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大观园图》是目前发现尺幅最大、所绘人物最多的单幅《红楼梦》题材绘画作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9年12月20日举办的"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展出此馆藏画作,使其第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大观园图像的历史,继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大观园图》的画面内容解读、艺术特色、绘制时间、归属主体、破损原因、原有形制及文物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该画是吸收了西洋焦点透视、光影明暗等技法的代表性清末民间绘画佳作,对于研究《红楼梦》在清末王公贵族阶层的流传、接受状态以及西洋绘画对于清代民间画师的绘画观念、技法的冲击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枌东老屋校书图》系山西洪洞董氏家族旧藏,由董寿平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捐献给山西博物院。根据此图及相关档案,结合《砚樵山房日记》等史料,笔者发现董氏家族曾藏有两幅有关"枌东老屋"的画作,一为《枌东老屋校书图》,一为《枌东老屋校韵图》。二图分别独立存在,题材相同,完成时间相近,系由当时两位名士为董文涣所绘。本文从原董氏家族所藏《枌东老屋校书图》入手,以文物的基本信息,结合文献,分析《枌东老屋校韵图》的作者。通过探究二图与董文涣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董文涣在清末京城文人圈的交游状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挖掘过程中,出土了一卷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人体保健运动的彩色帛画《导引图》.该帛画从上到下按照四层分别排列,每层描绘有11幅小图,整卷画作共由44幅小型导引图组成,其中绘有人物的部分宽与高分别为100厘米和50厘米,图前书写有《却谷食气》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画院藏《三阳开泰图》为中心,搜集古代绘画作品中具有骑羊童子图像的画作18幅,通过对"三阳开泰"与"九阳消寒"寓意物化为宫廷图像传达方式的分析,结合11幅骑羊童子画像进行比对,试图厘清冬至与立春不同节令所绘图像的具体意涵,继而将画作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图像标志或器物特征、服饰纹样等纳入历史发展范畴,确定此类画作的绘制时间。其中结合元明杂剧文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相关信息,力图更加明晰骑羊童子形象的来源应当与宫廷戏曲相关。通过上述研究,初步推断北京画院藏《三阳开泰图》的绘制时段为清代末年。文章结尾将"三阳开泰"图像研究与文本分析延伸至民国时期,以突出古代历史画作中"三阳"与"九阳"的特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出版科学》2016,24(4):66-66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松居直先生是日本绘本的先驱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绘本出版家,更亲自创作了多部绘本及多部绘本理论著作,如《幸福的种子》《绘本之力》《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等都已出版了中译本。这些理论著作的共同特点在于,松居直先生以温柔、真挚的话语,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亲子共读、语言特征、插画的审美艺术等不同角度解说绘本,字里行间,处处皆可点醒专业人士的灵犀,引发为人父母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高翔《蟒导河官衙即事图》,图绘蟒导河官衙附近景致。上有汪士慎、姚世钰、高翔题款。首先,画题为"蟒导河官衙即事图",笔者了解到多数文献将扬州城东三十里的河道称为芒稻河,少量文献称此河道为蟒导河,为何高翔画中选取"蟒导河"而不是"芒稻河"来命名此河?其次,画中"官衙即事"所绘到底是何情景?最后,《蟒导河官衙即事图》为高翔、汪士慎、姚世钰三人在蟒导河官衙探望祝应瑞后,高翔于回程中所作,汪士慎、姚世钰并题,此画可作为四人交游的最好印证。  相似文献   

7.
2017年9月,无锡杨氏家族后裔向无锡博物院捐赠了一批家族资料,主要为晚清民初杨仁山先生的遗著、手稿、信件、老照片等。其中,张大千所绘《三贤图》尤其引人注目。画中三贤,除无锡杨仁山外,另两位分别是晚清民初著名文化人、书画家曾熙和李瑞清。这批资料此前都深藏于杨家,并被家族后人远携至美国,国内研究者鲜有机会获睹。本文从张大千《三贤图》入手,在考订画中人物及其关系、分析画作艺术特点以外,同时拟解决两个问题:一、简单描画以杨仁山、曾熙、李瑞清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人在晚清民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侧面,从而丰富和拓展近现代文化史研究的相关内容;二、厘清杨仁山与曾熙、李瑞清的交游情况,为近现代艺术史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近现代名人墨迹》,属馆藏浩瀚档案中的精华部分,以其独有的文献史料和艺术价值,于近现代中国的莽莽苍苍中,钩沉出这一时代精英人物的风流蕴藉,是时代嬗变的重要见证,也是珍罕的历史文物。全书精选二百二十三件近现代名人函札,所刊诸人,皆为近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著名人物。其中政界如孙中山、蒋介石、蔡元培、林森、于右任、胡汉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自先秦以降就一直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楚辞·天问》中保留有关于历史画的记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述了从六朝至唐宋时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并且还阐明绘历史画时必须遵守真实性的创作原则。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绘画中,保存有不少历代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同时也保存有不少各代画家创作的描绘当时人物或社会风物、习俗的作品,流传至今也可列入历史画的范畴。在西方世界,历史上也都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现存的西方历史画同样包括两类内容,一类是画家创作的历史题材的绘画;另一类是不同时期画家所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绘画,流传至今,也属历史画的范畴。在近代中国,画家在学习西画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画历史画的新尝试。新中国建立后,历史画出现了新的热潮。历史画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两点:第一要重视历史的真实性,第二是作品的艺术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为使不同领域的先模人物、著名人物手中散存或积累的各种珍贵档案资料得到集中安全保藏,以作为留存历史、教育后人、昭示来者的重要 档 案 资 料 。五 莲 县 档 案 局( 馆 )从 抢 救 、利 用入手,积极开展名人档案资料的征集收集工作。先后在县电视台、《五莲大众》报发布了《关于征集著名人物档案资料的通告》,通过新闻媒体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同时组织专人深入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筛选了65位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做出贡献的五莲籍和外籍名人以及五莲籍驻外著名人物作为主要征集对象,分别…  相似文献   

11.
为人为文皆楷模袁志发从70年代初进入新闻界这个行当,我就开始阅读《新闻战线》,从中汲取营养和教益,一直到今天。其中,《新闻界人物》《名人专栏》《与你同行》三个栏目的文章,更是每期必读,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和事,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新闻界人物》是该刊...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仇英《美人春思图》的主题,一向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从细读画面入手,考察画中人物的身份。通过对比年代稍晚、为丁云鹏所作的类似作品,并结合卷末同代人的题诗来看,画面中的人物应与现实中的女妓息息相关,故而将此作置于明中期的青楼文化中,对其创作情境作了相关推测。得出结论如下:仇英在绘制此作时,充分借鉴了图绘洛神的传统,然又在细节设置上有所不同。从仇英可接触到的视觉资源来看,这并非是他不清楚洛神应该如何表现所致,而是有意为之。正是种种细节变化所制造出的模糊性,为对画作主题的不同解读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关于仇英《美人春思图》的主题,一向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从细读画面入手,考察画中人物的身份。通过对比年代稍晚、为丁云鹏所作的类似作品,并结合卷末同代人的题诗来看,画面中的人物应与现实中的女妓息息相关,故而将此作置于明中期的青楼文化中,对其创作情境作了相关推测。得出结论如下:仇英在绘制此作时,充分借鉴了图绘洛神的传统,然又在细节设置上有所不同。从仇英可接触到的视觉资源来看,这并非是他不清楚洛神应该如何表现所致,而是有意为之。正是种种细节变化所制造出的模糊性,为对画作主题的不同解读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清柱和柱绘英吉利等国所贡舆盖图卷》,为《石渠宝笈三编》所著录,反映了清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等史事,是反映中外交流史的重要画作。该图卷此前学界所知甚少。本文对图卷的作者、图卷内容、图卷细节作必要的考证,有助于揭示图卷的历史价值,便于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麦河》是著名作家关仁山历经数年精心打造的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土地流转为线索,以各具特色的人物为对象进行叙述.本文以性格特征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为对象,对关仁山《麦河》的人物塑造进行研究.本文运用文学形象分析法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麦河》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所赋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关先生是我国著名国画家,艺术功力深厚,于山水、花鸟、人物各臻其妙。他曾在济南、成都、重庆、昆明、北京、南宁、内蒙古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并为宋庆龄基金会"儿童文学奖"捐赠义卖举行个展,影响甚广,并已出版大型画册《长白山月画集》。2004,关先生将其部分画作图片、原稿及个人资料捐赠云南省档案馆,组成"关山月名人全宗"。  相似文献   

17.
扬州大学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扬州赋》一卷、《续扬州赋》一卷.此抄本序首钤有“艺风堂/藏书”、“秀水庄氏/兰味轩/考藏印”朱文方印,系为缪荃孙旧藏. 《扬州赋》为宋代王观所撰,内容吟咏古都扬州之建置沿革、人物故事、山川楼观、名胜古迹、风俗物产等.赋文虽采取排比铺陈之形式,却以事实为本,特别是其注文征引30多种宋前文献,可辑补一些文献内容的佚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李清照画像的综合考证。无锡博物院所藏,通常被认为是清代著名人物画家姜壎和改琦真迹的《济南李清照酴醿春去图照》和《惜花图》都不是姜、改二人的作品。和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济南李清照酴醿春去图》(传元人摹)一样,它们都是19世纪女画家金礼赢所绘一幅白描李清照画像的临摹本。此外,《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李清照看竹图》等也都出自晚清。李清照生前很有可能从未绘制过肖像,其逝后宋、元、明三代亦少有人以其为绘画对象。今世所见李清照画像的多个传本都制作于清代中晚期,代表了艺术史对这位才华超卓的女词人的层累构造。  相似文献   

19.
《芝仙书屋图》是清康熙时期众多名士为徐兰所作的一幅在历史上很有影响的画作,参与绘画及题诗者包括王翚、王原祁、岳端、孔尚任等90人,人数之多,画史罕见。此图虽然史有所载,但由于久隐于世,所记错漏颇多,以致对了解作品造成困难。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本文对此图进行全面考证,纠正了史料上的谬误,勾勒出此图的流传鉴藏脉络,梳理出画主徐兰的生平事迹、交游关系,同时对作品的成图动因与创作背景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广泛考察参与绘制和题诗者,发现徐兰的交游主要以岳端、博尔都、孔尚任等人为中心展开,这对了解和研究清初文人交游、宗室文学兴盛等文化现象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姚倩 《今传媒》2017,25(10)
《流民图》是蒋兆和学贯中西最具代表的长卷画作,作品真实地展现了战争年代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蒋兆和注重写实,运用中国传统笔墨语言与西方素描造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全新的笔墨技法,力求挣脱传统"古法"的束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这幅巨作在中国绘画史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变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深远影响,画家利用这种中西融合的方式来展现历史和表达民情,揭示民族灾难和社会混乱在劳苦民众身上所留下的痛苦印记.本文从《流民图》这幅作品的构图、人物造型以及笔墨这三个方面分析中西融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