本义。如何让案例新闻报道既保持其可读性,又不偏离其本义,笔者认为,就是要侧重发掘案例新闻的思想内涵,努力通过不同的方面展示其内容深度。  相似文献   

18.
彭高琴 《新闻窗》2008,(4):55-56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塑造法治精神、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之一,法制报道已成为各类媒体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新闻价值与法律价值的统一,使法制报道在推进司法公正、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地市报应该如何做好法制报道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林琳 《声屏世界》2006,(7):30-30
自从央视新闻频道的《法制在线》一改对案例进行法制分析和评论的模式,以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第一时间进入案件的第一现场,向观众进行全面及时的动态报道,法制新闻节目就受到了电视观众超乎寻常的欢迎和信赖。然而,如何在同一报道领域内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最大差异化;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法制事件的深刻内涵及其承载的社会意义;如何有效地给观众带来最切实有效的法制信息服务等等,本文拟从法制新闻常见的几种形态出发进行初步的探索。法制新闻报道:做新闻要有想象力由于法制题材的新闻事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时案件的法律程序又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制新闻报道以其独特的风采,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壮大,在普及法制知识、为受众提供法律服务、打击犯罪、伸张正义、提高国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改善我国法制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考察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发轫、发展、兴盛与嬗变的历程,并对当前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功能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对法制新闻报道实践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