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本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孩子们到野外探索,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在书中介绍了到大自然中探秘所霈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准备的装备,而且还教你如何通过绘画的方式,把你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相信这套书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自然,让你发现身边的自然界原来如此精彩。  相似文献   

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饮食文化的理念根植于“天人合一”的哲思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民间智慧精确地道出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滋养着人,而且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同的水土,也就是在自然界的多样性中才滋生出多样性的人类种群。人类素质和文化精神的多样性也都是源于自然,源于那方水土。中国北方的水土,滋养着北方人,孕育了齐鲁  相似文献   

3.
正本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孩子们到野外探索,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在书中介绍了到大自然中探秘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准备的装备,而且还教你如何通过绘画的方式,把你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相信这套书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自然。让你发现身边的自然界原来如此精彩。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孩子们到野外探索,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在书中介绍了到大自然中探秘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准备的装备,而且还教你如何通过绘画的方式,把你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相信这套书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自然。让你发现身边的自然界原来如此精彩。  相似文献   

5.
正本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孩子们到野外探索,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在书中介绍了到大自然中探秘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准备的装备,而且还教你如何通过绘画的方式,把你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相信这套书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自然,让你发现身边的自然界原来如此精彩。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与山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遗产中,山水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山水文化广泛地存在于城市建设规划中。山水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集中地表现在城市中,它形成于城市,融于城市,可以说中国古代城市弥漫着浓厚的山水气息。山水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最早可能产生于西周文王时代的《易》、东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古代文人大力宣传山水自然观,奠定了山水文化坚实的思想基础。一、山文化与城市建设山是地球表面广泛分布的地貌,从古到今,每个位于丘陵或山区的城市要搞建设均要与山发生联系,要么改造山体,要么把它当作一种特有的文化物质加以考虑,造…  相似文献   

7.
蓬莱仙洞是石台县著名旅游景点,观景茶庐是该景区一处休息点,完善景区配套功能。在设计方法是注重石台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以山水文化为基础,通过提升,营建山、水、茶、建筑和谐相处的状态。观景茶庐设计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山水环境,精心布置建筑和景观,形成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期间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这向系统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风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专门处理方法与空间艺术,风水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源远流长。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清末,倡导西方文化但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益强烈。面对历史沧桑巨变,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开始思索怎样把国学推出国门之问题。辜鸿铭在1989年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儒家经典"东学西传"之人,而且其《论语》译本更被誉为风靡欧美的唯一英译版本。该书透露出的文化自信与翻译方法,不仅便于《论语》在世界的传播,而且重建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11.
人们从传统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历来认为;阴电和阳电是一对矛盾,没有阴电就没有阳电,没有阳电就没有阴电,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然而,不讲情面的物理学家在实验中,不仅把阴电和阳电分离开来,而且既制造出阴电池又制造出阳电池。这一事实立即引起一场世界性的争论。西方某些自然科学家据此宣称:“自然界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舞台的主旋律,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作用下,其功能势必有所减退。不仅要设计好一项工程,而且通过观察评估对已建结构的损伤进行规律把握,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使结构更好的继续为我们服务,随之而来,混凝土结构加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工业建筑工程中,地坪地面裂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它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与应用功能,而且不利于工程建筑安全性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实际,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了。  相似文献   

14.
山水城市是人类对美好居住环境的一种向往,是当前城市建设的理想田标。本文通过阐述山水城市的发展由来,并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了山水城市是人们对理想环境的追求,并不是一味强调城市的景观必须有山有水,而是希望人们通过赋予自然环境以一定的象征意义,达到使聚合(或建筑)与环境结为有机整体的目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杰出的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曾说过:"如果上帝用一个词创造了世界,那个词就是氢。"当然,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上帝"理解为"自然法则"。氢是自然界中最轻、最简单的元素,也许正是这一特质才使得其在宇宙演化进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科学家对"1号元素"的迷恋,不仅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科学启迪,而且它帮助科学家揭开了许多大自然的谜团,同时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让我们一同去领略氢元素的"王者风范"吧!  相似文献   

16.
一百年前,人们只知道有六十种元素,而今天已经增加到103种。现在不仅是找到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元素,而且还用人工的方法制造自然界中所没有的新元素。在十七世纪之前的年代里,炼金术分外盛行,炼金术士们把水银和其它化学药品混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加热、熔解、过滤、结晶的过程。他们深信这样会使水银变成黄金。炼金术士想尽办法要想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可是这种努力一直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不知道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只能改变  相似文献   

17.
斗拱作为古建筑中一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建筑构件,不仅是一种结构构件,同时也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造型语言,随着中国古建筑文化千百年的发展,斗拱现已成为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有文化符号,可作为传统文化基因植入现代文化的链接媒介。而中国现代建筑如果要能够屹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就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这个重大任务就是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即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并能够很好的和当代建筑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古今相通,兼容并蓄的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园林与建筑     
园林与建筑相辅相成,缺一不美。建筑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更加富有情趣。建筑就好比红花,园林就好比绿叶,红花要在绿叶的相配之下,才会更加艳丽芬芳,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历史的视角注意到,在文化与自然的相关演进中,由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改变了自然环境,而使自然界物质间的复杂关系难以为继。关于中国文化的具体探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国民经济滞后发展的人与自然不协调的因素。这一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思想提供了文化形态与环境价值互为作用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建筑形象被认为是建筑的观感或美观问题。建筑形象是由先进技术和材料构成的,并且要求和环境相适应,与生活空间有机结合,表现出与活动性质密切联系的性格,从而反映出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时代精神。建筑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所以它们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