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周方黎 《收藏》2007,(4):170-170
《收藏》杂志2005年第1期刊有李烈初先生《书画的收藏鉴定赏析》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多见解,读后获益不少。然“李文”中有两处值得商榷,现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8,(2):175-175
在2007年12月7日的《开封日报》和《汴梁晚报》上,记者田宏杰和张文昭分别发表了“最新一期〈收藏〉杂志重点报道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和《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荣登〈收藏〉杂志》的文章,介绍了2007年第12期《收藏》杂志重点刊发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董良义 《收藏》2011,(10):135-135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同时也是《收藏》杂志的一名普通读者,因《收藏》杂志2011年的改版问题,给《收藏》杂志社发了一封信。本来认为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收藏》杂志极为重视,《收藏·趋势》的主编季英伦、《收藏》的编辑袁水清,  相似文献   

4.
庚辰吟草     
孙轶青 《收藏》2001,(4):7-7
2000年秋,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先生应邀至古城西安出席由《收藏》杂志主办的“西安首届民间收藏理论研讨会”。此间。有隙雅游西安名胜古迹。诗兴并快意勃发。乃成诗数首。适逢《收藏》杂志百期纪念之际。孙老又将其中赞收藏及《收藏》杂志的三首.以墨宝相送。现一并刊发。与君共赏、美哉!  相似文献   

5.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6.
王秋峰 《收藏》2013,(1):171-171
说起我的收藏之路,与《收藏》杂志有着不解之缘。1993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了一本《收藏》杂志,随手翻阅,越看越喜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我就从该古玩店借阅了当年的《收藏》杂志。1994年,我开始订阅或购买《收藏》杂志直到今天。20年来,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变更了好几次,给订阅《收藏》带来不便。为了看全《收藏》,除订阅外,我或者从报刊亭购买,或者借阅其他藏友的,或者年底从杂志社邮购当年杂志。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9,(12):2-2
——日前.以古玩收藏与拍卖行业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雾里看花》在央视热播。很多观众注意到,当剧情进行到第27集的时候。剧中主人公郑岩(邢佳栋饰)通过一本《收藏》杂志发现了重要信息.最终揭穿了骗局。《收藏》杂志真的刊登了这样的内容吗?相信细心的《收藏》杂志读者已经看出,《雾里看花》剧中所使用的是2009年第4期《收藏》杂志.虽然该期杂志有着重要的市场分析.但并没有黄先生(李幼斌饰)的图片,情节中的杂志内容是虚构的。  相似文献   

8.
贺词     
《收藏》2009,(8):160-165
贺《收藏》杂志出版200期;《收藏》杂志创刊200期了,真是可喜可贺!;办好《收藏》杂志弘扬传统文化;祝愿《收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9.
杨柳 《收藏》2016,(5):121-121
李烈初(1928-2012年),浙江东阳古渊头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以“火刀”“铁匠”等笔名发表文学作品多篇。雅好书画收藏,精鉴赏与画理阐述,著述散见《收藏》《学林漫录》《美术报》等报刊杂志,为多家刊物特约撰稿人。亦为《收藏》杂志专栏作者,发表文章70余篇。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3,(10):146-149
由《收藏》杂志社策划、主编的《〈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图册》,作为《收藏》杂志2013年增刊,于10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图册其收入精美图片248幅,大16开本、105页,全面反映了《收藏》杂志创刊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20年来,《收藏》杂志在两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发展,在收藏家、艺术家、艺术品拍卖行、古玩城、画廊等艺术品收藏领域机构和同仁的支持下,在传播收藏文化,推进中国民间收藏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文钟然 《收藏》2007,(8):87-88
拙文《宋朝名臣文彦博和(白鹦鹉赋)书法长卷》在《收藏》杂志2005年第12期发表后,仅在短短的数月间已经有大陆和港、台地区的很多学者和藏者与本人交流研讨,大多数都予以肯定及鼓励。本人首先要在此感谢《收藏》杂志的全体同仁在国泰民安、文风日盛的今天,给我们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的良好园地。  相似文献   

12.
岳斌 《收藏》2007,(1):155-155
说句心里话,我一直排斥价格不菲的豪华本期刊,认为其哗众取宠,不实在。然而,自从2005年初偶然结识《收藏》杂志后,彻底改变了我的这一偏见。  相似文献   

13.
蓝翔 《收藏》2013,(2):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一一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一一《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因为这是一个藏友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许若军 《收藏》2008,(6):162-162
最近复读2007年10月《收藏》杂志推出的“山西艺术品专号”(总第178期),愈感亲切。作为一位山西收藏爱好者,也作为《收藏》杂志数十万读者之一,心中感慨万千,涌动着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思绪和情潮。  相似文献   

15.
尕丁  王宏伟 《收藏》2006,(2):106-108
2005年12月9日,第四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颁奖大会暨参评国邮票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举行。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的负责人陈昊苏、盛名环、许孔让、成雨林,协办单位北京市集邮协会、《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集邮报》《收藏》杂志的代表,参展国驻华使馆代表以及集邮界,文化界、新闻界的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了颁奖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王磊 《收藏》2013,(10):80-83
10年前,她从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毅然转身,投身于《收藏》杂志的发展中;10年内,她紧跟中国媒体业发展的步伐,积极调整着《收藏》杂志的发展方向;10年后,她打造了《收藏》的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艺术模式,并创办了新锐艺术杂志《ARTY》。未来,她要带着《收藏》和《ARTY》搭建一个艺术时尚王国,让艺术成为每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她就是《收藏》杂志社的社长、总编——杨敏。下面是2013年9月对她的采访。  相似文献   

17.
开篇语     
《收藏》2009,(9):36-47
1996年9月18日,《人民日报》第5版发表了记者孟西安采写的重要新闻:”2500年前,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完成的军事理论专著——《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已有明确记载,但近2000年来,人们看到的仅是《孙子兵法》十三篇。《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是否存在7即将在西安出版的第10期《收藏》杂志,刊登了该刊主编杨才玉写的一篇报道,使这一千古之谜得以释解。”《人民日报》这篇重要报道和《收藏》杂志当年第10期发表的杨才玉的长篇专访.在海内外引起很大轰动。  相似文献   

18.
杨燕 《收藏》2010,(11):167-167
在《收藏》杂志众多的忠实读者中有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人后裔,他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工作,名叫杨加雷。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先生阅读了《收藏》杂志。从此他凭着炎黄子孙对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与《收藏》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贾关法 《收藏》2007,(4):166-166
初识《收藏》,是1994年我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翻阅报刊杂志征订目录时无意中发现有《收藏》这份杂志,她一下子唤起了我沉睡已久的收藏意识。  相似文献   

20.
高阿申 《收藏》2013,(8):153-154
给《收藏》杂志投稿始于2003年。那年,笔者连续寄去《历代瓷器龙纹浅议》《明清瓷制笔筒鉴识》《浅谈瓷塑的流变与收藏》3篇稿子。先后刊登在同年《收藏》第7期、第11期和次年的第1期上。《历代瓷器龙纹浅议》一文还有幸获得《收藏》杂志2003年度好稿评选二等奖。2003年正值《收藏》创刊十周年,由于对《收藏》心仪已久,不知不觉中,以文章为她的庆典献上了一份薄礼。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缘分。记忆《收藏》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